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9
/ 2

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

宋建辉  尚旭亚  高成云

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  海南省三亚市  572000

【摘要】目的:观察对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效果以及影响。方法:患者入院时间是2021年2月到2023年2月,搜集踝关节骨折患者共计50例,均参照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分成对照组(常规方式)和研究组(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各25例,对比组间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另外该组发生1例外踝疼痛、2例切口红肿,整体看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效果佳,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引荐。

【关键词】踝关节内固定;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不良反应

踝关节是身体最重要的关节,踝关节背伸、拓展活动决定行动能力,如果骨折处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很容易形成创伤性踝关节炎,限制其正常活动[1]。随着医学技术不断更新,使后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使得医生采纳,具体哪种方式更适合应用在踝关节骨折患者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2]。鉴于此,本文将后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应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分析其效果,现将详细资料整理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病例时间是:2021年2月到2023年2月,将收治5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n=25)、研究组(n=25),对照组:女性15例,男性10例,搜集年龄范围是:24~50岁,平均值:37.45±3.26岁;研究组: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区是:25~52岁,平均值是:38.52±2.15岁。两组间差异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后,表示无差异性P>0.05,可对比。纳入标准:诊断为踝关节骨折;患者以及家属知晓签字。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过往史,肝肾功能有障碍;受伤时间超过2周。

1.2方法

对照组(闭合复位内固定):指导患者将踝关节处于背伸状态,并向前牵引,利用C型臂透视下复位,待复位成功后,使用两枚克氏针固定,然后在切开克氏针皮肤处0.5厘米左右,进行扩孔,然后经导针拧入直径3.5厘米的空心螺钉。

研究组(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1)暴露踝关节骨折处。(2)切开后关节囊。(3)改正塌陷的关节表面。(4)根据后踝关节骨折情况,选择适当空心螺钉、钢板,在附近做个防滑支撑固定。(5)从内侧切口,展露清理骨折断端,复位,最后使用空心螺钉固定。

1.3观察指标

对比组间治疗有效率,总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100%。评估两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外踝疼痛、切口红肿、皮缘坏死等。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4.0探究,X2检验计数资料,%表示,用t、P值验证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数据表1可知,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

1比较两组治疗效率(n%

组别

例数

有效

显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25

15(60.00)

2(8.00)

8(32.00)

17(68.00)

研究组

25

20(80.00)

3(12.00)

2(8.00)

23(92.00)

X2

4.5000

P值

0.0339

2.2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研究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见附表2.

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外踝疼痛

切口红肿

皮缘坏死

总发生率

对照组

25

3(12.00)

2(8.00)

4(16.00)

9(36.00)

研究组

25

1(4.00)

2(8.00)

0(0.00)

3(12.00)

X2

3.9474

P值

0.0469

3 讨论

踝关节主要由胫骨、腓骨远端以及距骨所构成,发生骨折原因主要是因为间接暴力、扭伤等因素引起。在发生骨折后会出现局部淤青、疼痛以及骨折部位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临床中主要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是涉及骨折块较大、移位以及韧带受损等骨折患者,使用单纯内固定效果不佳[3],并且手术创伤较大,还会损伤周围组织,因此在临床中应该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式。其中闭合复位内固定拽利用纵向牵引数段,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于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并不显著[4]。而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固定方式,能够通过跟腱外侧缘、外踝关节后缘连接的中心点作为切口,完整的暴露后踝、外踝后侧,在进行复固定后,可以减少其皮肤坏死等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对皮缘损伤情况较低,可以促进切口处愈合,保证患者良好恢复[5],同时这种固定方式还有一种优势是可以减少手术切口创伤。该文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另外该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P<0.05。说明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创伤小、牢固,并且安全性较高,可以促进患者恢复。但也有医学专家认为两种固定踝关节骨折种均有一定效果,对骨折处较大且受伤时间短的患者可以使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对骨折较小尽量选择选择后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因此应该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选择合适固定方式,以此促进其恢复。

总而言之,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后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以此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祥忠,蒋略韬,邓杰林.延长改良后内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 2023, 20 (15): 90-94.

[2]马骏,兰林,李秀平,毛真君,吕天.改良纵向弧形切口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J].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2, 9 (03):54-59.

[3]吕延民.经后外侧入路切开与闭合复位内固定于后踝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 (09): 1037-1041.

[4]蔡业珍.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三踝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及血清BALP、BGP、PINP水平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 4 (19): 23-25.

[5]刘大鹏,蒋殿伟.后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配合中药对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J].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20, 37 (02): 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