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家庭道德教育现状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基于幼儿家庭道德教育现状的思考

方园

霍邱县直中心幼儿园

摘 要:幼儿是一个人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基础时期,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场所,因而对幼儿的家庭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幼儿家庭道德教育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没有系统的教育理论因而教育内容不够丰富。因此,本文基于此现状提出了完善的策略,并阐述家庭道德教育对孩子今后发展所具有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幼儿;家庭道德教育;问题;策略

一、家庭道德教育概述

(一)家庭道德教育的含义

家庭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种概念,具有家庭教育的一般特征,家庭道德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但两者也有区别,主要在于它们各自的环境不同。家庭道德教育是指家庭生活诸因素影响子女品德发展的过程。家庭道德教育不可谓不重要,它“家庭”为基本形式,以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及规范,通过家庭成员互相施加道德影响,以此达到培养和提高人们健全道德品质的目标。[1]

(二)家庭道德教育的特点

1.幼儿家庭道德教育的基础性

家庭可以说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在其孩童时期接触时间最早最长的莫过于其父母,所以在幼儿的家庭道德教育具有奠基性,家庭教育就如同一座大厦的地基,其质量与厚度决定了日后楼层的高度。

2.幼儿家庭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父母与孩子自其出生后朝夕相处,而幼儿时期又是孩子模仿能力极强的时期,所以他会对父母的言行、举止进行模仿,学习。而此时父母就更应该有意识的将一些良好的习惯,得体的行为举止,正确的道德观念渗透在孩子的内心深处,让孩子可以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家庭道德教育的意义

贝多芬曾深有体会的说:“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而不是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艺术外,也是道德。”古人亦有云:“有才无德,行不远。”[2]一个拥有良好家庭道德教育的人能增强其对生活的热情,对社会的责任感,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特征,才能更好的投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促使社会蓬勃发展。

二丶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

1.重智轻德的观念盛行

自从我国恢复高考以来,在当时大学生可以说是有了铁饭碗。随着经济发展,人才数量激增,虽然大学生已不像当初那般炙手可热,但是仍然磨灭不了在家长眼中大学生的地位。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一所重点的大学,从而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于是,从孩子懂事起家长便是以成绩来要求并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反而是忽略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挫折”教育

现如今的社会,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庭把子女视为家里的宝,除了父母,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呵护,生怕孩子受到一点伤害。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与迁就,其实就是在断送了孩子更多的自我锻炼,自我服务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向一个生活独立,性格坚韧的方向发展。当孩子走向社会后,若是遇到一点挫折也必然会茫然、停滞不前,亦或是产生孤独绝望的心理,从而消极的面对生活,更有甚者会抑郁,甚至自寻短见,这种悲剧并非没有发生。

2.粗暴高压的教育

相信很多家长听过“有不打不成才,棍棒出孝子”一说。认为孩子不听话就得揍,其实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或是自卑心理,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并无益处。更多时候,我们应该学会走心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及时指正他们的错误之处,若实在有什么过分之处,可以通过其他的形式进行惩罚,比如不买零食,不买玩具等,而并非是统一的以“棍棒”解决。

三、完善家庭道德教育的策略

(一)提升父母自身的道德素养

家庭道德教育是最富有情感的道德教育方式,又是最形象直观的教育。颜之推说过:“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3]家长的品德,对待事情的责任心,所追求的物质需求和精神世界都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日后的性格,品德,以及人生观。

(二)改进教育方式

1.适当放手的锻炼

孩子总会有长大的一天,父母所能做的就是在他能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前,让他学会生活的智慧。企业家牛根生认为:“有德有才,破格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磨练,而不能总是捧在手心上。最近有一幅照片蹿红网络,感动了千万网友。照片上是一条街上一对父子在滂沱大雨中走路的背影,由于只有一把伞,父亲把伞尽量偏向他的儿子。照片中清晰可见父亲的衣服已经湿透了一大半,而那个小孩只有裤脚湿了点。

2.鼓励与批评共行

孩子做了好事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他更有激情去把事情做的更好。同样的,对于孩子所犯的错误的行为或思想要及时给予纠正,提醒他下次不可再犯,唯有在道德教育中鼓励与批评共同使用,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取长补短。

(三)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态,若是父母经常吵闹,与邻里关系不和谐,孩子很难能有安全感,会容易形成孤僻、冷漠、寡言少语的性格,缺少了和同龄人交流的机会,很容易就和社会脱节。所以要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父母是责无旁贷的,古有“孟母三迁”之说就是为了证明环境对人后天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4]所以家长也要时常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近况,与老师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从而更好的对孩子道德品格培养。

四、总结

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要想完成从量到质的飞跃,必须经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其由一种模仿行为变成自觉的主动行为。从小善良正派的人长大以后才可能成为爱亲人、爱社会、爱祖国的人。正因为要培养年轻一代将来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所以才要从幼儿开始培养,使幼儿在良好的品德形成前奠定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许甜梦,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研究[D].河北:河北经贸大学,2015.

[2] 李杰,幼儿家庭道德教育问题研究[D].山西:山西财经大学,2014.

[3]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M].长沙:岳麓书社,1999.P4.

[4] 徐芳,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