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4
/ 2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讨

黄秋霞

惠州市百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变迁和林业资源的日益减少,苗木培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林业作为全球生态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议题的核心。苗木培育作为林业发展的基础环节,不仅关乎到森林资源的更新和补充,更与森林的健康、抗灾能力密切相关。然而,在苗木培育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常常对幼苗造成严重损害,影响林木的生长质量和成活率,甚至威胁到整个林区的生态安全。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病虫害防治现状,随后从三个方面探讨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以供相关人士交流。

关键词:林业工程;苗木培育;病虫害防治;技术

引言

传统的苗木培育和病虫害防治依赖大量化学农药,这不仅可能对环境造成长期负面影响,还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引发更多不可预知的生态问题。因此,探索更为绿色、可持续的培育及防治技术,是当前林业工程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病虫害防治现状

在当今不断变化的全球环境中,林业工程的苗木培育及病虫害防治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苗木培育是林业生产的基础工作,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林木造林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及未来林分的质量。当前,苗木培育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种源选择方面,虽然业界更多关注本土和高质量种源的选择上,但由于缺乏完善的种子收集、分类和储存体系,优良种源的获取仍然面临挑战。在培育技术上,目前,更多的技术被应用于苗木培育中,如控制释放肥、自动化灌溉系统等,但这些技术的应用并不普遍,一些苗圃仍依赖传统的管理方式,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压力。在研究与发展上,虽然对苗木生长机制的研究持续进行,但这些研究成果的应用需要时间,而且转化为实践的案例还不够多。

病虫害是林业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其管理和控制对保障林木生长、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的病虫害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防治方法上,目前,许多地区仍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这种方法虽然快速有效,但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生物防治和其他可持续方法虽然正在获得重视,但在实际应用中面临成本高、效果慢等问题。第二,在监测体系上,尽管一些发达地区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病虫害监测体系,但在广大地区,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这样的体系仍不健全,导致防治工作有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

二、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

(一)种质资源的保护和遗传改良

种质资源的保护和遗传改良是林业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树木基因资源的保存、基因多样性的维持以及适应未来环境变化的能力。下面展开这一技术的关键方面。第一,在种源收集与保护上,首先要进行系统收集。这是一个涉及广泛地理调查的过程,目的是从不同的生态和地理区域收集树种种子。这要求高度组织的工作,通常涉及与当地社区、林业部门和有时跨国机构的合作。其次要建立种子库,从不同来源收集的种子需要在控制条件下储存,以保存其遗传多样性。种子库需要在温度、湿度控制和监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标准,以确保种子的长期存活。最后要进行数据库管理,为了有效跟踪种质资源,需要建立详细的数据库,包括种子的来源、收集时间、基因特性等信息。第二,在进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上,首先要使用分子标记技术。利用如单序列重复、单核苷酸多态性等分子标记技术,科学家可以研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识别具有特定有利基因的个体。其次可以进行基因组学研究,包括使用基因测序、基因表达分析等技术来深入理解树种的遗传构成,这有助于识别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的基因。第三,在优良品种的选育上,可采用杂交育种。通过有选择地将来自不同父本的个体进行杂交,可以产生具有期望特征的后代,如更好的生长率、改善的抗病性或抗虫性[1]

(二)苗圃管理和培养基质的优化

苗圃管理和培养基质的优化是确保高质量苗木生产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影响到苗木的生长、健康状况以及最终能否适应移栽环境。以下是这一领域的几个重要方面的分析。

在苗圃微环境管理上,首先要重视光照管理,正确的光照强度对于苗木的正常生长至关重要。应用遮阳网或反光板等技术可以有效调节苗圃内的光照条件,促进苗木的健康成长。其次要关注水分管理,采用滴灌、喷灌等现代灌溉技术,可以确保苗木获得适宜的水分,同时避免水分过多造成的根系疾病。最后要强调温度控制,通过设置温室或安装加热系统,可以在冷季保持苗圃适宜的温度,促进苗木全年生长。

在培养基质的研究上,首先要优化基质组成,通过科学实验确定各种树种最适宜的基质配方。优质的基质需要具备良好的通气性、保水性和适宜的营养成分。其次要引入微生物菌群,一些有益微生物(如菌根)能够帮助植物更好地吸收养分,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将这些微生物引入基质中,可以显著提高苗木的生长质量。最后可以开发有机培养基质,考虑到环境可持续性,研究更多以有机物料(如堆肥、植物纤维等)为主的培养基质,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2]

在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方面,首先可采用水肥一体化系统,这种系统能够确保苗木以最精确的方式获得水分和养分,减少资源浪费,同时防止过量施肥引起的营养失衡。其次可进行病虫害监测与管理,使用各种传感器和图像识别技术,实时监控苗圃中的病虫害情况,并及时处理,减少损失。最后要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收集并分析苗圃的各种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营养状态等),帮助管理者做出科学的决策。

(三)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与综合管理

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与综合管理是现代林业中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在当前环保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如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保证林木的健康成长,是业界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生物防治技术上,可采用以下几种技术。第一,天敌的引进与驯化。通过引进特定的捕食性或寄生性生物来控制害虫,如引用瓢虫控制蚜虫、引用寄生蜂控制木蠹蛾等。这需要对天敌的生态习性有深入的了解和合适的驯化技术,确保它们在新环境中的生存和作用。第二,微生物农药的开发。研究和开发以病原菌、病毒、线虫等为主要成分的微生物农药,这类农药通常针对性强、残留效应小,对环境友好。第三,植物源农药与防治。提取和利用具有杀虫或驱虫效果的植物性物质,如生物碱、挥发油等,开发为植物源农药,这类产品通常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3]

在病虫害监测与预警上,可发挥信息技术在病虫害管理中的应用优势,利用遥感、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时监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情况,通过数据分析预测病虫害发生的趋势,及时处理。此外还可以采用GIS与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分析技术,了解病虫害发生与地理、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防治效率。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与综合管理要求林业工作者、科研人员和政策制定者紧密合作,共同面对挑战。通过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实践经验的累积,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保护和提升森林资源的价值和生态功能。

三、结束语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揭示了当前这一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实践创新,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挑战和不足。未来的工作不仅需要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更需要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通过综合多种管理策略和方法,优化技术组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金长洲.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的探讨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22(3):3.

[2]曹静文.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探讨[J].花卉,2021(20):2.

[3]刘奋雄.基于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分析[J].2021.

[4]曹嫔.浅谈林业苗木培育及病虫害防治[J].广东蚕业,2021,55(09):119-120.

[5]刘霞.林业苗木春季病虫害防治措施[J].种子科技,2020,38(08):58-59.

[6]郝红岩.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花卉,2020(02):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