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校强校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地方党校强校路径研究

管大伟

(中共庐江县委党校, 安徽  庐江  231500)

一、地方党校教学现状与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要办好,必须有一大批名师。通过名师提出的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促进地方党校建设发生历史性变化。研究地方党校人才强校机制创新,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对于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都有着重大意义。而对于合肥来说。党校的发展能否跟上时代的需求实际上一直是合肥地方党校的研究重点。一方面,合肥的快速经济发展使得合肥成为全国知名的网红城市,另一方面,这样迅速的发展实际上会有很多工作出现滞后性,从客观角度来说,赶上需要时间需要大量的投资,而地方党校的建设也需要回答强校创新机制的问题。

(一)基层党校优质师资数量不足

关于“党校师资是否满足当前党员培训的需求”笔者之前在长三角的党校创新机制中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根据调查显示,选择基本满足的占比75%,选择完全满足的占比25%。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地方党校师资总体状况良好,基本适应地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新时代大规模培养干部、大幅度提高党员素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师资队伍中诸多问题凸显,尤其是基层党校优质师资数量不足严重制约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同时,在11所党校师资力量的调查中,县级党校教师中初级职称占比75%,中级职称占比20%,副高级职称占比仅5%;市级党校教师中级职称与副高级职称比县级党校占比略高一些,但是与省级党校教师多数为中级、副高级以及正高级职称相比,具有明显性差距(如表1所示)。此外,长三角不同地区同级党校的师资力量也有明显差距,上海地区中级与副高级教师数量与质量均大于安徽地区[3]。由此可见,基层党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一直都存在问题,缺乏名牌教师,教师总量少、队伍老化严重、学历水平不高。

表1 长三角党校师资状况

教师职称

党校级别

初级

中级

副高

正高

县级

75%

25%

5%

0%

市级

66%

31%

12%

0%

省级

13%

45%

30%

12%

(数据来源:作者调研数据整理)

当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职称的高低只是教师是否优秀的一个指标,它只是片面的反应了某一个方面的情况,但是从基于调研的角度来说,其他的指标很难量化。但是从这一个单一的指标还是能看出,师资配置的大趋势。

二、地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缓解教学资源不均衡问题

我国党校建设经历了近90年的发展历程,从中央到县四级党校共计近3000所,教职工近10万人。其中,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任务主要由下级党校也就是县级党校承担,占据了我国整个党校教育体系的90%以上,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虽然从整体上来看,长三角党校优质教学资源总量丰富,但存在省市级党校优质教学资源较强,而县级党校优质教学资源较弱的问题,优质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衡。通过地方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搭建共建共享管理平台,有利于破除各级党校信息孤岛现象,实现跨地区、跨校际的教学协作、科研协作,缓解教学资源不均衡问题[4]。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区各级党校师资、课程、教学基地等资源就会更完整,梯队结构更合理,也会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专注于难题攻克。

(二)有利于促进区域性教研良性互动

“科研兴校,科研立师”已成为党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而“教师即研究者”也逐渐成为党校教育科研的最强音[5]。审视长三角党校教育科研现状,在取得良好成绩的背后仍存在着一定的缺失,其中各地区党校科研与教学研究工作的条块分离、各施其政现象尤为严重。这一现象表现为科研工作缺乏实践性、操作性,停留于纸上谈兵,教研工作缺乏计划性、科学性,从而导致了科研无针对性、无实效性,无助于解决真实的教学问题;教研质量低下,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无助于提升教师科研实力及专业水平的发展[6]。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地方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区域性教研良性互动,激活党校科研工作的生命原动力,切实提升地方党校的科研实力,推动党校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有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培养质量

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其核心在于“从严治党”原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强化领导能力与管理培育水平。面对我国内外复杂的发展形式,各级党组织要时刻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进取思想,在“试水”过程中总结新经验、新办法,除明确党校姓党的根本发展理念外,还要注重结合各级党组织发展需求,实现党和国家事业的联系与推进[7]。而培养高素质党员干部的基础条件是优质教学资源,包括师资、课程、教学基地等。通过上述调查可知,地方优质教学资源分布不平衡问题,尤其县级党校各方面优质资源缺乏,不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培养质量。通过地方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由省级党校牵头,统筹资源配备,供市县两级党校使用,破解优质资源不平衡问题,有利于提升长三角党员干部培养的整体质量。

