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侧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32例后踝骨折的患者,患者使用后外侧切开复位固定治疗,研究治疗的效果和优良率以及负重视觉模拟评分。结果32例后踝骨折的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患者骨折均在术后的六个月内愈合,平均的愈合时间为(4.12±1.25)个月,所有的患者未出现固定松动以及断裂情况。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平均分为84.69分,优良率为93.75%。患者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为(1.98±1.25)分。结论外侧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显著。

  • 标签: 后外侧入路 切开复位 后踝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踝关节骨折开展外侧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效果。方法:时间区间:2020年5月-2022年5月,筛选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患者20例,以随机抽签方式将患者抽取两组,对照组开展复位石膏外固定,观察组开展外侧切开复位固定,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指标(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更优,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观察组VAS评分相比对照组无差值(P>0.05),治疗观察组VAS评分更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并发症结果中观察组0.00%,对照组30.00%,,差异明显(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开展外侧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加速康复速度,提供固定效果,同时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切开复位固定效果以及影响。方法:患者入院时间是2021年2月到2023年2月,搜集踝关节骨折患者共计50例,均参照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分成对照组(常规方式)和研究组(外侧切开复位固定)各25例,对比组间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另外该组发生1例外踝疼痛、2例切口红肿,整体看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后外侧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效果佳,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引荐。

  • 标签: 踝关节内固定 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侧胫肌腱前方联合外侧切开复位固定治疗KlammerⅡ/Ⅲ型pilon样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收治的37例pilon样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0例;年龄25~65岁[(49.5±9.3)岁]。Klammer Ⅱ型20例,Klammer Ⅲ型17例。均采用后内侧胫肌腱前方联合外侧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观察术后骨折复位、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观察随访过程中是否有骨折复位丢失或固定失效等情况发生。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疼痛及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0个月[(15.6±1.2)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胫血管神经束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足趾马缰绳样畸形等并发症。随访过程中无骨折复位丢失或固定失效。骨折愈合时间为11~16周[(13.2±1.4)周]。VAS由术前的6~9分[(8.0±0.8)分]改善至末次随访的0~2分[(1.2±0.6)分](P<0.01)。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80~100分[(89.7±4.6)分],其中优15例,良22例,优良率100%。结论内侧胫肌腱前方联合外侧切开复位固定治疗Klammer Ⅱ/Ⅲ型pilon样骨折复位满意,术后并发症少,疼痛明显缓解,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 作者: 冉俊材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6-07
  • 出处:《今日健康》2022年31期
  • 机构:达川区人民医院(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达州 63500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侧切开复位固定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在2020年5月,截止时间在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在研究开展的时间段共收治患者40例,将其按照数字表法(以随机分配为原则)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单组样本量一致,均为2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以后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分别采取外侧切开复位固定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在经过治疗,从两组的手术指标,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面进行分析,两组之间的各项数据均存在着明显差异,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对照组,而AOFA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作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并没有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外侧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取得了理想效果,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后外侧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后踝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和传统外侧联合内侧切开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三踝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32例;年龄19~71岁[(49.2±14.9)岁]。Lauge-Hansen分型:旋外旋型4度33例,旋前外旋型4度13例。25例采用改良外侧联合内侧切开复位固定(改良组),21例采用传统外侧联合内侧切开复位固定(传统组)。比较两组术后3 d和1周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屈伸活动度和踝关节功能Baird-Jackson评分、术后患肢麻木及伤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1~21个月[(14.8±2.2)个月]。术后3 d两组VAS、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周改良组VAS为3.0(3.0,4.0)分,显著低于传统组的4.0(3.0,5.0)分(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踝关节跖屈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组背伸活动度为(11.8±2.8)°,显著大于传统组的(8.1±3.5)°(P<0.01)。末次随访时两组Baird-Jackso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传统组4例出现患肢麻木,2例伤口皮肤坏死,改良组无患肢麻木及伤口皮肤坏死出现(P<0.01)。结论改良踝关节后外侧与传统踝关节后外侧联合内侧切开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前者具有疼痛减轻、踝关节背伸功能恢复更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 标签: 踝关节 踝损伤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外侧平台骨折采用传统前外侧关节镜辅助复位固定(ARIF)治疗的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0年2月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79例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37例,女42例;年龄17~71岁,平均46.0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关节镜辅助复位固定(ARIF)组(37例,采用传统前外侧关节镜下胫骨外侧平台复位固定治疗,根据关节面是否压缩和骨折片的劈裂移位程度制定骨折复位方案)和对照组(42例,采用传统胫骨近端复位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是否髂骨植骨、住院时间、随访时间、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最大屈曲和伸直角度、骨折愈合时间、Rassmussen功能和解剖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4个月。ARIF组的手术时间[(48.9±8.2)min]、失血量[(73.1±20.8)mL]、住院时间[(9.3±2.5)d]、骨折愈合时间[(12.5±1.8)周]均少于对照组[(55.2±9.9)min、(100.8±30.3)mL、(11.8±2.8)d、(15.1±2.1)周],ARIF组的HSS评分[(93.5±4.6)分]、最大屈曲角度(107.8°±10.4°)、Rassmussen功能评分[(27.1±1.8)分]均高于对照组[(88.4±7.4)分、100.4°±10.0°、(26.1±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是否取髂骨植骨、随访时间、最大伸直角度、Rassmussen解剖评分、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关节面是否压缩和骨折片的劈裂移位程度制定的关节镜下骨折复位方案与传统手术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创伤更小、关节面的复位更精准,可以为治疗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提供多一种选择。

