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儿童眼科患儿家属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9
/ 2

心理护理对儿童眼科患儿家属的应用效果

庞雪莲

广西北海合浦县人民医院5361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儿童眼科患儿家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62例门诊治疗儿童眼科患者与其1:1对应患儿家属,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31名)以及观察组(31名)。对照组患儿家属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家属接受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属以下指标:心理状况评分、护理满意程度、护理工作依从情况、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心理状况评分,护理前观察/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程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儿童眼科患儿家属实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患儿家属的不良心理状况,能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情况,提升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故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儿童眼科;患儿家属

前言:儿科临床治疗工作较为复杂,该情况出现原因可能与儿童心智发育不成熟,思维情绪不稳定等有关,患儿无法准确地表达出自身的疾病状况,无法主动阐述自己的观点,因此会增加诊疗与护理难度,导致患儿家属满意程度下降。故而,护理工作人员应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不断优化护理方案,通过护理干预,增加对患儿的心理指导,以提升患儿门诊诊疗效果,促使患儿家属更加满意。基于此,文章以我院门诊诊疗的儿童眼科患儿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采用不同护理干预的方式探究心理护理的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门诊诊治的62例儿童眼科患者与其1:1对应患儿家属,研究时间(2021.1-2023.1),将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1名,其中男性家属为15名,女性家属为16名,其年龄集中在23-44岁之间,均值(30.64±2.40)岁。观察组31名,其中男性患儿家属为14名,女性患儿家属为17名,其年龄集中在24-45岁之间,均值(30.78±2.43)岁。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患儿入院后,积极主动与患儿家属沟通,了解患儿疾病发生情况,第一时间了解患儿一般情况。为患儿家属阐述眼科疾病门诊诊疗的流程,并告知其诊疗工作开展期间的注意事项。为患儿提供治疗前准备与治疗后护理辅助等。用药干预谨遵医嘱开展,避免儿童出现误服情况发生。

观察组:心理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关注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并予以积极心理引导。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全程保持微笑,并以专业的态度接待患儿,提升患儿家属对医护工作人员的信任感。带领患儿与家属参观门诊科室环境与治疗环境,减少患儿家属的陌生感。参观环境的过程中,可以耐心的态度为患儿家属讲解有关眼科疾病的相关知识,并针对患儿疾病发生情况,为患儿家属提供针对性的健康讲解,包括患儿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流程、护理方案等,并能为患儿家属讲解该病例的成功治疗案例,提升患儿家属对患儿临床疾病治愈的自信心。根据患儿家属的年龄、工作、家庭背景、文化水平等,为患儿家属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期间及时发现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若患儿家属过度担心患儿疾病发生情况与恢复情况,则能告知患儿家属患儿临床治疗成功率,鼓励患儿家属放心,减少其焦虑等情绪。若患儿家属因患儿哭闹产生抑郁、抵触情绪,则能加强对患儿的指导,通过注意力转移法等方式减少患儿的哭闹情况,以改善患儿家属的情绪。若患儿家属担心治疗期间的费用问题,护理人员可为患儿家属提供安抚,联系主治医师,为患儿制定性价比较高的诊疗方案,并帮助患儿家属申请补助,减少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降低该因素导致的患儿家属出现的心理压力。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儿家属心理状况评分、护理满意程度、护理工作依从情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①心理状况评分: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评分评价患儿家属心理状况,满分为80*1.25转换为百分制,分值越低代表护理效果越高。②护理满意程度:以我院自制量表评价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程度,满分为100分,8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一般满意度。总满意度越高代表护理效果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有数据行统计数据,计量资料(χ±s)表示、计数资料n(%)表示,组间对比t、χ2检验(P<0.05),统计意义标准,应用SPSS24.0软件统计分析。

2结果

2.1心理状况评分

心理状况评分:护理前观察/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心理状况评分(χ±s)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T值

P值

例数

31

31

-

-

焦虑情况(SAS)

护理前

50.26±2.41

50.31±2.56

0.079

0.937

护理后

48.02±2.56

40.36±2.59

11.711

0.000

抑郁情况(SDS)

护理前

53.61±2.47

53.53±2.51

0.126

0.900

护理后

50.25±2.51

40.61±2.64

14.734

0.000

2.2护理满意程度

护理满意程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护理满意度(n/%)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X值

P值

例数

31

31

-

-

非常满意

9(29.03)

12(38.71)

-

-

一般满意

14(45.16)

18(58.06)

-

-

不满意

8(25.81)

1(3.23)

-

-

总满意度

23(74.19)

30(96.77)

6.369

0.012

3讨论

目前,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导致越来越多的家庭更加注重对下一代的培养与教育,当前社会中,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是各个家庭成员均重点关照的对象。因此,在儿童生病时,家长会出现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影响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加之儿童年龄较小,心智不成熟,在接受诊疗工作期间,不能准确地表达自身的观点与意见,导致治疗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故门诊护理工作开展期间,护理人员不仅应为儿童提供专业的护理干预,更应关注儿童家属的心理变化,对家属提供鼓励与引导,促使家属能更加主动且积极地参与到护理工作中,辅助儿童接受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属的不良心理状况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对患儿家属实行心理护理,能减少其心理焦虑与抑郁发生情况。分析原因,护理工作人员在为患儿家属提供心理干预的期间,能深入了解患儿家属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避免患儿家属出现过度不必要的担心情绪,能舒缓患儿家属心情。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程度较高。说明对患儿家属实行心理护理,能促使其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分析原因,护理工作人员在为患儿家属提供心理干预的过程中,能加强对患儿的安抚,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减少患儿的哭闹情况。患儿以更快的速度恢复,更能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门诊眼科患儿家属实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提高患儿家属依从性,并减少患儿家属心理状况,提升患儿家属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故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邹芸竹,杨玉兰.心理护理对儿童眼科患儿家属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22,23(2):92-94.

[2]程萌,黄娟,马剑晴.手术切除联合异体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幼儿角膜皮样瘤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22,37(15):1432-1435.

[3]闫伟颖,魏霞.罗森塔尔效应结合肢体触摸护理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手术配合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5):939-942.

[4]陈雅君,苏鸿瑜,陈丽珠,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情景模拟培训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专科护士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7):87-8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