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9
/ 2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策略探讨

李绵绵

晋江市陈埭中心小学

摘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是落实培养与发展思维能力这一核心素养的重要组织结构,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研读教材,注重对教材文本的运用,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重要性体现在具体教学环节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辨情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思维,提高思辨能力,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

从目前的理论研究情况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六大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一,而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意识与能力并不仅仅是教育目标,更是涉及国民性改造以及人的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思辨性阅读不仅要对自己现存的经验进行质疑和反思,还要对他人的理解进行质疑和分析。因此,在思辨性阅读中,不能被现有知识所限制,而是需要不停反思提出创新性解读。

一、思辨性阅读和思辨性表达的内涵分析

(一)思辨性阅读

思辨性阅读是指通过思考、推理、探究和评估等方式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从而获得深刻的认识和见解。相比于传统的浅层阅读方式,思辨性阅读更加注重思维的启发和提升。首先,思辨性阅读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这包括对文本的全面理解,需要准确把握文本的内容、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以及对文本进行批判性反思和总结。其次,思辨性阅读要求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一能力主要表现为对文本进行创新性的解读和思考,包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文本,提出新的假设和解释,并对其中的逻辑关系、隐含意义和作者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估。再次,思辨性阅读还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和综合能力。这包括了解不同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整合和应用多个领域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所涉及的问题和主题。最后,思辨性阅读是一种主观的和个体化的阅读方式,要求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独特的解读和理解。因此,思辨性阅读需要学生具备开放、包容、批判和自信等素质,以保证在阅读过程中不受主观偏见和传统观念的限制,获得更为全面、深入且具有个性的认识。

(二)思辨性表达

思辨性表达指的是对某一话题或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进行深入阐述,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相比于简单陈述事实或观点,思辨性表达更加注重思维的启发和提升。首先,思辨性表达要求学生具备逻辑思考能力。这包括对所涉及的问题或话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并通过合理的论证方式将自己的观点和结论传递给他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以使自己的思想能够更加清晰和明确地传达。其次,思辨性表达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性思考能力。这一能力主要表现为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思路和见解,对复杂的话题或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同时对已有的观点进行批判性评估和总结,从而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结论。再次,思辨性表达还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能力。这包括具有整合和应用多个领域的知识和经验的能力,同时要能了解各种观点和思想的不同之处,并且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整合这些知识和信息。只有具备这些素质,学生才能发出真正具有思辨价值的表达,从而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并对问题或话题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见解。

二、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策略探究

(一)增强问题意识,催生思辨“火花”

阅读过程中没有思辨是索然无味的。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就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增强问题意识,提升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实现阅读与思辨能力共同提升。问题是启发思维的动力,多提问、多思考可以发展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学生开展个性化的阅读,从多角度思考,积极发言、敢于质疑。

(二)依托课后练习,进行思辨阅读

统编教材编排了不少可供使用的资源,特别是教材的课后练习设置了大量思辨性问题,比如《陶罐和铁罐》课后的思考题:“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结合两个人物的结局,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到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也像陶罐和铁罐一样,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勺子和叉子、钢笔和铅笔。接下来可以由物及人,认识到每个人也是如此,既各有优点,也各有不足。课后第四题则是引导学生进行《北风和太阳》与课文的对比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懂这个故事,再联系《陶罐和铁罐》比较北风和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指导学生从性格和结局两个角度进行对比。性格上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个人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认为自己最了不起。结局上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个人物最后都以失败告终,铁罐最终连影子“也没看见”,而北风最终“悄悄溜走了”。类似这样的思辨性课后习题,在统编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教学时我们可以此作为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突破口,充分发挥教材资源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阅读。

(三)关注文本内容,巧设思辨训练

教材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优秀的阅读文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的信息,展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统编版《池子与河流》一课的教学,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读懂故事内容:一是比较池子和河流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二是比较池子和河流的志向有什么不同;三是比较池子和河流的命运有什么不同。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判断: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理由是什么?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池子或河流这样的人吗?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运用这些思辨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不同观点的看法,从而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四)组织阅读活动,建构思辨场域

温儒敏说,激发和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课上老师精讲,课下要给孩子留足时间,让孩子学会“海量阅读”,学会“连滚带爬”地读,“如饥似渴”地读,“争先恐后”地读,“废寝忘食”地读。要通过阅读,给学生打开一扇又一扇文学的窗口、文明的窗口、文化的窗口、生命激情燃烧的窗口。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重视,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以拓展学生阅读思维广度,助力其综合发展。比如举办班级故事会。将喜欢同一本书的学生分为一组,每组派一名代表来讲故事。准备前夕,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可以用故事里人物的口吻讲,可以在原来故事里简略的地方“添油加醋”,还可以运用民间故事反复的结构,合理预测、续编故事。这种迁移性运用的活动,对发展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结语:思辨阅读能够使学生对当前所学文章产生更深刻且更多元的理解,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准确认识思辨阅读教学的意义,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素材,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样也要合理整合教学素材。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思辨阅读能力,为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霞.指向思维提升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J].陕西教育:教学,2022(12):31-32.

[2]谭艳辉.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教学视角与策略[J].七彩语文,202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