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5
/ 2

郑州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构建研究

郭雨洁 谢仕琪

(郑州财经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结合郑州市特色文化以及新科学技术,构建承载文化的新型空间,是郑州市文化发展的重要策略。从新型文化空间的理念、功能、服务等方面入手,打造具有郑州文化特色的可体验、可交互、可观览、实用性强的、文化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文化名片,提升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生活需求的获得感、幸福感,从而推进我国文化自信自强和繁荣发展文化产业。

关键词:公共文化空间;交互体验;艺术与科技融合;文化传播

1.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概念和特征

“新型文化空间”的概念是建立在“文化空间”概念的基础之上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十四条有相关规定,其设施内容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体育场馆等15类场所。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结合老旧小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改造,创新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人文品质的新型公共文化空。2021年3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在都市商圈、文化园区等区域,创新打造一批融合艺术展览、图书阅读、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业态,构建精美的公共文化阅读空间以及艺术鉴赏空间;大力支持达到标准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作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分馆。

2.郑州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郑州注重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在国家的号召下,政治政府出台相关地域政策,着力凝练本土文化特色,结合文化空间建设的需求,打造公共文化空间。目前,郑州市县两级公共文化场馆均达到部颁三级以上,中央文化区36个场馆业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市县两级的公共文化场馆已经进行升级改造,升级改造的文化场馆达110个。

2.1文化特色不够突出

郑州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数目多,规模大,但是存在文化特色不突出的问题,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未能完全融合郑州地域文化特色。如郑州的商城遗址特色文化,该文化属于郑州地域特色文化,但从郑州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很少出现相关的文化元素;中原区国棉四厂芝麻街1958街区二砂文创园区,仅在郑州老成西郊局部地区可以看到相关文化符号,并未得到更大区域的推广,如在郑东新区的文化空间里则无法看到国棉厂的文化元素;郑州著名的大河村一直的彩陶文化亦有同样的诟病,其文化元素不能广泛地进行运用和推广。

2.2缺少科技力量的投入

郑州市在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过程中,应坚持内容为主、品质为先的原则,既重视科技的投入,又重视艺术效果的呈现。如国棉四厂芝麻街1958街区具为展陈类形式,无法实现观众沉浸式体验的功能,其空间展陈模式过于陈旧,有待于结合新技术进行革新。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应配备能够助力人民群众观览或者体验的设施设备,如适当加入视听设备、虚拟现实、交互体验等设备。有利于文化的记忆和传播。

2.3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设备适配度低

郑州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里的设施设备与文化空间功能适配度低,空间里设备陈旧,功能单一,不能满足文化空间的功能。如李商隐公园,公园内设施与李商隐文化关联度低,公园内设施设备不能很好地体现诗人李商隐的文人情怀和气质;各种文化旅游园区的设施配套不全,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观览需求,文化服务意识薄弱。不同类型的文化空间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以实现设备资源的共享和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效,助力于地域特色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3.打造郑州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对策

3.1.外延公共文化空间

新型文化空的外延包含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实体空间的扩展外延,如在图书馆、展览馆、纪念馆的基础上建立分馆,该分管建立在文化原发地处,利用原发地原有的场地或者其他闲置的空间建立文化空间,如郑州瑞光创意街区,在原有的闲置的厂房基础上进行改造,打造出一个具有郑州特色文化的文化创意街区。其次在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内采用新技术建设虚拟文化空间,或者在馆内打造体验式设备,可供人民群众进行沉浸式体验。文化空间拓展具有柔性特征,其形式灵活多变,多结合科技和艺术,打造小而美的文化空间外延。柔性拓展适用于各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助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升级。

3.2.凝练文化空间意涵

文化空间意涵中的“意涵”是指大众对于文化空间的意义和内涵的认知和定义。文化空间之所以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因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没有文化内涵的公共文化空间不宜被人们所接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博大精深,特色地域文化是当地人的精魂所在,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人们内心深处追求的理想的空间。长期以来文化空间是由于公共空间中有文化内容而形成了充满“文化”的场所,文化空间从有“文化”的场所转变为生产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的场所。文化空间里的文化意涵就显示出非凡作用,他是空间精魂所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仅仅具有文化,而且其文化意涵要比传统文化空间要更便于群众体验。

3.3.创建文化空间和空间设施适配标准

统筹协调,制定新型文化空间建设标准。结合调研成果,按照凝练的文化特色进行文化分类,将各级各类型的文化空间与特色文化进行科学的匹配。为配对成功的新型文化空间定制空间设施设备标准,空间融入艺术和学技术,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使设备既满足文化空间的文化展示、传播、交互等的需求,又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使空间设施设施资源达到合理利用,资源共享,发挥应有功能,达到良性效果,更好地服务于文化建设。

4.结论与展望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特色鲜明,具有开放性、现代性、艺术性,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能更好的地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有效提升城市的文化品格。以郑州市为例,通过对郑州的文化结构、地域特色、空间特点等的调研分析,打造郑州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应看到郑州市目前文化空间现状的三点问题,一是郑州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数目多,规模大,但是存在文化特色不突出的问题;二是郑州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缺少科技力量的投入;三是郑州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与空间设备适配度低。

营造与郑州文化相适应的特色公共文化空间,首先应着力于外延公共文化空间,开拓实体空间的外延和虚拟空间的外延;其次凝练文化空间意涵,凝练郑州特色文化,将特色文化元素融合到文化空间的建设之中,并结合科技与艺术,打造全新的智能化的公共文化空间;最后是创建文化空间和空间设施适配标准,将各级各类型的文化空间与特色文化进行科学的匹配,为配对成功的新型文化空间定制空间设施设备标准。

打造郑州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着力于“新”上,凝练经典地域文化特色,结合新技术,融入新理念,打造出符合郑州地域特色,有利于郑州特色文化发展和传承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时代发展进步需要,也是助力郑州国家中城市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传承和发扬中国特色文化、建立文化自信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岚. 城市空间美学[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8.

【2】马武定. 城市美学之一[J]. 规划师,2000(4). 

【3】周小兵.城市美学漫谈[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

【4】孙清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美学思考[J].城市,2000(4)

【5】梁朝.复杂建设条件下的城市道路设计[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22).

项目来源:郑州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打造郑州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对策研究”(项目编号:ZSLX2023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