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中心城区城市绿线规划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中心城区城市绿线规划研究

张欣

扬州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邮编:225003

摘要:本文以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为研究基础,分析绿线规划编制要点、规划传导与协调要点以,结合现状分析,确定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在市域、市辖区、中心城区三个层面进行布局引导,用来指导绿线划定。以期能科学传导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高效利用城市绿地空间,并指导详细规划编制,助力扬州成为生态宜居名城,推动城市发展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中心城区;绿线规划

线规划是绿地系统规划的延伸、绿地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刚性控制线保障城市生态宜居环境的高质量建设。首先,城市绿线规划是绿地专项规划的一类,在承接总规、协调指导详规的过程中,发挥着将绿化相关规划目标转化为具体的绿地控制指标,并协调空间落地的重任;其次,区别于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线规划更加注重各类绿地质量和数量建设,以及管控要求的制定。

1规划背景

1.1国家层面战略引领

城乡绿地建设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城市绿化,关系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关系人居环境品质和人民生活幸福。数据显示,2012年到2021年,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9.59%提高到42.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2.26平方米提高到14.87平方米。城市绿化工作取得长足进步,让城市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1.2省级层面推动支持

省级层面也在积极制定政策,助力绿地建设高质量发展。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加强自然和生态环境保护,切实增强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022年3月,省绿化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提出:“十四五”期间全省造林绿化100万亩。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定印发《江苏省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所有市县均开放共享一批绿地草坪、林下空间、空闲地等,开放共享总面积超1000公顷。 本次规划将国土规划中的林地、草地纳入绿地总面积计算相关绿地指标。 

1.3响应国土空间规划层面编制专项规划要求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对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来提高空间治理能力,相关专项规划要遵循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不得违背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其主要内容要纳入详细规划。为实现“多规合一”,协调部门之间技术和管理思路的矛盾 ,本次专项因此既要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又要在空间上统筹多元诉求,实现路径统一、步调一致。   

1.4绿线的规划对象

根据《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城市建设用地内的绿地分为公园绿地(G1)、防护绿地(G2)、广场用地(G3)和附属绿地(XG),城市建设用地外的绿地为区域绿地(EG)。

本规划所称绿线包括两个部分:中心城区内结构性绿地预控范围线;中心城区详规单元中各类绿地控制范围线。

2 规划原则

2.1规划统筹、协调发展

严格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刚性要求,协调绿地相关规划,统筹考虑城镇开发边界内外生态、景观的协调发展关系,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快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同时协调好城乡发展的关系,实现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和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2底线约束、合理布局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安全底线,严格保护重要生态空间和城市永久绿地,加强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不断提升生态产品价值。构建城乡一体的生态绿地系统,依托城市空间结构,建立布局均衡、使用方便、类型丰富、特色突出的城市绿地空间。

2.3分级引导、分类管控

强调市域、市辖区、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的分级引导,强化结构性绿地、城区绿地以及区域绿地的分类管控,制定相应的分级引导体系,划定结构性绿地预控范围线和绿地控制线,并制定管控要求。

2.4刚弹结合、科学管控

将绿地的空间刚性管控与点位弹性管控相结合,现状绿地的刚性保护与新增绿地的弹性引导相结合,注重指标体系管控,底线指标与导向指标相结合,以科学的管控手段促进城市绿地建设的持续性和合理性。

3 城市绿线规划编制思路和实施路径

3.1规划编制思路

绿线规划的基本任务可以概括为在绿地系统规划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划定各类绿地的保护线和控制线,明确管控要求。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绿线规划的编制路线和范围发生了较大变化,结合扬州市建设实际和规划需求,此次规划提出两大工作重点。

一是建立完善三大绿地体系,优化提升绿地系统结构。三大体系包括区域生态游憩体系、城乡安全防护体系、城区公园体系。区域生态游憩体系的建立应当尊重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本底,合理保护利用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整合休闲游憩绿色空间和绿道、绿廊,构建区域风景游憩体系;城乡安全防护体系的建立应当统筹城镇间绿化隔离地区、区域通风廊道和区域设施防护绿地,构建城乡一体的绿地防护网络;中心城区则是构建布局均衡、类型丰富、特色突出的公园体系。