  • 标签: 胫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关节镜 关节内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骨头上切开复位外侧锁定钢板固定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均行腓骨头上切开复位外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64.56±6.7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1.44±5.98)mL;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45±1.50)周;治疗后患者HSS评分平均为(90.85±9.45)分;膝关节Lysholom评分平均为(90.55±8.50)分;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治疗中腓骨头上切开复位外侧锁定钢板固定的价值显著,可推广。

  • 标签: 胫骨平台 胫骨骨折 腓骨骨折 切开复位 锁定钢板内固定
  • 作者: 唐毓金 杨成亮 谷诚 杨晓东 麦奇光 李涛 陈煜辉 朱振华 廖坚文 樊仕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广西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基础研究与转化重点实验室,广西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生物医用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百色 53300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骨科,广州 510800,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创伤骨科,广州 510630,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广西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基础研究与转化重点实验室,广西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生物医用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百色 533000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创伤骨科,广州 510630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直肌外侧与髂腹股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幼儿Torode-Zieg Ⅳ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幼儿Torode-Zieg Ⅳ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6例;年龄13~36个月[(23.9±7.4)个月]。5例采用髂腹股沟治疗(髂腹股沟组),7例采用腹直肌外侧治疗(腹直肌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评定骨盆功能,根据Mears和Velyvis影像学评定标准对骨折复位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72个月[(46.0±18.5)个月]。髂腹股沟组和腹直肌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95.0±95.3)min和(165.1±52.2)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90.0±65.2)ml和(225.7±92.0)ml(P>0.05)。髂腹股沟组3例术后双侧髂骨翼发育不对称;腹直肌组1例因伤后有髂骨骺板骨折脱位,同时出现髂骨翼发育异常,但不影响下肢功能。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髂腹股沟组优1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60%;腹直肌组优4例,良1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71%(P>0.05)。Mears和Velyvis影像学评定标准:髂腹股沟组满意3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为60%;腹直肌组满意7例,不满意0例,满意率达100%(P>0.05)。结论腹直肌外侧与髂腹股沟均可完成幼儿Torode-Zieg Ⅳ型骨盆骨折的复位固定,与髂腹股沟比较,腹直肌外侧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幼儿Torode-Zieg Ⅳ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时间更短,对骨盆周围骨骺结构损伤相对较小。

  • 标签: 骨盆 骨折固定术,内 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外侧联合治疗合并载距突骨折脱位的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成人下肢防腐标本4具(8侧),其中2具(4侧)行跟骨内侧解剖,观察载距突毗邻结构及显露范围;另2具模拟内外侧联合复位固定跟骨骨折。回顾性分析临床应用内外侧联合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的合并载距突骨折脱位的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9例(9足),男7例、女2例;年龄(49.9±11.3)岁(范围25~58岁)。术中先取内侧切口,临时复位固定载距突于距骨;再取外侧切口,显露跟骨外侧复位固定骨折块;载距突以螺钉经外侧固定,其中2例经内侧辅以可吸收棒固定。同期采用单纯外侧手术的合并载距突骨折脱位的跟骨骨折6例(8足)作为对照。两组外侧均采用跟骨锁定接骨板固定,并以脱钙骨基质植入关节面复位的空腔。测量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Böhler角、Gissane角,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估功能。结果载距突-距骨关节面呈倒"V"形,分为前、两部分。经胫肌腱前方可显露载距突尖部,经胫肌腱与趾长屈肌腱间隙可完整显露并复位固定载距突及跟骨体内侧。内外侧联合组术后切口引流量为(73.6±4.3) ml,大于单纯外侧组的(70.6±7.1) ml(t=2.18,P=0.045)。外侧切口均一期愈合,内外侧联合组1例内侧切口出现延迟愈合。内外侧联合组及单纯外侧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分别为(12.2±2.1)周和(12.8±2.8)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P=0.622)。术后1年,内外侧联合组及单纯外侧组Böhler角分别为37.0°± 5.7°、27.9°± 4.0°,大于术前的4.7°±3.4°、3.9°±2.9°(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P=0.002);Gissane角分别为133.2°±9.8°、139.1°±9.4°,较术前的172°±7.3°、175.6°±5.6°减小(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226);内外侧联合组AOFAS评分为(93.6±4.0)分,大于外侧组的(84.3±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P=0.008)。结论跟骨关节骨折合并较高概率的载距突骨折或脱位,采用内外侧联合及先内侧后外侧的手术顺序有利于恢复跟骨力线及解剖形态,尤其是跟骨内侧载距突与距骨下缘的对位关系,与采用单纯外侧比较可获得更好的早期临床疗效。

