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AM理念的新课标高中语文学科融合探索——以《春江花月夜》教学实践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基于STEAM理念的新课标高中语文学科融合探索——以《春江花月夜》教学实践为例

陶然

 (宁波荣安实验学校  浙江省宁波市  315000)

【摘要】《高中语文课标》认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跨学科创新视角下的 STEAM教育模式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以运用多种知识,多种思维方式。这也符合我国新课标和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本文以《春江花月夜》教学为例,探索一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STEAM;新课标;高中语文;跨学科;春江花月夜

一、STEAM教育理念的与新课标的共性

STEAM 教育是 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Art(艺术)、Mathematics(数学)的简称,主要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结合与互动。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如何切实体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正是老师们应该思考的。跨学科创新视角下的 STEAM教育模式能形象、直观地通过跨学科融合设计多样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歌教学为例,紧扣语文的核心素养,探索一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路径。

二、学科融合,去芜存菁

跨学科融合教学需要由一根“线”穿引,便于学生体味诗歌之美。而诗歌通过描写月的“共潮生”——“空中孤月轮”——“西斜”——落下的过程,融合江天、芳甸、花林、飞霜、沙汀、扁舟、镜台、砧石、鸿雁、鱼龙,思妇、游子等意象展示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那么这条“线”就很清晰了,月升月落的过程中,不同学科如何展现意象,最后殊途同归指向诗歌主旨,在择取不同学科的关联知识时,要去芜存菁,贴合课堂目标。

1、乐曲意境的比较

现在广为人知的乐曲《春江花月夜》由柳尧章和郑觐文等改编。整首曲子分为以下十段: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再对照诗句能深切感受意境变化。

例如“江楼钟鼓”、“月上东山”合着诗的开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引入迷蒙月夜的意境;“花影层叠”扣住“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一句,让人仿佛看到明月朗照,万物皎皎的美景。“渔歌唱晚”“欸乃归舟”营造着永恒与短暂的哲理思辨。

乐曲通过细腻巧妙的乐器、婉转动人的旋律,描绘出朦胧高远、疏廖静谧的意境。但是要注意乐曲不方便拆开分析,建议以聆听和观照内心感受为重。

2、画作与诗句的比较

唐诗的画面感较为丰富,其意境也常常是诗情和画意的高度融合,捣衣、妇啼、思归、传书等等画面交织,呈现一幅春江月夜图。由于《春江花月夜》没有广为人知的画作,所以可以退而求其次,寻找现当代的作品。

方向有二:其一,寻找描绘月升月落的画作,匹配诗句意境,其二寻找整理游子羁旅、思妇垂泪的画作,匹配诗歌描绘的意象。画作让学生更高效地进入情境,理解诗歌的意境审美,体会其中情感。当然班级学生由美术绘画素养的话,也可以让他们分组动笔创作,这个创作过程也是一种诗歌理解感悟的过程。

3、中英文诗歌语言的比较

同为语言学科,我们可以从英译版的《春江花月夜》中比较作者的用词,推敲其中之味。

例如“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译成“But message-bearing swans can't fly out of moonlight,Nor letter-sending fish can leap out of their place”。原诗提到的鸿雁传信,鱼传尺素的典故都是中国文化特有的,英文版读者未必能够懂得,所以译者采用了“message-bearing swans”和“letter-sending fish”去说明事物,将意象背后的意思清晰表达。学生可以畅谈对这种翻译法的看法,引导他们从朗读断句的音韵和直译意译的优劣去探究。

又例如“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译成“Where is the wanderer sailing his boat tonight? Who, pining away, on the moonlit rails would lean?”扁舟子在古典诗歌中多为游子羁旅、思乡的依托载体,可以让学生比较“wanderer”和“traveler”,“wanderer”意为“漂泊者、漫游者”,更贴合游子形象,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离愁别恨。

