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1
/ 2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

韦华良

柳州市人民医院关节骨病科545006

摘要:为改善行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患者的健康状况,本文结合各学者研究结果,与本人临床经验,归纳了术后出现假体周围感染(PJI, 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并发症的具体危险因素,并围绕血清监测、阳性评估策略阐述诊断要点,确诊后通过药物疗法、手术治疗方案,促使患者及早得到充分治疗。

关键词: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假体周围感染;翻修术;血清水平

前言:UKA作为膝关节骨关节炎常用治疗方案,通过有效治疗可以逐渐恢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然而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假体周围感染,大约有2%的患者因PJI出现手术失败后果,PJI主要呈现隐匿性强特征,不易于实现早期诊断。为进一步优化手术疗效,理应从PJI诊疗方向着手,制定可行性方案,以期在准确诊断与合理治疗下保障手术质量,从根本上维护患者安全,提升病情稳定性。

1 UKA术后PJI常见危险因素

    据学者李真[1]研究验证,PJI危险因素具体包括以下三点:其一,CCI评分(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查尔森合并症指数),通过对UKA术后恢复期患者的客观评估,若该指数显示高于3分,证明当前患者具有繁重的疾病负担,整体预后不佳。患者内置假体会因该评分的升高出现存活率降低,手术疗效下降等问题,甚至有较大可能需要二次手术,造成患者需要延长住院时间保持病情稳定,此时更易出现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其二,关节腔穿刺次数,结合现有调查结果确定,当患者关节腔穿刺数量超过三次时,其PJI发生风险会随之升高,源于外源性菌株经由关节腔穿刺活动置入关节腔,导致假体更易被细菌感染,从而破坏机体免疫状态;其三,基础疾病患病数量,患者在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三种以上基础疾病时,会受药物刺激降低自身免疫力,最终增加PJI形成风险。

2 UKA术后PJI临床诊治策略

2.1临床诊断

2.1.1血清监测

UKA术后PJI往往很难被精准诊断,造成患者难以利用早期治疗消除PJI对自身健康的威胁。而从相关研究中能够发现血清水平与PJI有一定相关性,所以若能密切监测血清指标,即可根据血清指标变化规律预判PJI发生风险。从学者郑炎[2]相关阐述中,对比23例感染者和97例未感染者时,其BMP-7(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以及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血清指标显然后者数值更高,这表示针对UKA术后休养者,若在血清监测阶段发现三项指标呈降低趋势,证明当前患者处于PJI高发生风险状态,应当及时采用抗菌治疗等方法抑制PJI进展。实际上,BMP-7指标能够促使患者受损关节组织得以修复,同时发挥着骨骼表达功能。而该指标下降将降低患者的骨关节重塑能力。TGF-β1侧重于免疫调节,可以保证患者拥有良好的免疫状态以及抵抗病菌能力。至于bFGF则具备细胞修复和细胞分裂作用,一旦该指标水平下降,可以造成患者出现延缓好转和关节缺失营养等后果。因此,经过血清监测有利于临床医师及早确诊PJI。

2.1.2阳性评估

PJI本身属于细菌、真菌感染范畴,此时经过细菌、真菌阳性评估,也能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依据,并从假体感染状况层面分析当下患者恢复效果。关于阳性评估样本的确定,多采集假体窦道标本及关节组织,以链球菌、葡萄球菌以及其它关联病原菌为检测重点,此时可以通过阳性反应指导PJI诊断。通常UKA术后患者感染为单一致病菌引起,但也可能感染多个致病菌,具体可以根据病菌检验阳性结果予以确定,随即以病菌培养检查获取诊断依据。

2.2临床治疗

2.2.1药物疗法

UKA术后PJI待确诊后,为避免患者因PJI造成病情反复或是其它严重后果,理应积极采用合乎病况特征的治疗方案。在以上述诊断方法掌握PJI发生动态后,应先行以药物疗法观察好转程度,若药物疗法效果一般,再考虑以手术疗法进行根本性治疗。对于真菌感染患者,学者蒙钟经[3]专门提出以抗真菌药物治疗方案治愈PJI,即按照6mg/kg剂量标准督促患者口服氟康唑,且持续用药两周,又或是选用1mg/kg/d标准剂量的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另外,还包括卡泊芬净(50mg/d)等抗菌药。通常在服药期间为强化药效,临床医师可能还需更换新假体。针对假体更换可行性较差的患者,则需要连日服用氟康唑,以便在药物作用下产生显著的抗菌功效。药物疗法在PJI临床治疗阶段至关重要,尽管选用手术治疗方案,也需要配伍药物,方能达到最优治疗目的。

2.2.2二期翻修术

二期翻修术是治疗PJI手术方案之一,主要针对已连续一个月出现感染迹象,且已达到深部感染情况的患者。围绕学者王华溢[4]早期研究成果,以阳性评估法确诊为PJI后,以二期翻修术对假体进行重建修复处理。首先,在该手术进行期间,需要先行取出假体,随即清创;其次,置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抗生素药物(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头孢呋辛钠等),促使感染能尽快得到控制,之后在术中予静脉输液抗感染治疗,消退病症的同时能够舒缓因PJI所致疼痛表现;最后,实时监测炎性因子水平,趋于正常时则证实手术成功,并重新对膝关节予以翻修重建,使之在手术治疗下日益康复。

结论:

综上所述,UKA术后PJI的发生多受CCI评分和关节腔穿刺次数、基础疾病等情况影响。要想充分提升手术质量,理应从血清监测与阳性评估两个方向予以精准诊断,而后结合PJI确诊患者病况采取药物疗法或采用二期翻修术控制病情。未来也应积极建立标准化诊治路径,确保UKA术后休养患者得到可靠的防护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真,姚征,王晨光等.膝关节及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真菌性假体周围感染的危险因素[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0,34(11):1122-1124.

[2]郑炎,兰国,张亚,等.血清BMP-7、TGF-β1及b FGF水平在预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23,41(02):210-214.

[3]蒙钟经,曹露露,陆瑾,等.1例光滑念珠菌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药物治疗分析[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18(04):331-334.

[4]王华溢,杨重飞,朱锦宇,等.二期翻修术治疗微生物培养阳性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疗效分析[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1,14(12):995-1000.

作者简介:韦华良(1990年7月24日)男,汉族,广西钦州市人,现就职于柳州市人民医院关节骨病科,主治医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关节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