  • 标签: 跟骨 骨折脱位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外侧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作探讨。方法选入对象为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30例,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组为对照组用经后路内侧手术显露后踝治疗,观察组用经外侧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比对照组73.3%高,P<0.05,χ2=3.1895。结论三踝骨折患者接受经外侧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的效果更佳。

  • 标签: 经后外侧入路 经后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三踝骨折患者采用经外侧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三踝骨折患者为此次实验研究任务主要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54例,实施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为54例,予以经外侧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治疗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统计分析,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要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7.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变化,均要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三踝骨折患者实施经外侧先解剖复位固定后踝治疗,应用价值十分优异,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三踝骨折 后外侧入路 解剖 复位固定 后踝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腕掌侧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分析。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顺序及治疗类型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n=29例),研究组患者开展腕掌侧切开复位进行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开展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骨折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定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随访期结束时旋前、旋、掌屈、背伸、尺偏及桡偏等活动角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45%,对照组为17.24%,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给予腕掌侧切开复位进行内固定治疗的效果确切,术后愈合及恢复情况满意且安全性高。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腕掌侧入路 内固定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病人总结LetenneurⅢ型外侧Hoffa骨折病人接受经外侧meta钢板联合空心钉固定进行治疗的具体方法与效果。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8年之内所收治的LetenneurⅢ型外侧Hoffa骨折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由于病人所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对其施行分组,对照组病人接受锁定钢板联合螺钉治疗,研究组病人接受经外侧meta钢板联合空心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LetenneurⅢ型外侧Hoffa骨折病人,为其提供经外侧meta钢板联合空心钉固定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骨折愈合几率,病人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理想,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经后外侧入路meta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 Letenneur Ⅲ型外侧Hoffa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掌侧经肱桡肌切开复位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进行研究,60例患者中30例采取Henry手术治疗,设为对照组,另30例采取经肱桡肌手术治疗,设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桡骨远端形态的恢复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掌倾角为(10.95±1.82)°,对照组患者的掌倾角为(11.58±2.14)°,两组患者掌倾角对比无差异,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均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无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无意义。结论掌侧经肱桡肌切开复位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较高,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促进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掌侧经肱桡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外侧联合内侧急诊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急诊收治的72例三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后外侧行后踝骨折复位空心螺钉或支撑钢板固定、外踝骨折复位钢板固定,内侧行内踝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固定。 末次随访时使用 AOFAS 踝 - 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 12 ~ 36 个月。 切口都一期愈合。 骨折均愈合,时间为十到二十一周。 没有畸形愈合、螺钉松动、钢板断裂等情况出现。 末次随访时采用 AOFAS 踝 - 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 58 例,良 11 例,可3 例,优良率 95.83%。结论 外侧联合内侧急诊固定治疗三踝骨折,能够有效帮助后踝—外踝—踝骨折的复位和坚强固定,并且能够有效对下胫腓联合复位固定,临床价值重大,十分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后外侧 内侧入路 急诊 三踝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外侧固定治疗踝关节陈旧性骨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此研究中所研讨的130例患者均随机从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踝关节陈旧性骨折患者中挑选而出,130例患者均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两组研讨,65例对照组,65例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性牵引和药物治疗,研究组接受外侧固定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3.85%比对照组81.54%明显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61%比对照组21.54%明显要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踝关节陈旧性骨折疾病时可将外侧固定手术作为首选方式之一,疗效突出,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推广应用价值大。

  • 标签: 手术 踝关节陈旧性骨折 疗效 后外侧入路内固定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外侧联合内侧外侧、内侧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踝关节后外侧联合内侧治疗,实验组给予踝关节外侧联合内侧外侧、内侧治疗,两组各3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踝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三踝骨折的治疗中,应用踝关节外侧联合内侧外侧、内侧治疗,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踝关节外侧入路 后内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外侧联合人治疗创伤肘关节僵硬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4年12月至2012年12月,对24例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患者采用外侧联合人手术松解,保留外侧副韧带的尺束和内侧副韧带的前束,彻底松解挛缩的软组织和清除增生的骨赘及异化骨。术后配合康复治疗。结果随访时间6-31个月,平均18.2个月。末次随访时Mayo功能肘关节评分为(81.6±14.8)分,与术前(46.2±12.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优9例,良12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讨论外侧联合人治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是一种有效的外科治疗措施.在肘关节活动范围的恢复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肘关节僵硬 创伤 联合入路 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