二是建立国空框架下的绿线控制体系,调整完善绿地布局及加强绿线控制。合理划定各类绿地控制线,在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严格管控结构性绿地和城区绿地。制定绿线控制标准和管理要求,对各类绿地提出针对性管控要求。

3.2规划编制实施路径

(1)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展开绿线规划

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进,注重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协调,在规划时要提升服务意识,注重景观的体验感和真实性;发动公众参与,实现多元融合。规范绿线调整和监管程序,提升城市绿地的社会效益。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中心城区城市绿线规划时,要实现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的绿地规划。具体工作中,需要将人的需求作为设计的关键,注意中心城区绿线规划后,能保证自然环境和人类的协调关系能得到保证。推动生态网络建设,夯实区域绿地的生态整合连接基础,提高城区内外绿地的连通性。具体通过构建生态廊道体系、区域游憩绿道体系,以及城乡防护体系,将区域生态斑块、风景旅游斑块、防护隔离斑块以及城区绿地斑块进行立体网络化联通,以此建设安全韧性、生态有机的绿地空间。

(2)发动公众参与,完成多元融合

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中心城区绿地规划要根据的一定原则,再参考当地环境的基本情况,再对扬州市的发展需求进行研究,实现规划方案的设计。在具体工作中,发动公众参与,让社会诸多部门都能配合中心城区绿线规划,让中心城区绿线规划,能满足科学性和合理性,使之满足扬州的发展需求。社会公众中参与到规划当中能推动空间分布格局的丰富性,还能体现绿线规划的专业性,还能满足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3)突出地方特色,展示扬州文化

推动绿线管理体系建设,强化绿线指标管控,落实绿地建设保障机制。在扬州中心城区绿线规划时,要突出地方特色,展现扬州文化。重视扬州本地的资源绿地利用,再落实因地制宜原则,将绿线传导纳入单元详规的保障范围之内,进行调整审批机制,实现对绿线的严格管理,让绿线能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充分展示扬州的文化特点,满足生态宜居名城的建设标准。

(4)加强生态廊道建设,体现生态廊道作用

廊道的宽度是规划和保证其有效性的关键,结合相关研究,12m是区别生态廊道与带状绿地的标准,小型廊道宽度不小于30m,中型廊道宽度不小于150m,大型廊道宽度不小于600m(见表4-1)。向上衔接“一心一廊三带”市域生态空间格局,中大型廊道宽度下限为150m,局部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宽度不足150m的,应在详细规划阶段,结合城市更新予以拓宽,预留生态建设空间。详细廊道的分类情况可以参考如下表1所示的相应内容。

表1:生态廊道的分类

分类

廊道宽度值

功能及特点

微型

12m为廊道宽度控制

12m是区别线状和带状廊道的标准,廊道宽度与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分界点。

小型

30m为廊道控制的原则性要求

30m的河岸植被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维持是必须的,含有较多边缘种,但多样性仍然低 。

中型

80—150m为中等宽度廊道的下限

有效保护2kg以内动物迁徙、活动。

大型

500m为大型生态廊道控制的下限值

500—1000m能创造自然化的、物种丰富的生态景观结构,含有大量林地种。

结束语:

本次绿线规划在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刚性要求的基础上,对城市绿线布局及管控要求做了进一步优化完善,为保证城市绿地建设有序健康发展,下一步应规范绿线调整程序、加强绿线建设监管,推动城市绿地的服务作用,实现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合理提升。

参考文献:

[1] 彭茂军.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背景的城市更新研究——以梅州市中心城区"三旧"改造为例[J].城市建筑空间, 2022, 29(10):34-37.

[2] 吴玉芝,杨尊尊通讯作者,王玉连,等.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钟山区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变化调查研究[J].  2021.

[3]李筱楚.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生活圈优化途径探讨——以丹东市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1.

作者简介:张欣,女,1988年5月出生,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职称:城市规划师(中级)研究方向:国土空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