维生素K对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2

维生素K对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李红明

红河州中医医院   云南建水   654300

【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治疗期间对其进行维生素后患者凝血功能产生的变化。方法:将2022年9月~2023年8月临床确诊为肝硬化的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维生素K治疗,比较患者凝血功能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PT与APTT指标处于缩短的情况,Fib指标则出现增加,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生素K在临床应用期间可以改善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促进患者可以尽快康复。

【关键词】维生素K;肝硬化;凝血功能

肝硬化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肝脏生理功能受损所导致,一般情况下,肝脏完成凝血、抗凝、合成纤溶因子等多种生理活动期间,还可以起到灭活和激活凝血因子的作用,但当机体肝细胞过度纤维化时,胆汁、胆管和肝脏的合成功能容易降低,导致机体营养状况不佳。肝硬化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为乏力,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严重者还伴有继发感染、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检查和治疗,甚至会带来患癌的风险,对患者造成危害[1]。凝血功能检测不仅可以显示血浆中凝血因子的实际减少情况,还可以反映肝脏损害的程度,为诊断肝硬化程度提供较高的基线,而维生素K属于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以及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必需物质。基于此,本文对2022年9月~2023年8月临床确诊为肝硬化的20例患者与同期健康患者进行维生素K治疗,报告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2年9月~2023年8月临床确诊为肝硬化的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1/9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52.16±5.48)岁;对照组男性与女性为:10/10例,年龄39~73岁,平均年龄(52.37±5.93)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维生素Kl注射液(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治疗,在患者临床治疗期间主要借助经静脉给药的方式进行,每日用药剂量则是一日一次,一次10~30mg,用药3d后监测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患者凝血功能与血小板指数,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纤维蛋白原(Fib)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5.0软件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凝血功能与血小板指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PT与APTT指标处于缩短的情况,Fib指标则出现增加,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凝血功能与血小板指数比较(±s)

组别

n

PT(s)

APTT(s)

Fib(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20

18.75±5.45

14.67±2.43

46.98±9.89

38.61±5.46

1.38±0.98

2.25±0.13

对照组

20

17.98±5.19

11.56±1.93

46.27±9.75

33.76±4.71

1.29±0.86

2.39±0.21

t

-

0.458

4.482

0.229

3.008

0.309

2.535

P

-

0.650

0.000

0.820

0.010

0.759

0.020

3、讨论

肝硬化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当患者发生肝硬化之后其凝血功能变化与肝功能分级密切相关,当机体肝细胞受到一定损伤时将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且随着损伤逐渐到一定程度时,患者的各项凝血因子合成也会出现减少的情况,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现象[2]。肝脏作为机体可以正常代谢的重要器官,是患者可以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场所,当肝硬化发生之后,将会导致患者的肝功能出现衰竭表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凝血因子的合成减少,患者会出现凝血的情况。由于肝硬化在临床发生期间通常处于不可逆转的情况,也被称为肝损伤的末期,当肝细胞受损时,它们会聚集在一起并形成再生结节,临床将这些结节视为肝细胞群,这就是为什么肝硬化肝脏看起来凹凸不平的表现,与光滑、健康的肝脏不同,由于肝硬化的发生,导致其功能受损,无法合成有效的促凝血和抗凝血因子,引起凝血障碍,因此,凝血功能检查对肝硬化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T与APTT指标处于缩短的情况,Fib指标则出现增加,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是患者机体内部肝细胞处于坏死、大面积损伤的状态,合成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的能力下降,导致患者内源性肝素含量明显降低,且肝脏对肝素灭活作用明显降低,患者可能会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随着肝细胞损伤程度的增加,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变得更加明显,当凝血酶原时间超过正常控制超过4秒时,将会导致体循环容量超负荷。多数肝硬化患者都会出现血小板指标下降,也会出现抑制患者骨髓造血功能的表现,进而导致患者机体肺部血小板损伤加重,患者还会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集、血小板下降等表现,临床肝硬化患者在疾病发生期间常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并容易在疾病发生期间并发出血性疾病

[3]。维生素K扩参与肝凝血因子II、VII、IX、X和抗凝蛋白C、S的合成,在肝脏系统疾病的发展中,由于肝功能受损和维生素K在临床的缺乏,将会导致患者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降低,导致PT延长,PT是临床上常用的评估凝血障碍的指标,可以准确识别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为患者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维生素K在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并将患者所表现的各项临床症状进一步改善,促进患者可以更好地康复,因此,可以将其用于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月,于月新.维生素K对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6(22):3473-3475.

[2]杨惠敏,雷一莉.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各项参数对重症肝硬化患者的检测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2021,26(4):27-33.

[3]张宁,谢元元.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门静脉宽度及凝血功能与上消化道出血关系的相关探讨[J].血栓与止血学,2021,13(5):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