英译版对原文诗歌语言的雕琢,以及思想的整合一定程度上能引导学生指向诗歌意旨,当然译文对比内容较多,需要学生分组进行,老师选择其中精华讲解。

3、多媒介共融赏析诗句

多媒介共融让表达更为立。例如,运用AI对诗句作画,再设定好想要的画风和描绘画面的句子后我们可以看看AI给我们的反馈,在有关自然月色的作画中基本能体现惝恍迷离,幽美邈远的境界。

三、STEAM教育理念下跨学科课堂实践

STEAM教育模式比传统的教育形式更灵活,由于跨学科融合教学灵感有很多,如何整合、导向教学目标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下面简单阐述自己对《春江花月夜》诗作的跨学科赏鉴教学的实践。如有涉及上文的赏析举例就不赘述了。

开课前,笔者将《春江花月夜》和英译版下发作为课前预习部分布置学生预习。

正式上课时,利用名家画作为导入,置身入境,让学生感受明月“共潮生”——“空中孤月轮”——“西斜”——落下的过程,并根据此划分诗歌层次,给各小组派分诗句,并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布置“小组任务一:诗随画,画就诗,情根据画作,赏析诗句写了月夜什么意象,体现月夜什么意境”该任务驱动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围绕诗歌鉴赏的四个基本维度“读文字—读意象—读意境—读情志”,有层次、有梯度地去鉴赏,而画作更能带入情境。学生基本能答出来,《春江花月夜》描绘了江天、芳甸、花林、飞霜、沙汀、等意象,描绘出幽静空灵但清新柔美的月下美景。在课堂实践中笔者就这个月景赏析的梯子继而发问,“你们小组的诗句配图是否符合,如果你构思的话你会如何绘就?”。

由景入理,月悬而哲思,月下叩问,“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布置小组任务二:“如何理解人与月的比较?”人类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却也是永恒不变的,在有限与无限的关系中使人悟出了哲理。总结起来,张若虚发出了月下哲思——光阴易逝但人生无穷,并可以引导学生得出诗歌的基调“哀而不伤,清新悠长”。学生非常巧妙地用了苏轼的《赤壁赋》来回答,“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由理入情,布置任务三:“在滚滚江水,皎皎孤月下,作者又写了什么意象,情感又有什么变化?”扁舟、镜台、砧石、鸿雁、鱼龙,思妇、游子等意象和典故的采用让人窥出作者的月下情思——相思愁苦但月可传情。

通过月下美景、月下情思、月下哲思的分析,我们有了基础的赏析维度,接下来,我们尝试让语文和英语跨界学习共鉴,推敲其中之味。布置任务四:“你觉得你们小组的诗句翻译好不好?说出理由”。比如对“扁舟子”的意象翻译,选择“traveler”还是“wanderer”为译更贴合游子羁旅之愁,让学生体会译者苦心,以及意象背后诗人的情感。

最后,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师生在乐曲的伴奏下齐读,感受大唐诗歌的风气。

由画入境,由景入理,由理入情,中英互鉴,以曲共鸣,这样跨学科融合、多情境体验的诗作赏析如同潮水般,层层叠叠地带给学生美的享受,让他们尽情地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世界中徜徉。

四、结语

跨界之美,在于融通。在STEAM教育理念指导下,《春江花月夜》诗歌的跨界赏析,通过情境任务设计来设置探究问题,步步析意。学生也通过学习受益匪浅,比较分析、综合分析能力大大提升,综合实践创新能力得到锻炼。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逐步成为讨论的热点,而如何从形式和内容上双轨并行、有效实践,还需一线教师多多研究。

【参考文献】

[1]陈莉莉. 高中语文如何跨学科教学——以古诗文阅读教学为例[J]. 好作文,2023,(04):61-62.

[2]张颖. STEAM模式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现状及跨学科融合分析[J]. 当代教研论丛,2019,(05):45-46.

[3]吕兆芳,刘军平. “三美”原则视角下的英译《春江花月夜》[J]. 外国语文,2015,31(04):91-95.

作者:陶然

单位:荣安实验中学

邮编:315000

电话:15957896177

邮箱:band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