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区角活动,助推幼小衔接——以大班区角活动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2
/ 2

巧用区角活动,助推幼小衔接——以大班区角活动为例

许易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第一幼儿园 515300

摘要:大班的区角活动,通过提供多元的区角内容,创设模拟小学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促进幼儿间的良性互动及社会性发展;以多形式的绘本阅读区,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教师通过提供多层次的游戏材料以及不同的游戏指导方法,使不同能力的幼儿前书写能力获得不同的发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关键词:区角活动  幼小衔接  大班幼儿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其中幼儿园区角游戏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年龄特点,创设蕴含教育目的、丰富、开放性的区角环境,投放有目的的材料,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区和材料, 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获得美好体验的同时,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自主探索、游戏中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有效的解决幼小衔接所出现的问题。

一、创设多元的区角内容,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小学与幼儿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场所,幼儿从开放,活泼,自发的学习环境转换为分科教学,有作业受老师支配的学校氛围。常常有一些孩子到一年级经常忘记写作业,忘带课本,回到家里又忘记或不清楚,今天老师布置什么作业,做事情丢三落四,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这些不仅幼儿的自信心受到极大的伤害,还使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受挫。这不是孩子智商的问题,而是孩子从小学习品质没有培养好的缘故。学习品质不是习得学习知识的技能,而是在习得这些技能时的态度、倾向。教师在幼儿入学准备的过程中,积极运用区角活动,以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态度、习惯的发展。

(一)图文并茂,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孩子进入小学后,从管理好自己的书包起,要做到生活自理,学习自主。因而树立一定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减少对他人的依赖,有利于幼儿克服因环境改变而产生的“不适应”。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通过创设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一系列区角活动,引导幼儿去模仿、感知、探究,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从而让幼儿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培养不再抽象,为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1】

在区角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如:教师事先和孩子们商量好每一个区的游戏规则,然后在每个游戏区都贴上图文并茂的进区规则,利用情景暗示,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幼儿了解每个区的人数,操作过程该注意什么,最后要怎么收纳。在“建构区”外用小脚印来暗示进入区里面的人,只要小脚印上鞋子放满了,就不能够再进去了;在“美工区”用小椅子来暗示本次进区的人数。活动中提醒他们时刻注意遵守相关规定,活动后按收纳柜,收纳盒上贴的图片或标签,自己收纳自己区角的玩具,引导幼儿从开始的随意摆放到有序归类,逐步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进一步培养任务意识。

在“益智区”投放了“飞行棋”、“数字地图”等各种棋类游戏,利用棋类游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二)优化区角材料,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坚持性

区角活动的教学大多是隐性的,蕴含着教师的教育意图。在材料的选择设计上,我们从大班幼儿的兴趣以及幼小下衔接的主题出发,既确保每位幼儿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富有变化,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数学区”投放卡牌游戏(数的运算)、水果日历(集合与数的对应)、天枰(比较重量)、小蜗牛找家(认识整点半点):“科学区”引导幼儿制作万花筒、磁力小车、月相的变化;“语言区”投放骰子讲故事,拍苍蝇(认字游戏)、我说你猜等。在游戏“拍苍蝇”中,能力好的幼儿当裁判,说出一个汉字,另外两位听到后迅速拍出所说的字,既有趣又可以训练幼儿得专注力、倾听能力、反应能力,幼儿乐此不疲。

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不断优化、更新游戏材料,在多彩的区角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坚持性,增强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以及对数的认知、逻辑思维能力,对专注力的提升也有一定帮助。

(三)引导良性互动,为幼儿提供更多交往的可能和技巧的提升

幼儿进入小学后会有很多不适应,其中一方面就是社会关系的不适应,陌生的教师、同伴、新的环境、要求,都会使幼儿产生距离感。不太主动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诉求,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教师可利用区角活动的互动,在模仿、学习、体验中促进幼儿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技能的发展。

首先,教师在游戏中营造幼儿友好,互相关爱的合作氛围,在“表演区”、“建构区”、“角色区”等,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空间,创设有利于同伴互动的游戏环境,增加幼儿间的交往交流机会。在“建构区”,引导幼儿对于材料的分配、搭建进行商讨;在“角色区”,引导幼儿如何通过倾听、争论、协商,从而和他人获得共识,合理分配角色,使游戏能持续开展。培养幼儿倾听他人、自我调控、合作协商的能力。

