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家园共育的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5
/ 2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家园共育的启示

颜欣月

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横漕幼儿园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215332

一、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共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家园共育的实施过程中仍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提高家园共育的效果,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浅谈目前家园共育的现状、指出家园共育融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优势、提出家园共育中隐含的问题并给出指导性的建议。

关键词:家园共育;陶行知教育思想;启示

引言: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产生合力时最有助于幼儿的发展。如今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并积极的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但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仍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程度有限、家园共育的有效性不足、家园共育缺乏资源支持的问题。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普遍的指导意义,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可为家园共育提供一些启示。

一、家园共育的现状

(一)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程度有限

幼儿园与家长的联系可以是紧密的,也可以是疏离的。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方式具有多样性,可以在每天孩子入园和放学期间与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幼儿的在园情况从而更好的进行家园共育。在如今的信息化背景下家长还可以利用网络沟通的方式与教师沟通。但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程度有限,部分家长受时间和精力限制,在日常生活中忙于工作和其他家庭事务,导致他们无法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部分家长缺乏足够的教育知识和技能,难以在家园共育中发挥积极作用。部分家长受社会经济条件制约,面临经济压力和其他生活问题,导致他们无法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家园共育中。

(二)家园共育的有效性不足

家园共育存在有效性不足的现象,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有许多,首先,部分家长不具备科学的育儿知识,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指导教育幼儿,这会导致幼儿在园获得的教育与在家获得的教育出现偏差。其次,家长和教师之间缺乏合作机制,家长和教师很少有机会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这使得教育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出现不畅,教育方向也难以保持一致。最后从幼儿园的角度出发,许多幼儿园的家园共育的活动形式单一,仅仅是家长与幼儿进行沟通,缺乏多样性,无法吸引家长的积极参与,从而影响了家园共育的有效性。

(三)家园共育缺乏资源支持

从幼儿园角度来看,目前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家园共育中需要的社会资源分配也不均。经济发达地区的幼儿园拥有较好的教育资源,而欠发达地区的幼儿园资源相对匮乏。从家庭角度出发,部分家庭因为经济条件较差,无法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和生活资源,部分家长因为自身文化水平较低,无法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和生活资源,而幼儿园也因教师素质不高而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二、家园共育融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优势

(一)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强调的是生活本身的教育意义。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其理论强调幼儿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知,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园中“一日活动皆课程”,从幼儿入园的一刻起就接受了来自幼儿园的各种熏陶,幼儿园的游戏、教学活动、午餐、午睡的各个环节都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在幼儿进行各项活动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但在幼儿园老师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在园时表现很好,回家后却是另外一种模样。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便能很好的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让家长引导幼儿在日常的生活中得到锻炼。家园教育理念保持一致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强调实践和体验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学做合一”,即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教学做合一”思想为指导,调动幼儿的各方面感官,教师的“教”是为幼儿的“学”提供支持,幼儿的“做”促进幼儿更好的“学”,当今盛行的课程游戏化理论也渗透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让幼儿在实践和体验中更好的获得发展。在家庭教育中,也可以通过实践和体验的方式,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到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家园共育资源

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理念提倡将社会视为一个大的教育环境,强调利用社会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师利用幼儿园与家长的资源为幼儿提供多方面的教育,但这种程度始终是有限的。家长对幼儿进行教育也需社会资源作为辅助。教师和家长可以助网络平台进行家园共育,网络平台是一个便捷的资源共享平台,可以让家长和幼儿园之间更加便捷地交流和分享资源。例如,建立班级群、幼儿园网站公众号等,可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分享育儿经验等。家长和教师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社区等公共场所,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资源。

三、融合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家园共育工作改进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家长的教育作用

家园共育需要家长和幼儿园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幼儿园可以通过定期举行家长会、家长代表会议、家长志愿者活动等方式,与家长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家长的需求和意见此外,幼儿园还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向家长发布通知、分享教育资源、解答问题等,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生活即教育理论认为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者之一。在家园共育中,应该加强家长的教育作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活动,同时向家长传播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帮助家长更好地指导和教育孩子。

(二)关注幼儿的生活体验强调幼儿的实践探索

生活即教育理论强调幼儿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知,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此,在家园共育中,教师和家长应该关注幼儿的生活体验,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贴近幼儿生活的学习环境并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进行实际的操作从而让幼儿获得更丰富的体验。家长则要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幼儿的自我体验,不能对幼儿的生活进行“包办代替”,凡是幼儿能做的事情都让幼儿自己动手去做。注重他们在生活中的感受和成长,让他们在生活中得到教育和启示。生活即教育理论还提倡幼儿的实践和探索,认为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获得知识和技能。在家园共育中,教师与家长应该鼓励幼儿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科学实验、种植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和探索。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家园共育质量

“社会即学校”强调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教育,这一理念对于提高家园共育质量有着重要的启示。教师和家长可以深入挖掘社会资源的教育价值,引导幼儿在社会这个大学校中中学习、成长和探索。家园共育不仅要关注幼儿的知识和技能学习,还要注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园可以利用社会资源为幼儿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如走进社区、参加公益活动等,让幼儿接触和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幼儿园还可以通过与社会的合作,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文化体验和拓展视野的机会,让幼儿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四、结论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强调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提倡利用社会这个大学校中的资源来促进幼儿更好的学习生活,其思想与家园共育活动相结合,为家园共育提供了支持。在家园共育中,教师应当深入挖掘社会资源的教育价值、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引导家长参与社会资源整合、注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梨源.“家”“园”共育——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下的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J].家庭生活指南,2021(01):17-18.

[2]马爱莲.家园共育现状及其改善措施[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04):152-154.

[3]张维.让教育打开生活之“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活动中的应用[J].考试与评价,2018(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