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内驱力的缺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4
/ 2

浅谈教师内驱力的缺失

蔡德慧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南区学校

【摘要】保持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内驱力,内驱力不足则工作能力不足,发展乏力。缺乏内驱力的老师表现出正向感知低、行为进入僵化及教学行为偏离教育理念等。缺失内驱力的原因则主要有学习能力及职责的影响、环境的不适当、薪酬水平、学校配套设施以及社会对教师的评价等等。因此,提高教师内驱力是一项重要任务,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来激励教师,以提高教学素质和教育水平,提高教师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教师;内驱力;影响因素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师的内驱力缺失成为一个尖锐的话题。内驱力,是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表现为促使机体活动达到满足需要的内在动力。教师的内驱力能激发自身的能动性,在工作中克服重重困难,勇于接受挑战,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而教师在工作中缺乏内驱力,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状态都会造成影响,这不仅会影响他们自身的专业发展。因此,了解教师内驱力缺失的原因,找到问题之所在,对症下药也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究教师缺失内驱力的表现,深层次的分析教师缺失内驱力的原因。

、教师缺乏内驱力的表现

(一)教师正向感知低

缺少内驱力的老师,他们的正面感知能力就会打折扣。主要表现在:第一,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每当工作上有新的要求时,并不能投入积极地去落实,甚至出现抵触心态,不积极配合,使得改革节奏受阻。第二,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不高。课堂上没有浓厚的教育情感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积极性也无法做到,课堂常常只有教师一人在讲授,学生积极性较低。第三,疏于参加教育培训。教师缺乏自身的提升,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有针对性的教学信息或资源,都没有去及时更新和消化;对于专业期刊或学术会议的参与也不够,导致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素养上都有所欠缺[1]。第四,专业能力发挥不足。专业技术和处理能力弱,管理天赋发挥不出,无法制定具体有效的教育教学实施细则和措施,仅凭感觉执教,以致教学活动计划和实施上出现混乱。

以上表现所导致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所花精力不够,效果不理想,严重时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教师行为进入僵化

缺乏内驱力的教师,其行为将可能进入僵化阶段。一般而言,此类教师会在课堂上表现出对学生的表达缺乏耐心以及兴趣,容易出现无奈的表情。同时,老师也容易把精力放在个别学生身上,甚至出现有时候偏爱某些学生的身上的情况。这样的老师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影响,可能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消失[2]。

(三)教学行为偏离教育理念

一方面,教师缺乏内驱力,在教学中常常会面对学生的抗拒、挑衅和刁难时,表现得缺乏积极的行动性和反应能力,甚至可能熬过一个课堂,容忍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而损害学生的学习习惯[3]。另一方面,教师缺乏内驱力,也会影响其构建课堂气氛和教学氛围,难以承担起教室秩序的维护,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不能有效地把握教学的精神,搞乱教室秩序自由,进而损害了学习的氛围。

、教师内驱力缺失的原因

(一)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存在于教师内心的,它往往与教师的个人能力、性格、利他心理、价值观等有关,也与教师的学习进程、工作经历和工作状况有关[4]。

1.学习能力对教师内驱力的影响

教师的学习能力对其工作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使教师陷入焦虑,无法有效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陷入困境。例如阅读能力,是众多学习方法当中最基础、最广泛的一种。作为教师,必须掌握阅读的技巧,能够大量阅读,才能汲取更多的教育教学知识、心理健康知识、教学管理知识,以及人文、地理、艺术等等各学科各社会领域的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能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在文字写作、与人沟通等方面都能游刃有余,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反之,阅读速度慢、记忆力差、注意力欠缺,都会导致阅读能力的下降,影响阅读兴趣,导致阅读量不够、知识匮乏、语言表达肤浅、写作交流等都会感到吃力,从而影响教师的内驱力,使其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受到阻碍。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将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也将带给教师更强的工作精神与激励。

2.传统教育模式对教师内驱力的影响

教师的学习环境中,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有挫败感的。目前,很多的老师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她们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经验性地套用传统的教育模式。然而在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中,学习过程通常局限于课堂之中,以书本知识为主,学习模式单一,填鸭式、被动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创新能力弱。在这样一种教育模式和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教师,她们的发展容易受到制约,对教育教学的创新性不足,工作中容易感到茫然,进而转换成工作压力,产生消极情绪。如果在新的工作学习环境中,教师遇到不能适应的内容,或者缺乏良好的鼓励,消极的情绪便会蔓延开来,甚至处于抗拒的学习者状态,不再有激情和活力,导致教师内驱力的缺乏。

(二)外部因素

外在因素是指物质、情境或活动等其他影响教师内驱力缺失的因素,是教师倾向或回避的理由。通过个人的经验,后天逐步形成满足教师需求的外在诱因。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薪酬水平体现教师目标

一般来说,教师期望的薪酬是比较高的。多年来,教师都期盼着工资待遇能和公务员看齐,虽然政府也很努力地在逐步提高教师待遇,但随着物价的上涨,实际教师工资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教师只求得一个低薪职位,继续日常生活又苦无存款,生活水平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让教师觉得经济压力很大,使得他们仅仅是因金钱收入而从事教育工作,而不是满怀激情,这对于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变得较为困难。

因此,除了以上因素外,学校在制定更为公平的薪酬管理和政策,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管理的进步和教师素质的提高,还应该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提供丰厚的薪酬待遇,平衡工作和生活,提供多种考核和奖励激励措施。

2.教师工作压力影响

教师工作中承载着各种工作压力,压力太大是导致教师缺失内驱力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首先,政策压力苛刻。教师面临着来自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等不同群体的多重要求和准则,学习与教学经常面临评价制度、教学改革和教育改革等方面的各种政策压力,并要求掌握大量的教学技巧与教学方法,经常会出现大量的新政策、新要求,导致教师面临巨大的压力,从而压抑了教师的内驱力。

最后,教师的家庭压力也是增加教师内驱力减少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师也有自己的家庭,家庭的压力固然不如政策和社会压力大,但也可能令教师失去工作动力。家庭压力可能来自家庭经济支持问题、照顾老人和小孩问题,甚至还包括婚姻问题,教师经常不得不加班,如果家庭压力过于大,缺乏心理空间宣泄,也会紧张失去家庭的快乐,会很大程度上压低教师的内驱力,甚至给教师带来心理伤害。

、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内驱力能够激发教师在工作中良好表现及应对工作挑战带来的充沛热情和投入。当教师缺乏内驱力时,会出现正向感知低、行为僵化以及偏离教育理念等现象。因此,加强社会对教师职业与贡献的认可,促进教育创新,改进教学评价技术,重视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发展是迫在眉睫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只有全面改善学习环境,才能有效地激发良好的教师内驱力,从而实现教育及发展的持续稳定。

参考文献:

[1]王培震.激发教师工作内驱力的思考与探索[J].新校园,2022(10):67-68+75.

[2]左进凤.唤醒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J].教育家,2022(42):47.

[3]孔德均.教师专业内驱力的提高策略研究[J].知识文库,2022(19):145-147.

[4]陈婉鹤,谢巍.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才智.2021(21):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