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学生写作畏惧心理培养良好写作心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2
/ 2

克服学生写作畏惧心理培养良好写作心态

赵寒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第八初级中学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写作存在畏惧心理,教师需要对其加强重视,合理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的畏惧心理得到有效克服,实现学生良好写作心态的科学培养,强化学生文学素养,推进现代素质教育发展。本文重点围绕克服学生写作畏惧心理的具体措施展开探究,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写作,培养学生良好写作习惯,进而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畏惧心理;写作心态

引言:

初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需要对学生进行良好写作心态的科学培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提升其写作能力,确保学生能够进行更为生动的写作,充分抒发自身情感,保证其写作效果。

一、引导学生观察

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兴趣的培养时,需要强化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对其实际生活进行深入思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以我最敬佩的人为题进行写作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敬佩的人进行深入观察,有效结合语文知识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件,进行文学创作。在学生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写作素材,教师需要对学生观察能力进行科学培养,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实际生活,确保学生可以从实际生活中汲取充分的写作素材,并在作文写作中进行灵活应用,提升其写作兴趣。

二、组织角色扮演

初中教师在实施写作教学时,需要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灵活应用情境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强化学生情感体验,使其写作主体得到合理丰富,从而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在《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等文章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实施情境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生动演绎相关故事情节。学生通过模仿人物的语言与形态,可以更为深刻的理解文章,对人物进行更为细腻的刻画,激发学生内心情感。通过该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将自身情感融入写作过程,巧妙利用描述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可以对学生心理素养进行科学培养,使学生积极应对未来写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强化视听结合

学生在进行语文写作时,不能凭空捏造,需要结合自身知识体验和直观感受。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工作时,必须充分应用现代媒体,强化视听结合,通过直观立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写作材料,使学生的视听感官受到强烈冲击,对其写作灵感进行有效激发。例如,在《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写作技巧,利用现代媒体展示醉翁亭和岳阳楼的图片,使学生对古建筑的魅力具有更为直观的感受,了解文章写作手法,并将其用于作文实践。教师在讲述文章写作技巧时,需要科学应用微视频,详细分析文章内容,使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精髓。

四、激发写作情感

对于学生写作而言,只有使其保持情绪高涨,具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才能使其创作出丰富多彩的词语、情感和思想。学生情感需要在特定情境内产生,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调动学生情感经验,并将其与写作内容有效对应,确保学生能够融入具体情境,触景生情。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需要对其情绪和情感进行有效激发,通过强化教育激励,可以使学生爆发个人情感,从而调动学生作文情感,提升其写作效果。教师需要合理设置教学情境,,渲染写作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具体情境,营造良好语言环境,及时捕捉学生写作时机,对其写作情感进行有效激发。多媒体技术具有明显的可控性、重现性与形象性,教师可以组合应用录像、投影、录音、图片、实物,引导学生基于多重感官进行深入分析,调动学生情感,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写作动机。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媒体向学生展示与抗击新冠肺炎相关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对其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情感进行深入分析,然后要求学生创作一篇与抗疫精神相关的作文,通过该种情境体验,可以打动学生内心,使学生产生写作欲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补充班级教育,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使其知识领域得到有效拓展,实现学生精神世界的合理丰富,语文教师需要在学生现实生活和作文课堂之间打开一条通道,利用学生的兴奋点对其进行科学引导,确保学生可以利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小学生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对各种比赛活动具有较大的热情,在学生每次参加各种球类比赛、校运会、艺术表演等活动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基于不同角度讲述自己的看法,体会和感受,讲述自己最感动,激动或印象深刻的片段和细节。由于学生对比赛活动具有较高兴趣,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在比赛活动结束之后,具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可以积极发言,从多个角度探究比赛中的得与失,成与败。通过该种方式可以强化学生写作需求,提升其写作动机,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充分表达自身观点,抒发自身情感。

五、延伸阅读教学

阅读与写作呈现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可以使其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而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写作,可以使学生对其阅读中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巩固。中学生的社会经历较为有限,缺乏生活经验,使其在写作中,存在无从下笔的问题,针对该种情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求推荐课外读物,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确保学生可以在后续写作中随时调动写作素材,提升作文的文化内涵,丰富作文内容,从而实现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提升。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以母亲为话题进行写作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母亲的书》《平凡的母亲》等课外素材,引导学生共同探究作者笔下的母亲,对学生进行写作思路的科学引导,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融入书中内容。随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母亲之间发生过的故事,并在回忆中体会母亲对自己的浓浓爱意。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思维点拨,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写作方向和写作思路,调动学生写作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写作,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向学生推荐一些趣味性和教育性较强的课外读物,对学生进行良好阅读习惯的科学培养。

六、引导学生归因

对于学生写作而言,正确归因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教师需要对其加强引导,使学生对自身写作能力具有更为客观的认知,强化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自信,保证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写作情绪。与此同时,归因还会影响学生的能力发展和自我期望,如果学生可以正确归因,则可以精准预测自身能力,并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写作主题,使其写作能力在写作中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在对学生写作进行评价时,需要强化归因训练,挑选出学生写作中的优质段落,引导学生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及时肯定学生写作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客观评价学生写作中的失误,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科学修改,使学生在多次反复中创作出优质作文。最后,教师需要对全体学生进行总结点评,及时肯定学生的写作,使学生在长时间训练中可以从主观方面寻找自己写作失败的原因,保证其写作状态,提升其写作能力。

七、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需要对学生观察能力进行科学培养,组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同时,教师需要强化视听结合,对学生写作情感进行有效激发,延伸阅读教学,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归因,使学生对自身写作能力具有更为客观的认知,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在写作中存在的畏惧心理,实现学生良好写作心态的有效形成,提升其写作效果。

参考文献:

[1]魏民. 克服畏惧心理,强化自身内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对策探析[J]. 作文,2023(4):57-58.

[2]吴安平.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畏惧的写作心理[J]. 中外交流,2018(30):96-97.

[3]宿光凤.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J]. 中外交流,2016(20):160-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