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精细护理模式对固定矫正器正畸患者牙菌斑及釉质脱矿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1
/ 2

口腔精细护理模式对固定矫正器正畸患者牙菌斑及釉质脱矿的影响

郑小娟 廖红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650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固定矫正器正畸患者中应用口腔精细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3月——2023年5月,在我院实施固定矫正器正畸患者78例为课题研究对象。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均等分成两组,即参照组(39例,选用常规护理干预)与研究组(39例,选用常规护理+口腔精细护理)。记录两种模式的护理效果,并通过指标数据的比较,分析其对牙菌斑及釉质脱矿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牙菌斑(PLI)指数与牙釉质脱矿(EDI)指数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固定矫正器正畸患者中应用口腔精细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优势。

【关键词】口腔精细护理模式;固定矫正器;正畸;牙菌斑;釉质脱矿

错畸形造成的牙列不齐、牙齿错位等症状,对患者的面部美观及颌骨形态均产生不良影响。错畸形的发生与遗传基因、外伤、口腔疾病等因素均存在密切的相关性[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固定矫正器正畸成为临床针对错畸形的首选治疗方法,不仅步骤简单易操作,且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但矫正器的佩戴很容易影响到口腔清洁,加之部分患者对于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度较低,自我护理能力较差,导致牙齿表面及托槽周围滋生大量的细菌难以清除,进而诱发牙周炎、牙釉质脱矿、龋齿等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正畸过程中配合精细化护理模式非常必要[2]。本文主要就口腔精细护理模式对固定矫正器正畸患者牙菌斑及釉质脱矿的影响展开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2年3月——2023年5月,在我院实施固定矫正器正畸患者78例为课题研究对象。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均等分成两组,即参照组(39例)与研究组(39例)。参照组含女性18例,男性21例,年龄介于12周岁-19周岁,年龄均值(15.68±2.87)岁;研究组含女性20例,男性19例,年龄介于12周岁-20周岁,年龄均值(15.75±3.13)岁。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口腔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口腔精细护理,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由于固定矫正器的佩戴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面部美观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多数患者均会产生自卑心理。对此,护理人员不仅要增加与患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还应引导其倾诉内心的真实感受,随后实施针对性心理安抚和疏导,使其重拾信心。对于尚未充分认知到预后情况,且顾虑较多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为其列举成功案例,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使其能够坦然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2)疼痛护理:正畸治疗过程中,患者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对此,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普及正畸的相关知识,明确疼痛的诱发因素,站在专业角度为患者答疑解惑,并采用播放音乐、聊天等措施转移其对疼痛的注意力。(3)矫正护理:正畸过程中,患者会无可避免的产生不适症状,这时,护理人员除了要为其耐心讲解相关知识之外,还应告知其这些不适症状属于正常情况。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叮嘱患者定期复诊,并在出现矫正器脱落及弓丝脱出等异常症状时,立即就医。(4)卫生护理:佩戴固定矫正器期间,口腔内容易滋生并滞留大量的细菌。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为患者宣教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并指导其做好口腔清洁。(5)其他护理:为患者示范正确刷牙及清理口腔的方式,为其明确清理口腔时应注意的各项事宜,并提醒其减少黏性、坚硬、碳酸饮料等食物的摄入,纠正不良饮食及口腔卫生习惯。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牙菌斑指数与牙面釉质脱矿指数变化,以菌斑指数(PLI)与牙面釉质脱矿指数(EDI)作为评价标准。其中PLI得分越高,代表牙菌斑的情况越严重,EDI指数越高,代表脱矿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21.0对研究数据进行对比,(x±s)代表方差值,以 t值进行检验,如对比结果符合(P<0.05),则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后组间比较,研究组患者的PLI指数与EDI指数均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牙菌斑指数与牙面釉质脱矿指数变化(x±s)

组别

例数

PLI

EDI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参照组

39

2.68±0.44

2.39±0.29

0.09±0.03

0.05±0.02

研究组

39

2.70±0.41

2.15±0.23

0.09±0.02

0.03±0.01

t值

0.208

4.049

0.000

5.586

p值

0.836

0.000

1.000

0.000

3.讨论

错畸形是一种因口腔疾病、营养不良及遗传基因等因素诱发的牙齿畸形,不仅会对患者的面部美观及口颌功能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为此类患者实施正畸治疗非常必要。固定器矫正是目前口腔科针对错畸形的首选治疗方法,且获得的临床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

[3]。但在托槽的影响下,口腔清洁难度随之加大,且正畸治疗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很容易引起牙周疾病、牙釉质脱矿、龋齿等症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牙齿功能。有研究证实,在固定矫正器正畸过程中,配合口腔精细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口腔清洁,进而减少牙齿疾病的发生[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口腔精细护理模式后,研究组牙菌斑(PLI)指数与牙釉质脱矿(EDI)指数均优于参照组,(p<0.05)。提示口腔精细护理模式对于牙菌斑与釉质脱矿会产生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在固定矫正器正畸患者中应用口腔精细护理模式有助于牙周疾病与牙釉质脱矿情感的改善及牙龈健康,可予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冬,安永谦,李世元.口腔精细护理对佩戴固定矫正器的正畸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9(S1):174-175.

[2]刘全惠,刘哲.不同矫治技术治疗牙周炎患者联合牙周正畸应用效果比较[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1):138-139+141.

[3]韩爽,赵军伟,笪海芹等.数字化隐形矫正技术治疗33例成人牙周病伴错■畸形患者的效果评价[J].上海口腔医学,2020,29(04):386-389.

[4]王馨妍,王欢欢.口腔精细护理对固定矫正器正畸患者牙龈指数及牙釉质脱矿的影响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20,29(05):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