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迷惘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双新”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迷惘与思考

郑文亚

重庆市彭水中学,重庆市409600

摘要:"双新"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随着新课程、新教材的全面实施,教师在教学中感到了迷惘,在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中,需要审视当前语文教育的现状,找到更符合"双新"理念的教学路径,使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关键词:“双新”背景;高中语文教学;迷惘与思考

引言:在教育改革的"双新"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和教材迎来了全面更新的时刻,通过对新课程、新教材的背景介绍,深入剖析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所面临的迷惘与挑战,教育部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注重立德树人、素养指向,以及让学习真正发生,这为语文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双新”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迷惘

1. 教育理念转变的迷惘

在"双新"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对教育理念的迅速转变,教师们往往陷入困扰,如何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的新理念下,保持对传统文学经典的传承,使之与素养教育相融合,变革不仅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方法,还需要深刻思考如何在新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更全面的人文素养。

2. 教学模式调整的迷惘

新课程和新教材要求高中语文课堂转变为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让学习真正发生"的理念,创造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的情境和机会,需要教育心理学和学科知识相结合,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学资源整合的迷惘

教师们往往感到困惑,如何将现有的优秀教育资源与新课程的需求有机地结合,对于多样化教育资源的挑选、整合以及创新性运用,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适应性和深度性,要求教师在积极接受新资源的同时,保留并最大程度发挥传统资源的价值。

二、“双新”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1.教育理念的整合

通过深刻理解新课程、新教材的核心理念,实现传统文学与素养教育的有机融合,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的新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语文学科中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在《长征胜利万岁》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革命历史的同时,培养其对于人文情感的体验和理解,如,通过杨成武的亲身经历,学生能够感受到革命时期的困境与奋斗,进而对国家的发展和变革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把握文章对于具体的场景描写,将自己置身于具体的场景中感受真实的历史氛围,在此基础上鉴赏文章细腻的细节描写和感悟文中所表达的精神内涵,理解长征精神,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荣誉感。

这样既可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新课程、新教材所强调的核心理念,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教育理念整合的意义,明白传统文学和素养教育并非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形成更为丰富和有深度的学科体验。

2.体验式教学的贯彻

培养学生实际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促使学习更为深入和真实地发生,达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论语>十二章》中,“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为辩题,教师通过设计座谈、辩论等互动活动,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这段文字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正方和反方围绕是否追求物质满足而争论,各自以对经典的解读和生活实例进行阐释。正方能强调君子应该追求内在的精神境界,不被物质所累,通过敏于事、慎于言的行为来实现道德的正化,反方则可能认为现实生活需要基本的物质满足,否则学习与修养都会受到干扰,通过互动辩论,学生在实践中深度思考这段经典的内涵,形成对于道德与实际生活的理解,促使了学生深入理解《论语》中的哲学思想,更通过亲身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激发了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达到了更为有效的教学效果。               

 3.多元化评价机制的建立

教师通过综合考察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创造性思维、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潜力。

例如,在《复活(节选)》中,教师考察学生对于文学鉴赏的能力,如,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文学分享等活动,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书面考试,通过布置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独特见解,教师更好地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能力,通过口头表达、演讲等形式的评价,可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使评价更为贴近实际应用,学生不仅能够通过传统的文学分析得到评价,还有机会展示自己对于人性、伦理等方面的思考。

4.教学资源的科学利用

深入研究新教材内容,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育资源,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深度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中,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的文本,结合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如,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文献、多媒体资料等,教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为广泛的历史知识,教师还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如,在线教学平台、数字图书馆等,以丰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恩格斯的观点,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深入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更为全面的素养。

5.个性化辅导与关怀

教师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通过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辅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记念刘和珍君》中,教师通过深入的学生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理解水平,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满足每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兴趣点和学科优势,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心理状态,如,在学习课文《记念刘和珍君》时,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解深度,采取个别辅导方式,激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更为深入的思考,通过与学生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业和生活状态,为其提供更为贴心的关怀,通过讲解鲁迅的作品,教师可以借助学生自身的经历,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生哲理,并通过个性化的讨论和辅导,激发每个学生对于文学的个性化兴趣。

6.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

持续学习和专业培训,提高对新课程、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更好地引领学生适应新的学科要求和教学环境。

教师深入研读教材,结合相关教学理论和方法,提升自身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解读能力。通过参与专业培训,了解先进的文学研究成果,教师更好地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为学生呈现更为深刻的文学分析,教师还可以通过参与学科研究和教学团队,与同行交流心得、分享教学经验,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新的理念、方法与传统文学知识相结合,形成更为丰富、有深度的教学内容,专业素养提升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课程、新教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具深度的学科体验,为学生呈现更为丰富的文学分析,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结束语:

"双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视角,教育理念的整合、体验式教学、多元化评价、教学资源科学利用、个性化辅导与关怀,以及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共同构建了一个更具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学体系,在实践中展现了巨大的潜力,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发展,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科挑战。

参考文献:

[1]刘金凤.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思考与探索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 2022(23):0030-0032.

[2]刘晓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世纪之星—高中版, 2022(9):0043-0045.

[3]苏闯团."双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的思维策略[J].作文:高中版, 2022(1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