其次,引导各个游戏区之间的联系和协作,拓宽幼儿互动的空间。鼓励幼儿“美工区”制作的“衣服”、“美食”拿到“商店”卖;鼓励“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带着娃娃去“餐厅”吃饭,加强区与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在游戏中促进幼儿间的人际交往,鼓励、推动良性互动,从而转化为幼儿自身积极的交往行为,为幼儿人际交往技巧的提升提供了可能和机会。让幼儿在模仿、同化、体验、强化中学习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帮助幼儿更好更快的适应将来的小学生活。

(四)创设模拟环境,让幼儿体验小学生活

我们在“生活区”中创设了小学课堂的情境,把小椅子小桌子摆放成小学上课的样子,让幼儿模仿小学生上课时的情景。一位小朋友当老师,其他小朋友来当小学生,共同模拟小学上课时的情景。提供各种学习用具,生活用品,鼓励幼儿自己有条理的,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具,学习叠衣服,叠被子、给布娃娃扎头发等,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二、多形式的绘本阅读区,培养幼儿早期阅读

早期阅读可以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2】以此来最终实现幼儿口头能力向书面语言的过渡,将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温馨的阅读环境,能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如:把阅读区设置在班里比较安静的角落,并配备舒适的地毯、靠垫、小帐篷,设置了半开放的阅读区,幼儿可以自由的换取各种幼儿读物,还可以小声自由的交谈。定期投放更新、调整各种幼儿读物,以培养幼儿对阅读的持续兴趣。

(二)提供多元的阅读资源,让阅读区“动”起来

教师打破了原有安安静静看书的模式,除了在阅读区为幼儿提供各种的幼儿读物,鼓励幼儿自由交谈,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还提供了有声书、立体故事书、可操作材料。如:绘本故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等,鼓励幼儿利用材料讲述故事,自由交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集中精神倾听他人讲话的好习惯。教师还鼓励孩子之间以相互带教的方法一起阅读,增加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中认字。

三、提供多层次的游戏材料,促进幼儿前书写能力的发展

以大班“语言区”为例,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装饰材料:如超轻黏土、豆子、皱纹纸,蜡笔,描线笔等让幼儿自由装饰文字,在装饰的过程中认识文字的;也有引导幼儿利用沙盘”写”字的;有“连一连”(图文配对),也有“花朵找朋友”(组词)的。同一个内容,提供多层次的游戏材料,有简单的,也有较复杂的,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培养幼儿对文字的兴趣,又使不同幼儿前书写能力都能获得发展,为进入小学打下良好基础。

四、做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积极推进区角活动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作为旁观者,深入地观察幼儿游戏的各种现象。如:孩子们偏爱哪一类游戏,孩子们中出现哪些问题,他们又是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协商、分工的。哪些人是有领导游戏的能力;哪些游戏材料能引起孩子们的游戏兴趣,幼儿认知经验和社会性水平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又面临什么困难等。

教师在指导游戏时,运用手势、表情、目光等肢体语言,对孩子的游戏活动加以指导,积极探索和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对区角活动不断进行调整、重构、总结和创新出灵活有趣符合本班幼儿的区角游戏,促使幼儿各种能力不断发展,为顺利过渡到小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3】

在幼儿游戏中,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和幼儿一起走棋,玩纸牌游戏等,在必要时给与幼儿帮助和启发,让幼儿收获更大的发展。

教师用手机把幼儿在游戏中、游戏结束时的表现录下来,在评价环节中,对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色的地方,如想象力方面,坚持性,游戏时能否与同伴友好相处,能否主动帮助同伴,在游戏中主动的使用礼貌用语等,给予及时的、适度的、积极的、正面的肯定与表扬;通过榜样的影响作用,针对幼儿易模仿的心理特征,使幼儿参加游戏时的兴趣更高,积极性更好。使良性循环反复进行,更好的提高区角活动的品质。

总之,区角活动作为幼小衔接的重要手段,在区角的环境创设中投放多元材料,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利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做好身心、生活、社会的准备,从而降低幼小衔接的坡度,使幼儿能够迅速、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使其身心在新的小学环境里得到健康发展。合理、科学地利用多元区角活动,有效地助推幼小衔接,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 天跃小芽图书工作室.《幼小衔接那些事儿》 [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01)

[2]教育部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付瑜.《以区角游戏促进幼小衔接中幼儿学习能力提高新探》[J]. 天津教育. 2019(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