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幼儿劳动教育之比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0
/ 3

中日幼儿劳动教育之比较研究

高佩瑶

(鲁东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山东 烟台,264000)

[]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劳动在人类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纵观世界各国的教育,劳动教育在整个教育长河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和日本虽均是亚洲国家,但两国的幼儿劳动教育在许多方面有着不同之处。本文从中日幼儿劳动教育的历史渊源,幼儿劳动教育思想意识、内容、社会实践方面的差异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从中得出日本幼儿劳动教育中可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为我国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有力参考。

[关键词]中国日本幼儿劳动教育比较研究

劳动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与渠道。近年来,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而且许多幼儿园进行了关于劳动教育的活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幼儿园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相对片面,在家庭中幼儿劳动时间过短、父母包办代替等问题。[1]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地区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重要代表。通过探讨、比较中日两国的幼儿劳动教育,可以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劳动教育思想与实践,促进中日两国幼儿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中日幼儿劳动教育的历史渊源

中国的幼儿教育起源于清朝末年,幼儿劳动教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幼儿园将劳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内容。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幼儿园强调要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形式不断丰富。党的二十大以来,劳动教育再次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人们进一步加大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

日本的幼儿劳动教育起源于19世纪末期,当时的幼儿园已经开始推行劳动教育。在20世纪初期,日本出现了以“自由活动”为特色的“新教育运动”,并且在其中包括了对幼儿劳动教育的探索。在二战结束后,日本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劳动教育进行了更加详尽的规定和管理。此外,日本在《学习指导要领》中规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讲授不同的有关劳动法律的知识,以培养学生遵守劳动法律的意识。在2006年,日本政府对《教育基本法》进行了修改,这次修订进一步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学校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以及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意识,并引导学生关注他们未来职业和个人生活之间的关系。[2]

二、中日幼儿劳动教育目标理念的比较

(一)观念和目标

首先是劳动教育观念的不同,这必然会引起幼儿价值理念的不同。中国的幼儿教育更加注重德育,幼儿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如勤俭节约、尊重劳动等。日本的教育注重均等化,强调个人的自由、尊严、个性,幼儿劳动教育更强调创造性和思考力,鼓励孩子们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

其次,中国幼儿劳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自我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日本在二十一世纪出台了《学校教育法》,其中规定义务劳动教育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教育目标的不同,日本幼儿劳动教育更注重培养孩子们勤劳的态度、劳动知识和技能以及劳动体验与实践,鼓励他们在实践中思考各种解决方法,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两国在劳动教育的意义方面也存在不同之处。日本更加注重让幼儿通过劳动实践来感受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而中国幼儿园通常会强调通过劳动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认识和理念

在中国,大部分家长、幼儿教师认为幼儿劳动教育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并强调劳动是一种价值和尊严,应该得到尊重和赞扬,劳动教育是一种培养幼儿实践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在幼儿园中,教师通常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在游戏中引导幼儿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价值、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提高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协作意识、锻炼身体素质。并且不同年级的劳动教育的主要培养内容是不同的,小班主要以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性劳动为主,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例如独立吃饭、自己动手穿衣服等;中班则主要培养幼儿的集体服务性劳动,培养集体意识,例如维护班级的卫生整洁,帮助老师打扫教室等;大班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种植劳动,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以及爱护动植物的情感。

在此之中,个别幼儿老师仍然存在包办代替的现象,例如:早上入园的整理自己物品环节,绝大多孩子都收拾整理完自己的物品回到班级里,但个别孩子因为动作慢而没有整理好自己的物品,此时老师可能会没有耐心,一直催促或者直接动手帮助整理。长此以往,会使幼儿拖延到最后,并产生依赖心理。这种现象是极不利于幼儿成长的,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理念,采取一些方法或者游戏活动提高幼儿整理物品的速度,提高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积极性。

日本的幼儿劳动教育更注重“以人为本”,将孩子们作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整个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所有的活动基本上围绕着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开展。孩子需要自己独立完成他们自己的任务,老师不给予任何的指导。这种要求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并增强他们对自己所做事情的责任感,让他们变得更加细心、耐心、严谨。不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把幼儿当做独立的社会人,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3]

家长包办代劳的行为可视为是一种隐形的“谋杀”,因为这种行为变相地剥夺了幼儿接触真实社会劳动的权利,减少了幼儿学会独立生活和适应社会的锻炼机会,从而对他们未来的个性塑造带来不利影响。

