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形象塑造与视觉传达设计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5
/ 2

建筑形象塑造与视觉传达设计融合

高海兵  叶明福  陈晓红

云南工商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

“建筑形象塑造与视觉传达设计融合”的主题是探讨如何通过视觉传达设计来塑造建筑的形象以及如何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本文提出了一种以视觉传达设计为基础的建筑形象塑造方法。

关键词:建筑形象、视觉传达设计、塑造

一.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建筑形象塑造和视觉传达设计在当代社会中具有日益重要的地位。随着城市发展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形象在城市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有着深远影响。而视觉传达作为一种强大的传播媒介,能够通过图像、符号等方式有效地将信息传达给大众,进一步加强建筑形象的塑造效果。因此,建筑形象塑造与视觉传达设计的融合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并对相关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随着以“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 “四新”为导向的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建设发展,与此同时新时代跨学科专业的交叉与融合育人新型课程教学形式的也全面开展与推广,两者发展同频共振。但当前“四新”建设发展中高校理工类课程仍然是课程建设的难点,解决理工类专业在跨学科专业的交叉与融合的课程建设的问题迫在眉睫。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研究建筑形象塑造与视觉传达设计的融合,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创新方法,以提高建筑形象的塑造效果和传播效果。通过对相关理论、实践和案例进行综述和分析,为未来的建筑形象塑造与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大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提供研究方向,推动学科融合发展,顺应时代发展的浪潮。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手段,深入分析建筑形象塑造与视觉传达设计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二. 建筑形象塑造与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及关系

2.1 建筑形象塑造的含义与要素

建筑形象塑造是指通过建筑设计和表达来创造建筑的外观形象和内在氛围,以达到特定的艺术、文化、功能等目标。其融合了建筑的外观、比例、构造、材质、色彩等要素,通过这些要素的有机组合和表达,使建筑具有独特的形象和个性。

2.2 视觉传达设计的定义与特点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通过图形、文字、色彩、布局等视觉元素的组合,以传递特定信息、表达观点和引发情感共鸣的设计领域。它通过视觉的方式,将信息和概念转化为可视化的形式,以便更好地与观众进行沟通和交流;视觉传达设计以传递信息和表达观点为核心目标,注重视觉冲击力、创意与表达性、统一性与一致性,并以受众为导向。通过运用各种设计元素和技术,视觉传达设计能够有效地引发观众的兴趣、共鸣和情感体验,达到良好的传达效果。

2.3 建筑形象塑造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分析

建筑形象塑造过程中,视觉传达设计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图形、标识、标牌等手段,将建筑的特点、功能、品牌等信息以直接、清晰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同时,视觉传达设计还可以通过空间布局、材料选择等方式来营造建筑的氛围和感觉。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光线处理、形式表达等手法,视觉传达设计可以为建筑赋予特定的情感和表达,使观众在感知建筑时产生特定的情感体验。建筑形象塑造和视觉传达设计紧密相连,相互影响。视觉传达设计在建筑形象塑造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图形、标识、色彩等手段来传递建筑的特点和信息。而建筑形象塑造则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对象和情境,使其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传递和情感共鸣的目的。

三. 当代建筑形象塑造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3.1 建筑形象塑造面临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新建筑涌现,建筑形象塑造在面对大规模建设和复杂市场需求时面临挑战。如何在众多建筑中突出个性化和品牌特点,提升建筑的辨识度和独特性,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在现代社会,可持续性已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建筑形象塑造需要在满足功能、美观等要求的同时,兼顾建筑的环保性和节能性。如何在设计中融入可持续性的理念,并通过建筑形象传达给观众,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交融使建筑设计面临更多元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建筑形象塑造需要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前提下,处理好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叉与碰撞。如何在设计中融合并传达多样的文化特色,既能满足当地需求,又能吸引国际视野,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手法的应用为建筑形象塑造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挑战。建筑师需要适应新的技术和材料,掌握数字化设计工具以及先进的建筑制造技术。同时,如何将新技术与创新应用于建筑形象塑造中,提升建筑的功能和美学价值,也是一个需要面对的挑战。建筑形象塑造在面临城市化、可持续性、多元文化、技术创新、市场竞争等方面都面临着挑战。通过充分了解和应对这些挑战,建筑形象塑造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和期待。

3.2当代建筑形象塑造的机遇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要议题,包括建筑设计和形象塑造。建筑形象塑造有机会将可持续设计理念与建筑形象融合,通过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等方式传达环保意识,满足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形象塑造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等,呈现更具创意和吸引力的建筑形象。技术创新为建筑形象塑造带来了无限可能性,提升了设计的灵活性和表现力;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和便捷,建筑形象塑造可以借助这一机遇,将不同文化特色融入到设计中,打造更具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建筑形象。同时,与其他领域跨界合作,如艺术、音乐、影视等,也能为建筑形象塑造带来新的灵感和创意;许多城市正面临更新和重建的需求,这为建筑形象塑造提供了机遇。通过对老旧建筑的改造和更新设计,可以赋予其新的生命和价值,同时创造出与现代城市风貌相协调的建筑形象。城市更新和重建为建筑形象塑造带来了丰富的项目和创作空间。

四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4.1 统一设计理念

建筑形象塑造和视觉传达设计都需要有明确的设计理念和目标。在开始设计之前,确保团队成员对建筑项目的定位、目标受众和核心信息有一致的理解;建筑形象塑造和视觉传达设计都涉及到视觉元素的运用,例如色彩、形状、线条、质感等。深度融合需要将这些视觉元素在设计中进行有机融合和协调。例如,在建筑外立面的设计中,可以运用特定的色彩和形状语言,与室内空间的平面设计和文字排版相呼应,形成整体的视觉效果;建筑形象塑造和视觉传达设计的目的都是通过传递信息来实现沟通效果。深度融合需要将建筑形象所要表达的信息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媒介和手段相结合,使其更加直观和有效地传达给观众。例如,在建筑立面设计中,可以利用图形、图标、文字等视觉元素来突出建筑的功能性、文化特色或核心价值,并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组织方式进行信息的传达;实现深度融合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进行跨学科的合作。建筑师、视觉传达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平面设计师等可以共同参与项目,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协同工作,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团队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各专业的专长,实现建筑形象塑造与视觉传达设计的有机融合。

五 结论 

   深度融合可以提升建筑形象的表现力和视觉传达的效果,通过统一设计理念、整合视觉元素和信息传达,建筑形象和视觉传达的信息可以更加一致和直观地传达给观众,增强了建筑的表达能力和视觉吸引力。加强建筑形象和视觉传达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在设计中有机融合和协调视觉元素,建筑的外立面设计和室内空间的平面设计可以相互呼应,形成统一的视觉风格和思维方式,增强了建筑形象和视觉传达的一体性。可以提升建筑形象的表现力和视觉传达的效果,加强建筑形象和视觉传达之间的关联性,并且跨学科合作是实现深度融合的关键。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整体思考和细节把控,以达到更好的成果。这些结论对于建筑形象塑造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和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福昌.视觉传达设计[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2] 约翰内斯 伊顿

[2] .詹姆斯·罗森,《视觉传达与实践》(VISUALCOMMUNICATION AND PRACTICE),出版于2009年。

[3]《房屋建筑学》李必瑜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4]《城市水工程概论》李圭白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