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区域经济发展之基、为服务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4
/ 3

探析区域经济发展之基、为服务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宋兴娟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经济运行统计研究中心  710100

摘要:近几年,得益于陕西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一系列稳经济大盘、稳市场主体政策举措的扎实有力,“五上”企业快速增加,为经济增速提升,经济规模扩大起到了积极作用。体现了“五上”企业经营态势向好、成长动能加快的发展预期。本报告研究分析了近三年航天基地“五上”企业数量变化等基本情况,研究发现“五上”企业新增量增速稳步增长,但净增量增速稳中趋缓,退库数量逐年递增,阻碍航天基地高质量发展的不利因素有所显现。为此,经济运行统计研究中心积极应对发展新形势、新变化,在分析对比中找出问题,并针对性的提了三条具体措施和工作计划,形成了本报告。

关键词:“五上”企业 新增 净增

“五上”企业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其数量、规模、结构直接决定一个地区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和速度。2021年,基地“五上”企业(含军工单位)贡献的增加值占到基地GDP 的75%,充分发挥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排头兵的作用。“五上”企业是当地税收和就业岗位的主要提供者,是衡量当地经济实力的硬指标,其新增数量的多少,反映其经济发展的活跃度,体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近年来,航天基地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连年增加,“五上”企业得到很好发展,“五上”企业数量三年时间翻了一番,为基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近三年,航天基地“五上”企业共新增192家、退出39家,净增153家。

一、基本情况

(一)“五上”新增量增速稳步增长

近三年航天基地“五上”企业数量以年均27.7%的增速递增,高于西安市增速21.1个百分点。截至20227月末,航天基地在库“五上”企业331家,占全市总数的3.4%,较上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分专业看,近三年航天基地规模以上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限额以上贸易、有资质的建筑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房地产业年均增速分别为22.0%、33.3%、45.2%、60.4%、4.5%。截至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和有开发经营活动的房地产业在库企业分别为69家、57家,占全市行业比重分别为4.1%、5.5%,均较上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和限额以上商贸业在库企业分别为101家、71家,占全市行业比重分别为3.2%、3.0% ,均较上年同期提升0.3个百分点;有资质的建筑业在库33家,占比2.5%,较上年同期提升0.5个百分点。

(二)“五上”净增量增速稳中趋缓

近三年累计新增“五上”企业192家,近三年增速分别为36.1%、27.8%、12.6%。从类型看,成长型、新开业新投产、迁入型新增数量分别为132家、31家、29家,占比分别为68.8%、16.1%、15.1%。成长型、新开业新投产型新增企业占比“一高一低”,反映出区内大多数企业从成立到达规模需要经历一定的成长时期,平均时长5.9年,而当年成立当年达标的企业相对较少;外区迁入型新增企业29家中,来源于区县的占72.4%,开发区的占27.6%,反应了企业有从区县迁入开发区的需求,迁入航天基地的企业究其原因主要是航天基地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主要发挥了投资置业(12家)、政策支持(9家)、总部效应(6家)、产业集群(2家)等几个方面的吸引力作用。分行业看,工业、服务业、贸易业企业95%以上的企业都需要成长期,分专业平均时长分别为11.3年、5.5年、4.3年,新开业即达标的企业较为稀少,为成长型企业新增类别主力;建筑业、房地产因入库标准为有建筑业资质证书、有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不受经营规模和营业收入限制,为新开业新投产新增类别的支柱。从规模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为7家、34家、108家、43家,占比为3.6%、17.7%、56.3%、22.4%,小微企业占比高达78.7%,反映了小微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从数量上看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三)“五上”企业退库数量逐年增长

近年来,受疫情、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经营持续亏损下滑,退库企业逐年增长,近三年退出基地“五上”企业库的企业累计39家,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是10建、9家、20家,占当年基地“五上”企业在库数比重分别为,4.3%、3.1%、6.0%。从类型看,破产注(吊)销、停业歇业退库企业19家,达不到规模(限额)标准退库的企业 9 家,行业变更、迁出、改制等退库企业6家、其他原因退库企业5家,四种类型占比为48.7%、23.1%、15.4%、12.8%。其中,迁出企业去向为其他开发区,主要原因是受其他开发区的政策吸引;其他原因退库的企业主要是因为列入国家保密单位的企业统计调查方式,不再通过联网直报方式填报数据。分行业看,工业和贸易业各退库12家、房地产业8家、服务业7家,反映疫情之下的制造业、贸易业、服务业受冲击较大,企业降费提效、战略转型需求加大,且规模偏小的贸易企业抗风险能力有限,市场波动对其冲击力大;房地产业整体上处于筑底阶段,投资热度持续降温,已完成开发经营的企业再投资意愿不强,选择退库的居多。从规模看,中型、小型、微型分别为

