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学研”实践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的有效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5
/ 2

关于“产学研”实践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的有效应用

李萍

南京博地源空间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对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是复合型人才关键培养路径,故社会各界开始进一步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产学研”发挥重要导向作用,能主动映射出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有利于校企强强联合的同时,给社会发展培养出大量应用型专业人才。故本文以“产学研”为导向,分析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意义及现状,提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产学研”的实践运用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产学研”导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有效运用;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社会各界要求培养出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其中复合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尤其巨大,该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面对人才观全面发展形势下,推动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蒸蒸日上的发展,在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基础上,全面开展“产学研”教学,促进学校与企业深化融合,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和专业能力,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输送大批量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一、“产学研”实践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的应用意义

实践教学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目标完全吻合,是高校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前提,又是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基本职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高校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已经存在,同时,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作用日益明显。近几年,各行各业需要大量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由此体现出,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是高等院校急需处理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有利于构建校企合作及“产学研”制度,打造良好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环境,拓展学生学习专业的深广度,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以校企合作模式,并结合理论知识教学与企业实践工作,增进理论与实践联系,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知识面有效拓展,以此实现自学理论知识积极性的培养。

二、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一)授课内容不足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时,通常都在选择引进国外新型理论与实践教学经验,并布置一些新型相关课程,或是重新修订原先的课程。这样引进理论和实践、再次修订课程以及设置方法,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长效发展,但通过比较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而言,仍有很大的差异,其中缺乏满足国情的教育材料最为显著。目前高校大量教材以舶来品为主,有些教材虽说是国内学者编著而来,但理论知识和分析案例与其他国家的教材几乎没有差异,导致高校设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时,并未注重本土国情。

(二)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目标

近十几年来,我国多数大型企业已经清楚地认识了引进人才、教育人才、挽留人才、激励人才的价值,这些课程恰恰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分内责任,因此培养出优秀专业学习队伍,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力,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这就要求高校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期间,加强培养专业人才综合能力。所以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普遍要求就是工作快速上手、必备专业技能、理论知识丰富。

三、“产教研”实践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的应用优势

(一)满足专业人才的分类指导要求

基于“产学研”实践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对象不同,其中包含企业员工与毕业生,面对这两类对象需要进行分类指导,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企业员工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经验丰富员工,另一种是专业人才;其中先对高校学生开展实践教育,然后加强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大量学习机会,使其实务能力不断提高。对于企业中有经验的员工,应以增理论学习减实务训练为主,将国际上的成功案例结合起来,实施有利于长远计划的教育工作。针对专业人才方面,应当置于前沿管理流程中科学培养。

(二)满足“产学研”专业教育系统的构建

在开发人力资源与管理知识中,蕴含了诸多模块如基本素质、人才培养、综合素养、开发等。 仍有一些模块没有综合观念,即核心模块与重点模块。“产学研”背景下,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按照企业发展目标落实教育工作,以这些模块作为基本模式,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及教学流程的科学布置。所以在此类教学模式支撑下,才能推动“产学研”开发人力资源和管理专业系统的有效建构。

(三)满足核心技能的掌握要求

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核心技能方面的缺陷,部分学生虽有较强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能力。“产学研”实践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流程,要求设置课程与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保持一致。在专业教育领域融入国家型职业资格证学习,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初级与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资队伍等,使专业人才实践能力不断增强,以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模式,通过亲手实践的方式,满足管理岗位综合要求,使高校学生一毕业就能顺利找到工作,并在企业管理岗位上快速适应。

(四)满足校企合作共赢的要求

“产学研”实践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运用,可以实现企业专家进入高校指导教学工作。通过企业管理人员与技术专业组成的小组,长时间指导企业的管理工作与技术工作。高校应当定期举办交流活动,聘请企业资深专家指导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确定未来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促进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计划与企业发展需求完全相符,从而实现校企合作共赢的目标。

四、“产学研”实践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的应用措施

(一)教学内容的不断优化

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主要目标,应以学科新兴动态,促进教学内容持续优化,同步关注理论知识与实践管理技能,增强教学系统有效性。将思想政治内容融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流程中,应该讨论相关议题,并进行高层管理者讲解视频的播放,使学生主动参与管理专业课堂,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二)确定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应当与专业教学目标完全相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基础适度与重视运用作为其基本特征。所以只要明确教学目标,将知识教授与培养能力置于相同位置,才能为企业培养出更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所以针对该专业修订了专项教育纲要,教学内容以现实案例为主,帮助学生掌握案例理论知识基础上,掌握企业实践管理知识。

(三)考核方式的积极改变

为了给企业培养出更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应以提升学生参与此类培养活动之中,在专业人才培养流程中,引进新型考核手段,对其是否适合进入管理岗位进行考察。以往倾向于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考核,如今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只有这样的考核方法,才能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严格要求,使其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以后工作岗位上,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同时,为企业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结语:

总之,现阶段,伴随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该专业是为社会输送复合型人才的关键路径,所以我国各行各业开始高度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育系统。“产学研”实践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流程中,可以加强培养专业理论基础上,增强大学生专业技能,提供弹性选择就业机会,开拓未来的就业路径,以此为前提,增强校企合作,实现专业人才科学教育系统的建构。

参考文献:

[1]卢兵,印梅."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的应用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 2008(11):85-85.

[2]胡建平.“产学研”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0(01):149-152.

[3]戴天晟.“产学研”实践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中的应用[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3(03):134-137.

[4]刘永安.地方性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8, 15(6):3.DOI:10-15.

作者简介:李萍 女    江苏南京  1989.11 本科 南京博地源空间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