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联合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1
/ 2

核酸检测联合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

陈波

江苏省无锡市中心血站 检验科 214000

【摘要】目的:分析献血者血液筛查中核酸检测联合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23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进行无偿献血者标本45756例,选择酶联免疫吸附法予以检测,对于血清学合格标本者实施核酸检测。结果:45756例献血者进行酶免检测后有305例出现双试剂不合格,比例为0.667%,去除双试剂不合格45171例通过核酸混样后拆分检测后可知33例患者出现HBV-DNA阳性,比例为0.073%,检测出HIV-RNA一例,以及未检测HCV-RNA阳性。结论:献血者血液筛查中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会出现漏检,进行核酸检测能够将输血传播等风险降低,将血液质量以及输血安全性提升。

【关键词】核酸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献血者;血液筛查

血液是大部分传染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加强献血人员的血样检查,可以减少由血传传染病引起的传染病的发病率。为了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多年来,国内采供血单位一直使用两种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来检测献血员的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等血清学项目[1]。根据《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自2016年3月1日起,我国采供血机构开始对献血者血样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NA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NAT)两种技术的结合,以减少输血中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的传播。此次研究分析献血者血液筛查中核酸检测联合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应用价值,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23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进行无偿献血者标本45756例。

1.2方法

检测试剂:北京万泰和上海科华的乙肝试剂、北京万泰和厦门新创检测丙肝、艾滋病病毒和TP。所有的试剂及质量控制产品都经过性能验证,并且在有效期限内使用。主要的血清学检测仪器:STAR加样仪和FAME后处理系统。全自动PCR试剂和设备有:罗氏和科华试剂和检测系统和扩增设备。全部测试仪器都经厂商检验合格,性能稳定。

标本留取。采集献血者5毫升血液,将其分两管放置,一管EDTAK2,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HCV、抗TP、抗HIV、ALT的血清学试验;另一种则是一根真空收集管,里面有凝胶、无菌液、RNase、DNAzyme,可以用来检测HBV-DNA、HCV-RNA和HIV-RNA。采集血样于2-8℃保存,采集血样4h内完成离心,分离出血浆,72h内进行HBV-DNA、HCV-RNA及HIV-RNA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献血者在检测过程中,选用两种生产厂家的试剂,实施空白对照、阴性对照、阳性对照,质控孔,整个分别进行初检与再检,以上实验均由不同的操作人员进行。结果判定标准为:以试剂说明书判定标准和SOP为依据。抗艾滋病病毒测试呈反应性,将其送交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验证。

核酸检测将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为阴性的献血志愿者,按6份混样检测,无反应性判定为阴性,混样有反应性再进行拆分,拆分后无反应性判定为阴性,拆分后有反应性判定为阳性。

1.3评估指标

分析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以及抗-TP检测结果。

2结果

2.1检测结果

45756例献血者进行酶免检测后有305例出现双试剂不合格,比例为0.667%去除137例ALT不合格后,有168例出现酶免三项其中一项双试剂都有反应性,比例为0.367%。详细资料见表1:

表1分析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以及抗-TP检测结果(n%)

项目

双试剂阳性

核酸不合格例数

HBsAg

52

33

抗-HCV

21

0

抗HIV

13

1

抗-TP

82

/

共计

168

34

2.2血清学检测结果合格献血者核酸检测结果

将45171例血清学检测合格献血者中,通过核酸检测后出现33例患者HBV-DNA阳性,比例为0.073%,检测出HIV-RNA有反应性1例以及未检测出HCV-RNA阳性。

3讨论

目前,输血和血制品已成为临床诊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手段。长期以来,采供血单位已广泛应用血清学方法对乙肝、丙肝等传染病进行检测,但是,会因为试剂敏感性高、窗口期感染、病毒基因变异、免疫静默、隐匿性感染等因素产生相应的影响,极少数献血者虽然ELISA法通过,但仍有可能导致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传播[2]。尽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试剂盒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通过血液传播的肝炎和艾滋病病毒的案例仍然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了病人的身体健康。

临床研究发现,大约70%的HCV和90%的HIV/HBVELISA法都是由于窗口期感染导致的,而NAT测试能将HCV/HBV/HIV的窗口期分别降低至59天82%、9天20%和11天50%。核酸测试具有特异性高和敏感性高等特点,它利用核酸放大技术捕捉早期献血样本中已发现的致病基因,该方法可以发现由于病毒变异、窗口期感染等原因导致的漏检样本,而且操作简单,容易实现自动化,核酸样本回收率高,适合在采供血机构对献血者进行大规模筛查

[3-4]

将45171例血清学检测合格献血者中,通过核酸检测后出现33例患者HBV-DNA阳性,比例为0.073%,检测出HIV-RNA有反应性1例以及未检测出HCV-RNA阳性。

隐性乙型肝炎(OBI)献血者“转换窗口”是HBsAg筛查后通过血液传播HBV的重要因素,但其机制尚不清楚。在HBV感染的“窗口期”和“隐匿性”献血者血清学检查中,HBsAg和HBV-DNA均呈阴性;在HBV感染的“窗”阶段,HBsAg呈阴转阳的趋势;而OBI献血者,表面抗原通常不转变成阳性,常伴有抗- HBc阳性,但仍有少量低效价献血者[5]。但在本研究中没有检测到HCV-RNA的存在,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HCV在肝脏中的主要侵染是在肝脏细胞内,只有在肝脏发生了坏死,才有机会将病毒释放到血液中。但HCV-RNA在4℃、室温易被RNase降解,仅在-20℃下保持稳定性,无法取代ELISA筛查,两者相互补充可有效改善血质量。90年代以来,因为我国在新生儿免疫项目中加入了乙肝疫苗,18-22岁适龄献血者这一年龄段的乙肝疫苗覆盖率很高,而这一年龄段的献血者HBV-DNA阳性率很低[6]。反复采血人员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首次采血人员,其原因可能与多次采血人员进行过多次NAT测试有关,使HBV-DNA检出率提高。

综上所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在献血者血液筛查过程中会产生漏检表现,核酸检测能够将通过输血传播的病毒风险降低,进而将临床输血安全性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晓晨.血筛酶联免疫吸附法HIV-HBV-HCV阴性标本再行核酸检测的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04):89-91.

[2]崔永利.核酸检测技术在酶联免疫吸附法漏检HIV和HBV血样筛查中的应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07):141-142.

[3]郭兆诚.血筛酶联免疫吸附法HIV-HBV-HCV阴性标本再进行核酸检测的血液安全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08):117+119.

[4]黄洪俊,邹宇,黄红梅.核酸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无偿献血血液标本检测中的价值分析[J].口岸卫生控制,2019,24(05):32-35.

[5]任爱琴.胶体金试纸条与酶联免疫吸附法联合检测乙型肝炎两对半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7):163+166.

[6]朱丽敏.核酸检测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检测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的价值对比[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04):45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