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6
/ 2

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的实践探索

冯明山

漳州市龙文区第二中学

摘要:感恩是一种美好的道德情怀,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积淀的文化精粹。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以感恩为主,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感恩的含义,使感恩意识常驻学生心头。感恩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每个公民都必须具备的品质。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的课程,更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此,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感恩教育;传统美德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一方面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挖掘语文教材的精神内涵,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有关感恩教育的资源,利用语文教学进行感恩教育对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健全学生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要认识到感恩教育的价值,并将感恩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

一、深挖文本,知恩感恩

初中语文教科书里的感恩教育资源十分丰富,这就要求老师要吃透文本,适时引导,让学生知恩、识恩。如在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作者笔下那诗意温柔的冬天,让我们感受到冬天的济南是那样美好,人们的生活是那么的安详舒心,这不正是自然之恩吗?在史铁生先生《秋天的怀念》里,母亲为了儿子的腿病,尝试了无数的治疗方法,最后儿子的腿病没好,母亲却因积劳成疾而离开人世,这样的母爱是何等的伟大,这样的父母之恩怎能不令人为之动容?《藤野先生》中老师对于一个弱国学生的尊重以及真诚无私的帮助给了在困境中奋斗的鲁迅多少鼓舞;在《再塑生命的人》中,莎莉文老师以无私的爱再塑了海伦的生命,使一个盲聋哑的女孩成为杰出的人物,成为许多人的楷模。

语文老师在课上通过创设情境,换位思考,问、答、读、悟等引导,学生们怎么会体会不出这些情感呢,怎么会不知恩、识恩呢?知恩、识恩,还应该学会感恩。感恩就是明白自己是被爱包围着的,所以自己就更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好好生活,这才是对爱自己的一切最直接的回报。因为只有珍惜生命,才能回报别人,承担起自己身上的重任。常怀感恩之心,就会与他人和睦相处,才能为社会增添一份温暖和明媚;常怀感恩之心,就会知道衣食住行都来之不易,才会对自己拥有的一切珍惜;常怀感恩之心,就会知道对别人对社会不是一味的索取,而是和谐相处,续写美丽。

二、情感体验,理解感恩

感恩教育渗透过程中,教师需要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感恩教育素材选择上,教师也应该积极渗透情感教育,在渗透情感上也可以选择多样化方式,如朗读教学或者是写作教学中,都可以通过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感恩教育目标。适合进行感恩教育的文章,一般情况下都是文质兼美,对于通过朗读来体现恩情以及感激之情是比较适宜的。所以,在经过上面的知恩教育之后,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在进行感情朗读时要注意抓住重点,一方面是直接抒发出感恩感情的段落;另外是能够对人物特点有突出作用的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描写,使学生在进行朗读的过程中体验出人物的崇高与伟大。

比如学习《沁园春·雪》这篇课文,在讲解之前,可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然后同学之间互相点评。讲授完毕之后,再让学生朗诵一遍课文,通过前后对比,深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壮观,从而在内心深处建立起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恩之情。又如在《背影》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父亲和儿子的形象,亲身体会父子间的彼此疼爱之情,感受儿子对父亲衰老的心酸和无奈,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护和付出。通过这样场景的模拟,触动学生联系现实本身,升华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明白自己应努力学习回报父母的无私付出。

三、结合写作,升华感恩

写作是学生思维创造、是知识整体运用、感情升华、同时也是认识的提升过程。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将感恩教育有效的渗透到教学实践之中,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感恩意识。例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及纪念日进行命题写作。通过指导学生习作,让学生抒发感恩之情,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写一封感恩信,让孩子将自己的所感所想和对妈妈的感恩之情,写成一封信寄给妈妈,以交流心声、增进感情;在建党节之际,写一篇赞颂党的丰功伟绩的抒情作文,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在国庆之时,通过记录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表达对祖国的感恩之情;当老师、同学给予自己帮助后,可以及时提醒学生把事情记下来,以表达感谢之意。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每周他人为自己做过的令自己感动的事以“周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或者写作作文之中,时刻提醒学生对他人、对亲人、对生活常怀感恩,时刻关爱周边一切的人、事、物,进而促使感恩教育得到升华。

四、实践活动,学会报恩

在实施感恩教育时,教师如果将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知识,难免会出现效果不理想、学生积极性差等情况,此时教师可以采用课外实践与语文教材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教育效果,具体方法如下。(1)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和阅读活动。写作是学生表达自身情感的机会,可以充分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学生精神思想的参照,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反思自身行为,是一个表达与反省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阅读,为学生推荐优质且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文章,在阅读后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以读后感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帮助学生认识感恩的真谛,以此达到增强学生感恩意识的目的。(2)组织辩论、演讲比赛,将感恩教育真正落实到行动上。通过辩论、演讲比赛让学生将内心对爱和感恩的感悟勇敢地表达出来,在激烈的辩论中,不仅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深化学生对感恩的理解。(3)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感恩”为主题,在每周国旗下讲话时发言,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恩意识。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十分有价值,也十分有意义。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感恩教育,并在实践中探索和开发感恩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沙运芳.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价值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8):148-149.

[2]李太章.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渗透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0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