三、中日幼儿劳动教育内容设置的比较

日本的劳动教育内容是针对不同学段规定的,内容涉及学生的衣食住行等,有家政课程、技术课程、职业技能等内容,幼儿劳动教育主要包括生活自理、环境整理、劳动技能、科学实验,自然体验等。日本将劳动教育相关内容融入到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中。在日本,学校的课程体系中没有单独开设劳动教育课程,而是将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到社会科、技术与家政科、道德科等课程教学和体验学习活动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融合型劳动教育模式在日本的形成。

我国的幼儿劳动教育内容在生活自理、环境整理、劳动技能、科学实验、社区服务等方面与日本较为相近,但相对缺乏自然体验。而且我国的课程体系中也没有单独开设劳动教育课程,而是融合到五大领域以及一日生活之中,通过五大领域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在一日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中日两国劳动教育的内容虽然相似,但具体学习的知识却不尽相同。在中国,环境整理主要包括保持教室的卫生、整理玩具,日本的环境整理则包括清扫教室、整理书架;中国的科学实验教育主要是进行种植观察、小动物的饲养,日本则是进行水的性质和变化,植物的生长过程方面的教育。劳动技能虽然都是剪纸、描画、拼图,但两国的内容却大有不同,我国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幼儿园的剪纸、描画主要学习传统的剪纸技艺,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日本的劳动技能则与他们本国的文化相关。中国进行的劳动体验主要与传统节日或者地方特色有关,例如在端午节的时候幼儿园组织幼儿包粽子,进行与端午相关的劳动活动;在日本,幼儿园会定期进行水稻种植体验活动,体验种植水稻的全过程,培养幼儿珍惜粮食的意识以及付出辛劳才会有收获的情感。[4]中日两国幼儿教育举例如表1所示:

表1:中日两国幼儿教育内容举例

中国幼儿劳动教育内容设置

日本幼儿劳动教育内容设置

生活自理:穿衣、洗脸刷牙、梳头等;

环境整理:保持教室卫生、整理玩具等;

劳动技能:剪纸、描画、拼图等;

科学实验:种植观察、小动物的饲养等;

社区服务:参观社区环境,帮助老人购物等;

劳动体验:与传统文化、节日相联系。

生活自理:穿衣、洗脸刷牙、梳头等;

环境整理:清扫教室、整理书架等;

劳动技能:剪纸、绘画、贴纸等;

科学实验:水的性质和变化,植物的生长过程等;

自然体验:野外探险,树林里挖土豆等;

劳动体验:与各种节日或者各种现实活动相联系。

四、中日幼儿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的比较

(一)社会环境

在中国,大部分家长、幼儿教师十分认可幼儿劳动教育与家园合作的必要性,并希望通过家园合作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同时,家长会通过自身资源优势配合幼儿园的劳动教育,例如家长会利用自己的职业向儿童讲解自己劳动的内容,让幼儿了解不同的劳动内容的同时,还能加深幼儿对不同职业的认识与理解。

在家园合作中,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我服务性劳动、为集体服务性劳动、种植养殖类劳动、手工类劳动等,但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谈论最多的是幼儿的自我服务性劳动。许多家长表示老师的话很有权威性,孩子特别听老师的话,老师布置的劳动作业都非常积极地完成。但是“5+2=0”的情况仍然存在,许多长辈认为孩子还小,不能独立吃饭、穿衣服,总想包办代替。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会导致孩子产生极强的依赖心理并对以后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日本的幼儿教育主要是渗透在日常生活劳动中,与家庭紧密联系,比如农艺园艺、家政等,旨在构建起一种融合的、开放性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幼儿园定期让幼儿走出幼儿园,到社区、大自然进行一定的户外活动,充分的与大自然交流、接触,增加了解大自然的机会。使幼儿认识到人类与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要懂得保护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在日本的家庭教育中,法治教育是一项重点工程。这主要通过父母亲身体力行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影响他们的孩子。家庭教育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建立规则和法纪意识,使他们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此外,政府和学校也致力于从家长入手提高家庭协助学校实施法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创造、提供适合幼儿学习法治的环境,推动日本幼儿法治教育的顺利实施。[5]

(二)自然状态下劳动实践

在日本,幼儿教育十分推崇自然教育和挫折教育,在实践中教师也将这种教育理念做到了极致。日本大部分的幼儿园都有幼儿自己的小“植物园”或者“动物园”,每个幼儿都是小小的保育员,轮流去植物园或者动物园工作,与植物、动物进行交流接触,感受大自然状态下的生活状态,不仅培养幼儿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责任与意识,而且培养了幼儿做事情的耐心与细心。[6]

