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学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巧用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3
/ 2

探讨学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巧用策略

辛凤霖   姜秀芳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东关小学   

摘要: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起重要的作用。对于低段学生来说,主要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多为形象思维,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主要以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实物模具为主,结合配套学具完成有效学习。基于此,合理运用学具是帮助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切实培养他们勇于尝试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教与学的效益。本文主要以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学具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解决的策略,以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学具运用;策略探讨

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对于学具的选用非常重要,如果选择适当合理,则能真正激发学生对学具的兴趣,促进他们积极学习所授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此,课上需要教师巧妙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在动中学,动中乐,可以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提高其能力,优化课堂教学,创设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本文主要结合自身一线教学经验,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巧用学具进行研究,助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探索适合低年级数学学具的使用策略。
      

一、学具运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使用学具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需要重视学具的使用

有些教师可能对学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仅把它视作可有可无的工具,而没能充分发挥其在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和理解力上的价值。因此,教师需要改变这种观念,积极利用学具来丰富教学手段。

(二)应避免过分依赖学具

虽然学具是一个有用的辅助工具,但如果在任何教学内容中都过度使用学具,可能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降低。比如,一些教师可能会花费过多时间在让学生操作学具上,而忽视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因此,教师在使用学具时需要把握好度,既要利用好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防止学生过于依赖学具。

(三)教学方法需要创新

有些教师可能过于依赖传统的讲解和演示方式,在学具使用中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因此,教师应探索更多的教学模式,例如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以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学具用策略

(一)引导学生自制学具、自主研究

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老师可以多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他们的脑筋,自制学具、自主研究,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不断发展完善。

在教授长度单位时,老师可以让同学们用一拃做尺子,来量一量课桌、课本的长度,然后组成学习小组,把每个人的结果记下来,看看有什么不同,探索一下不同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了解了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以我们的数学书课本做为尺子,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这一次,每个人手里的“尺子”都是数学书,所以我们的答案是不是一致的呢?如果还不一致,那问题出现在哪里呢?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在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巧用学具展开探究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巧用学具,确实能提高小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如此,还要更好地发挥学具的优势,就要教师准确把握学具,合理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分组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策略。“分组探究学习”能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潜力,构建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大胆发表学生自己的看法,有助于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激活数学思维。

例如,在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中的“三角形的分类”的相关内容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的重难点是什么,教学的重点是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以及等腰、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而教学的难点是掌握三角形的角与边的特征,同时还要能够正确分类。由于三角形分类的依据是角和边。在学习“以‘角’分类”时,就需要巧用学具,要求学生将“三角形”学具事先准备好,摆放在书桌上,开始时让学生用一张纸遮盖住三角形的两个角,引导学生观察剩余的那个角,判断此三角形属于哪类三角形,以此变换遮挡的角,进一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在学习“以‘边’分类”时,可以采取动画的方式,把不同的学具展现在大屏幕上,促进学生轻松、顺畅地接受知识,完成学习目标。整个课堂上,需要教师把握好教学的节奏,并合理分配学具的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三)巧用学具增强数学生活意识
        数学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需要教师探索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使教学成为生活的现实,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极寻找数学工具,以此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真实感受与体验“生活数学”的乐趣,强化他们的数学意识,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低年级数学教材内容《认识图形》一课时,布置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篮球,魔方,牙膏盒,饼干盒等各种形状的物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用巧用这些生活中的学具,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操作学具过程中,很快将抽象的图形形状转变为具体的表象,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与乐趣,培养他们运用数学学具的兴趣和爱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具的使用可以多元化,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些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比如在教授加减法时,可以让学生们自己通过计数棒进行计算,然后互相检查答案,在教授图形时,也可以让学生们自己睁大眼睛,找一找教室里面的图形。在小组合作完成后,可以让成员之间互相评价各自己的表现,提出改进的建议,总之创新学具的使用,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们在愉悦中学习与成长。

同时通过学具操作,帮助学生获取更多地感性知识,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能力。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时,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深刻理解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其面积为什么一定要用底乘高而不能用两条邻边相乘呢?在这样问题之下,让学生每人拿出两个平行四边形硬纸板的学具,然后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下来,尝试拼接。学生通过剪拼探究讨论,最终发现平行四边形可转化成长方形,所以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因为这个长方形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其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从而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通过这样让学生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式,促进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思考、自由发挥,提高了学生的探索能力与合作意识,从而使学生体验到了数学价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起重要的作用,不可替代。需要教师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自制学具自主研究,教师要重视学具的使用,选择合适的学习工具并合理使用,但也要避免过分依赖学具。在学具的使用过程中,老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尽可能探索更多的教学模式,引导学习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为学生所用,为教学服务,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让小学生在玩耍、娱乐中学好数学,做到寓教于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春燕.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运用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 2021(16):43-44.

[2]顾兰芬.小学数学低年级利用学具构建高效课堂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19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武威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学具运用方法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WW[2020]GH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