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9
/ 2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研究

张悦

敦化市第二幼儿园 133700 吉林省

摘要:为了满足儿童年龄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成长的需要,我国教育部门已经开始提出儿童教学改革,倡导对他们进行差异教学,促进儿童与教师的关系,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在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下,幼儿园老师会更加关注孩子不同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结合心理特点,引导孩子为未来打好学习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差异性;教学;

对于我国幼儿园教育而言,差异性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是由于幼儿阶段每个学生自身具有的能力存在差异,将这些差异有效地融入区域活动中,能够使该能力在教学环节中逐步提高。针对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相关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以期为广大幼儿园工作者提供帮助。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差异性教学的相关论述

幼儿的性格较为活泼,富有好奇心,因此幼儿园在进行日常教学的时候会采取区域活动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提升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而受到不同生长环境与学习环境的影响,幼儿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在学习能力以及认知水平上都存在差异。对此,教师在设计开展活动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的性格特征以及兴趣爱好,采取差异性教学的方法开展实际教学。并在这样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活动环境的区域范围,在不同主题的区域中放置合适的道具与器材。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参与兴趣,还能进一步开发幼儿的智力与潜能,充分满足幼儿的爱好与需求。在差异性活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不同特征对其进行不同的引导,及时发现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挖掘教学资源与价值,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幼儿园区域活动差异性教学能体现出对幼儿主体性的尊重,还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创造能力与想象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

1.教师懈怠情绪普遍存在。很多教师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存在误解,认为幼儿园区域活动就是让幼儿进行自由活动,而自己的责任就是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因此,对幼儿不管不顾的现象比比皆是,长此以往,教师必然对教育工作产生怠懈,最终会使幼儿园区域活动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2.教师过多讲授理论。在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对幼儿的真实感受给予必要的重视,使幼儿自我探索的能力逐渐丧失。与此同时,教师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过于频繁,讲授理论大量占用了实践的时间,甚至有的教师根本没有开展实践活动。如果不加以改善,不仅会严重影响幼儿动手能力的提升,还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最终严重影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3.教师的指导具有强制性。很多教师在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对幼儿的真实想法和实际需求进行详细了解,对幼儿进行强制性的指导和教育,打断幼儿的自主活动,阻碍幼儿对活动的探索。这会使幼儿迷失自我,失去开展区域活动的动力和兴趣,不利于幼儿能力的培养。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策略

1.合理规划活动场地。在创设区域活动环境时,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幼儿个体的性格特征以及兴趣爱好合理规划活动区域,这样才能够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进而发挥出幼儿的学习特长与个性,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能为幼儿提供一个有效的社交环境,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在幼儿的卧室区域装饰一些图案,营造一种放松和梦幻的场景,帮助幼儿进入梦乡。教师还可以在园内划分一个植物乐园的区域,在里面添置一些绿色植物,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

2.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差异化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坚持以人为本,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进而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幼儿社会化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在日常教学中应该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增强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而提升幼儿的自信与自尊,还能够培养幼儿展示自己的勇气。受到生长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幼儿个体存在差异性,尤其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其对于同一个问题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对此,教师应该保持尊重的态度,给予幼儿自由活动的空间,鼓励幼儿进行自主创造,使其在不断地活动实践中增加社会经验,促进自身的发展。无论哪个年龄段的教育,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不能因为幼儿的认知水平低、社会经验不足就忽略幼儿个体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更不能将自己的想法硬加在幼儿身上。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幼儿提供轻松自由的活动区域环境,幼儿才能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3.设计多元化教学目标。要想实现区域活动差异化教学,教师还应该设计出多元化与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的性格特征与兴趣爱好,并为不同的幼儿制定出不同的成长计划与培养目标,在其中体现出多元化与差异化的特征,使每个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都能够贴合不同个体的成长需求,适应于该幼儿当前发展的具体情况。比如,针对中班的幼儿,教师可以设定一个与“纸”有关的教学活动主题。与刚入园的幼儿相比,中班的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己的认知水平,具备一定的探究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室的语言活动区设置一个展示板,为学生展示不同的纸,为幼儿普及纸的种类与来源。其次,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幼儿展示纸的相关图片以及视频,这样的方式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还能够增进幼儿对纸相关概念的理解。针对“纸”这个主题,教师还可以在教室的美工区为幼儿准备一些废旧的纸,引导幼儿开展手工创造活动,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不同形态的物体,同时可以在纸上进行绘画展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室的科学区为幼儿准备纸以及对比的材料,请幼儿通过纸对溶液的吸收程度探究不同材质的纸的物理性质,进而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一个主题可以在不同的活动区域开展差异性教学,而以上差异性教学又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实践学习需求,这样不仅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还能提升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其综合发展。

总之,区域活动差异化教学是一种现代化教学形式,不仅能满足不同幼儿个体的学习需求,还能强化幼儿对知识的认知。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合理规划场地、尊重个体差异以及设计多元化教学目标等方式实现差异化教学,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段华.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研究.2020.

[2]王天骄.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探讨.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