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1
/ 2

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倪春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上海  200127

【摘要】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以我院收诊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将其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同期收诊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对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方法和效果研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静脉通道开放时间、介入血管球囊时间、住院时间数据为10.21±2.35min、3.24±1.34min、89.45±10.25min、11.24±2.12min和15.34±2.47min、4.65±1.26min、151.24±15.74min、16.02±3.17min,t=5.324、4.587、31.455、5.857,P=0.024、0.035、0.001、0.020,对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不良时间分为恶性心律失常、冠脉再狭窄、心源性猝死、发生率1(2.00)、1(2.00)、(0.00)、2(4.00)和2(4.00)、3(6.00)、1(2.00)、6(12.00),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操作技术、护理效果、护理能力、满意度为7.12±1.24、7.12±0.62、7.12±1.02、7.02±0.64、7.45±0.35和8.87±1.55、8.74±0.85、8.65±1.12、8.87±0.85、8.96±0.62,有差异,(P<0.05)。结论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运用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病情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患者护理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低,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胸痛中心模式;急救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其发病急且快,若不能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患者极可能出现猝死、心搏骤停等问题。这就要求在急诊救治过程中,尽量缩短救治时间,以免错过最佳的救治时机,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胸痛中心模式下的急救护理流程优化作为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急救护理模式,可充分利用医院各资源,发挥多学科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急救护理服务。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就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展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8月至20228月本院收诊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将其作为对照组;对同期收诊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2~76岁,平均(59.98±3.24)岁;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43~78岁,平均(59.94±3.2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1)成立胸痛护理小组。由急救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组成,建立胸痛中心交流群,每月开展1次培训学习,邀请胸痛专家以授课形式对组内成员进行AMI相关知识、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分析以往急诊科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制订胸痛护理方案。(2)人员配置优化。抢救过程中配置抢救护士、辅助护士和护工各1名,抢救护士负责监测患者病情并行心电图检查,与介入中心和其他科室协调联络,观察患者病情发展,及时完成护理记录;辅助护士负责检查各项医疗设备的连接,并准备除颤仪、吸氧、采血等,依据医嘱用药,准备介入治疗的术前准备工作;护工负责各标本的送检。(3)快速预检分诊。对来院就诊的AMI患者,立即开启绿色通道,预检分诊护士依据胸痛分诊流程快速分诊。(4)医护人员紧密配合。患者进入抢救室后由辅助护士在10min内完成采血、建立静脉通道,抢救护士及时通知医生会诊,并完成心电图的采集,并标明患者心电图采集时间和就诊时间,向医生汇报患者基本情况,医生开出各类检查、化验单,并盖上胸痛绿色通道标识章。(5)对于呼叫120急救中心来院的患者,院前应完成心电图检查,并通过互联网系统实时传输至胸痛中心微信群,心内科专家远程给予诊断和初步治疗方案,拟行手术者同时启动院前手术准备。(6)优化术前准备。遵医嘱给予患者口服双抗血小板药物,与家属做好沟通,向其解释患者的病情、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签订知情同意书;行常规血管造影检查,并评估介入治疗适应证;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存在焦虑、恐惧患者,耐心给予关心和鼓励;完善转运前相关准备,整理病例资料,携带除颤仪等急救设备护送患者进入导管室。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心血管不良事件(恶性心律失常、冠脉再狭窄、心源性猝死)、护理满意度评分(操作技术、护理效果、护理态度、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s)使用t工具进行检验,对比数据差异。而(%)表示的数据使用χ2工具检验。最后的检验结果是使用P进行分析,小于0.05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研究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静脉通道开放时间、介入血管球囊时间、住院时间数据有差异(P0.05)。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详见表1

1 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急诊停留时间(min

静脉通道开放时间(min

介入血管球囊时间(min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50

10.21±2.35

3.24±1.34

89.45±10.25

11.24±2.12

对照组

50

15.34±2.47

4.65±1.26

151.24±15.74

16.02±3.17

t

5.324

4.587

31.455

5.857

P

0.024

0.035

0.001

0.020

2.2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不良时间分为恶性心律失常、冠脉再狭窄、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有差异,(P0.05)。详见表2

2 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n(%)]

组别

例数

恶性心律失常

冠脉再狭窄

心源性猝死

发生率

观察组

50

12.00

12.00

0.00

24.00

对照组

50

24.00

36.00

12.00

612.00

χ2

2.141

4.021

2.024

8.021

P

0.094

0.046

0.101

0.004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操作技术、护理效果、护理态度、护理能力、护理满意度有差异,(P0.05),详见表3

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操作技术

护理效果

护理态度

护理能力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

50

7.12±1.24

7.12±0.62

7.12±1.02

7.02±0.64

7.45±0.35

对照组

50

8.87±1.55

8.74±0.85

8.65±1.12

8.87±0.85

8.96±0.62

t

10.545

11.321

11.688

12.415

11.658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效果具有较强时间依赖性,若患者在短时间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心肌细胞由于长时间缺血、缺氧,可出现不可逆损伤,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对常规急救模式进行优化和改进,针对特定疾病的急救制定出有顺序、时间性的临床诊疗计划,形成高效快捷的急救路径。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静脉通道开放时间、介入血管球囊时间、住院时间对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不良时间分为恶性心律失常、冠脉再狭窄、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操作技术、护理效果、护理能力、满意度有差异,(P<0.05)。说明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能够缩短每位医师诊断患者所需时间促进各个科室间的合作加快患者就诊流程为患者的救治节约时间有助于提高救治效率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运用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病情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患者护理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低,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旭林,白向威.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16):173-175+179.

[2] 卢坚凤.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在基层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332+334.

[3] 林金莲.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应激水平的影响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21):72-74.

[4] 罗羽,刘丹,吉春玲,杨娇荣,石磊磊,胡玲英.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诊护士护理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救治效果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1,19(01):83-86.

[5] 徐长春.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在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12):1891-1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