10家、21家、8家,占比为25.6%、53.8%、20.5%,反映了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如同经济的“毛细血管”,虽是稳定市场的主要力量,但其抗风险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冲击,在经济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迫使其缩减规模、调整转型。总体分析,大部分企业退库主要是受疫情持续影响、企业自身经营不善导致规模缩小或停业歇业等原因造成的“淘汰性退出”,这部分企业是退库企业的“主力军”,有28户,占整个退库单位数的71.8%。

二、亟需关注的问题

(一)新增企业后劲不足,“准规上”储备企业规模偏小。截止7月底,基地新增“五上”企业数量40家,较上年同期减少17家,同比增长-29.8%,增速低于全市27.4个百分点。从新增时段情况来看,月度新增乏力,基地年度新增32家,月度新增8家。新增企业分行业看,建筑业、房地产新增亟需加强,建筑业无新增、房地产新增2家、工业和服务业各新增9家、贸易新增20家。从“准规上”储备来看,截至7月末,航天基地市场主体总量中,企业1.15万家,“五上”企业仅占2.9%。根据各行业主管部门摸排情况,航天基地储备“准规上”企业15家,仅占全市“准规上”企业家数的3%,“准规上”企业规模均为小微企业,培育难度大、成长周期长,入库率较低

(二)净增与全市差距逐渐拉大,退库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企业退库是调查单位自然更替现象,近三年退库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必须有新增企业入库,才能保证航天基地“五上”企业的存量,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航天基地净增“五上”企业占全市比重下降,截止7月底基地净增企业占全市比重5.3%,较去年同期占比下降6.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呈现“四降一升”态势,建筑业 、贸易、工业、服务业分别下降25个、7.1个、2.4个、0.7个百分点,房地产上升8.1个百分点。

(三)企业入库意愿不高。近几年,各级先后出台新进五上企业纳统奖励政策,但目前仍存在部分企业达到申报规模标准不愿意入库现象。一是宣传引导不够,企业对依法申报纳统和联网直报认识不足,担心纳统后会暴露其商业秘密和信息,顾虑税务部门会据此而增加税负;二是工作量增加,入库后企业需按期填报统计报表和统计台账,加大了企业的工作量,无形中增加企业成本;三是认为入库无实际效益,能享受到的优惠政策不多。

三、对策建议

(一)深度挖潜、招大引强,铆足后劲谋发展

深度挖潜: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尤其加强与税务、市场监管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显得不可或缺,统计部门正在将在库“五上”单位331家名单与税务部门的“2021年航天基地重点企业纳税图谱”273家名单进行匹配,排查出13家“准规上”企业,并计划9月新增3家建筑业企业;11月底前,税务局配合统计中心提供符合“准规上”企业营收标准的企业名单,助力基地完成达标企业新增。

招大引强:抢抓十大产业园招商新契机,狠抓产业链招商,持续补链延链强链,发挥产业链集聚效应。招大引强培育孵化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建立跟踪机制,密切关注入区和投产项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一对一”精准服务,力促企业早达效,尽快形成新增量,切实做到培育成熟一批、申报纳统一批。

(二)纾困解难、固本浚源,开拓创新保根基

纾困解难:1-7月,航天基地落实各项省、市纾困解难政策为企业发放各类补贴资1.8亿元,惠及企业185家,项目215个,四季度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大财政、金融、税收、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切实解决企业在融资、生产、销售、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避免出现企业因资金问题导致的由“规上”转为“规下”,稳定维护好现阶段“五上”企业存量。

固本浚源:着力打造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和审批事项少、收费标准低、办事效率高、服务水平优营商环境,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更加便利,避免因服务不到位导致企业搬迁。同时通过优质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为企业生产经营提共“保姆式”的保障服务,吸引更多外区企业入住航天基地,为航天基地的高质量发展再添动力源泉。

(三)考核激励、宣传服务,有的放矢求突破

考核激励: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激励干部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建议督考办设立2022年“五上”企业在库数考核目标突破400家,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助推器”作用。

宣传服务:各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推出企业纳统奖励政策,切实做到“谨慎承诺、刚性兑付”,做好政策宣传激励企业自主申报纳统,统计部门做好“一套表”单位直报系统操作、统计法律法规等知识普及,消除企业税收负担加重顾虑,同时为“准规上”企业和未来升“规”企业做好前置体验。各部门通力合作,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航天新城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五上”企业统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精准的信息服务,新增“五上”企业是各地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切实做好“五上”企业纳统工作,统计中心以实干为主线,以服务作“加成”,聚焦“五上”企业纳统工作的难点堵点,多措并举,有效推动航天基地“五上”企业纳统工作再上新台阶,探析区域经济发展之基础,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关于上半年江西“五上”企业发展态势的思考 [J]. 理论导报, 2022, (09): 26-28+31.

[2]唐承卫. 上半年我市“五上”企业入库成效显著[N]. 安康日报, 2022-08-26 (001). DOI:10.28000/n.cnki.nakrb.2022.001723

[3]关于培育壮大“五上”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J]. 延安市人民政府政报, 2021, (12): 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