在中国,大部分幼儿园也十分推崇自然教育。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幼儿可参与到家庭农活中去或者根据地方特色进行不同的劳动实践,例如句容市的袁巷中心幼儿园进行的山林课程,充分利用当地的竹文化进行劳动教育;城镇地区的幼儿园,教师会在幼儿园里面种植一些植物,并定期进行一些关于植物的课程,让幼儿与各种植物进行交流接触,引导幼儿了解、认识各种植物,以及植物的生长过程,增加他们对植物习性的了解,体验种植的乐趣,培养幼儿爱护植物的意识。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教师们常常选择将几个主要的环节如:播种、灌溉、采摘等让幼儿参与,但是日常对植物的打理更多地由教师或专业种植人员进行,幼儿并没有参与。这使得幼儿对种植活动的参与是不完整的,幼儿不能完全体验种植的全过程。这样的教育活动只是一种形式,并不能与其他教育结合起来。这些问题在无形中弱化了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使劳动教育更像是一种走马观花式的学习,难以真正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中,制约着幼儿劳动教育与其他各育的有机融合。

[7]

五、问题与启示

(一)中日两国幼儿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幼儿园的劳动教育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一环,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要问题在于家长对幼儿劳动有过高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够完成过于复杂或危险的任务,这给孩子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和风险。另外,我国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仍大规模存在,家庭与幼儿园教育脱节,幼儿教育工作者待遇较低且缺乏培训等其他因素仍需要得到重视。

在日本,虽然幼儿园也注重劳动教育,但是由于日本社会对于竞争和成就的强调,有些家长会过度追求孩子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好成绩,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此外,在日本还存在着一些传统观念对劳动教育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例如认为女性应该以家庭为重、男性应该从事体力劳动等观念。

因此,中日两国的劳动教育虽有优点,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们应该积极吸取日本幼儿劳动教育中的积极经验,强化对幼儿劳动教育的管理和监督,并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避免过分强调成绩和给予过高的期望。同时,还要加强在家长和社会中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以增进对幼儿劳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二)日本幼儿劳动教育的启示

首先,应该保障幼儿劳动的安全性。在中国,幼儿劳动需要加强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管,在教师或者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同时,保证劳动工具的安全、无毒无害,确保孩子们在劳动教育中不会受到伤害。

第二,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中国可以借鉴日本幼儿园开展的“生活实践活动”,帮助孩子们学习独立自主、合作共享等能力。并提倡回归大自然,增加孩子们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幼儿园可定期组织幼儿到户外进行活动,让幼儿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帮助幼儿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朴素情感。

第三,我们应该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意味着要完全摒弃传统教育观中对“人”的忽视,包括对人的主观能动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主体性、独立人格等方面的忽视。形成“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使教育回归其本质,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此,我们需要改变教育观念,确保所有教育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同时,还需要不断改进考试制度和用人机制,设立正确的评估方式,规范用人选拔机制。此外,我们也需要增加对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教育设施。[8]

最后,应该注重家长和社会对于幼儿劳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胜过一切。中国可以借鉴日本开展“家长参与式”的教育模式,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活动中,提高家长对幼儿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参与度,并帮助家长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意识与习惯。

六、总结

对比中日两国,可以发现日本幼儿劳动教育注重社会实践以及“孩子—家长”共同协作模式,让孩子能够很好的融入社会,而且技能方面更加趋向于专业性。由于国家环境及社会趋向不同,我国更注重家长参与式的模式,并倾向于孩子自主参与活动,发挥创造力。相同的是中日两国都认为幼儿劳动教育非常重要,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自理能力、合作精神等。通过比较和借鉴,我国应建立更加完善的幼儿劳动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另外,随着科技和数字化教育的发展,新媒体时代到来,新型教育手段层出不穷,我们应在完善各项措施和设施的同时推广科技与数字化教育手段,探索创新性、实用性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最后,家长在幼儿阶段是重要的一环,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劳动教育,提高家长对幼儿劳动教育的关注度和支持度,身体力行,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奠定幼儿劳动教育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徐佳鑫.幼儿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0.

[2]王潇.日本劳动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其启示[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2):105-108.

[3]杨璨.着眼“必备能力”的日本幼儿教育[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19,No.927(09):18-20.

[4][6]罗向东,张小林.日本幼儿劳动教育的案例、特征与启示[J].甘肃高师学报,2022,27(03):77-81.

[5]欧丽贤,蓝曦,任平.生活化与实践性:日本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德育,2023,No.340(04):43-47.

[7]李政涛,文娟.“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0(3):7-16.

[8]尹贞姬.中日两国传统教育现代化转型的比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09):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