(四)有利于推动基础党建的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党的十八大就明确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尤其是基层党校要进一步贯彻党的发展纲领,联通基层党组织脉络,使各级党委强发展,守原则,将每一位党员发展成为党的鲜明旗帜[8]。针对当前复杂的发展形势,党校如何进一步改进党员培育方式,实现科学工作机制创建,是下一步亟待重视改进的问题之一。同时,党校也要在持续的党建培育工作进程中,不断深化组织建设水平,引领党组织建设快速发展,有力推动国家经济、科技事业迅速发展。通过地方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可有效夯实长三角党校工作基础,提升党校师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全面加强党校师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推动基础党建的内生动力。

三、地方党校人才机制建设方向

(一)优势互补,科学构建优质党校

通过上下一盘棋谋划、一张图部署、一体化推进,探索一条符合实际、特色鲜明的地方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之路。首先,激活底蕴,拓展阵地。由组织、宣传、党校、文旅等部门组成的协调机构,立足地方优美的自然生态、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和独特的红色遗迹等资源优势,制定基地建设规划,打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为学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最深刻、生动的教材。其次,优势互补,内外联建。建立地方党校内外合作战略机制,制定党校优质资源交流互动标准,把现场教学资源一体化作为推进长三角省市县联动、资源共建共享的重点内容,跨区域实现现存教学基地共建共享,利用差异化资源为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提供更多选择,着力提升党员干部的培养质量。最后,科学分类,集约高效。充分考虑长三角党校数量多、差异大、不平衡的实际,将党校分为独立办学、统筹办学两种类型,既鼓励具备较强实力的党校实行独立办学,又推动暂不具备条件的党校实行统筹办学,形成分类施策、集约高效的新布局。同时,通过以强带弱,推进提质扩能,帮助县级党校提高办学水平,建立强强联合、以强带弱的新格局。

(二)促进交流,打通教师沟通壁垒

以地方党校师资专业水平的统筹发展为核心目标,优化配置发挥省市县三级师资统筹效能。首先,整合地方各级党校的力量,充分发挥各级党校的作用,合力培养专业化党校师资队伍。实现这一过程不仅需要上级党校向下级党校推荐和输送优质师资,也需要下级党校发挥自身力量,这就需要强化党校师资共享系统职能,建立上下(各级党校)左右(党校、基地)联动师资共享体系,着力提升党校各专业教师的水平。其次,统筹规划师资共享协作机制,以问题为导向,以共育为目标,由上级党校搭建沟通平台,建立良性发展机制,促进上下级党校师资的双向交流,实现教师专业价值。再次,制度引导师资融合发展,筛选出实力雄厚的地方党校并牵头进行学科建设工作,制定以强带弱、强强联合的融合发展制度,鼓励各级党校进行跨区域、跨校合作,加快学科建设步伐。最后,鼓励长三角各级党校进行分类建设,形成“差异化”发展布局。随着研究领域的专业细化,系统协作能力重视程度不断加强,由上级党校牵头进行发展方向与专业培育的差异化、专业化发展,转化师资培育方向,聚焦教师自身专业开展针对性的培养;同时,下级党校要立足自身实际与发展,有所侧重选择研究方向,形成长三角党校不同重点研究方向的格局。

(三)提升质量,打造精品课堂

首先,根据地方党校优质课程资源的实际使用情况,以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为基础,落实工作细节,对精品课程的重复单元与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减少统筹过程中的优势课程资源损耗,保证其教学辅助功能。同时着眼于海量党员的培训需求,构建优质课程资源库,形成优质课程资源高质量共建共享。其次,采取实地调研、个别访谈、问卷调研等方式到基层一线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分领域摸清楚基层培训需求,做实做强70%学时的党的理论和党性教育、做优做特30%学时的特色课程。在特色课程中,聚焦党员所需,结合“一县一业”美丽乡村产业示范建设,从政策、融资、市场推广等方面打造课程。最后,接入“智慧党建”平台、远程教育网站等信息化平台,采取图、音、频等多媒体融合的形式,丰富课间课后的体验教学,构建可看、可听、可交互的“智慧”课堂。改变传统“台上讲、台下听”的模式,探索小班制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分组研讨等多种形式,推广“课堂+观摩交流+学员论坛+实战演练”等方式,丰富教学体验。

结语

地方各级党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党员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的短板。研究提出地方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各级党校的作用,以标准牵引为方向,促进党校优质资源交融;以师资共育为核心,固本强基提升党建工作;以课程共享为基础,提升党员干部培养质量;以基地共建为动力,促进党校教育行稳致远;有效弥合各级党校之间的差距,实现地方党校优质教学资源的高位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