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非遗文化教育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8
/ 2

幼儿园非遗文化教育实践

陈晓玉

  南靖县第三实验幼儿园

摘要: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中优秀的历史文化,并且承载了民族精神,可以说是难得的教学资源。作为幼儿教师可以从中挖掘适当的教学元素,并将其渗透于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一方面增强学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树立起保护意识,为文化的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另一方面也有助学生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本文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就非遗文化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以期有效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幼儿园;良好心理品质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理应得到传承与发展,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改变,使得非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力争从娃娃抓起,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积累储备人才。因此幼儿教育首当其冲,作为教师应该积极挖掘非遗文化中的教育价值,一方面丰富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于非遗文化的兴趣;同时另一方面有助于引导学生认识并学习优秀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与品格,进而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学生良好心理品格的养成,实现德育有关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非遗”文化与教学的融合

对于我国的非遗文化来说,每一项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以及极高的历史和人文价值,可以说是十分适合作为教育资源。针对这一点,作为幼儿教师需要加以充分有效的运用,加强非遗文化与教育内容的融合,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格打下坚实的基础。以福建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布袋木偶戏为例,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故事,如《两个猎人》、《雷万春打虎》、《招亲》等,作为教师可以将其运用到日常的讲故事环节之中,一方面能够有效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听故事的心理,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于非遗文化的兴趣;同时另一方面故事蕴含着的道理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心理品德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如《两个猎人》中口技猎人模仿鸟叫捕到了飞鸟抱着欣赏道:“瞧,多美呀”,随即放生,这一细节彰显了保护动物、尊重生命的价值观。再如:《招亲》中蛮汉吃力地将杠铃举起时,飞鸟故意捣乱,停落在杠铃片上,使蛮汉举重失败,在招亲比试中被淘汰,寄托了不愿小姐落为蛮汉之妻的伦理正义感。类似这样的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场景,充盈着人与自然共同体理念,为有效发展和培养了儿童观众保护生命、爱护动物的态度责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体验非遗文化中培养认真、合作的良好品格

结合幼儿的特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直接去体验和感受非遗文化,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心理品格产生正面的影响。另外在非遗文化的体验过程中往往会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由此可以进一步锻炼和发展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感等,为提升综合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艺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入“东溪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引导学生进行东溪窑技艺参观的基础上带引大班的幼儿亲手尝试制作相关的陶瓷作品,其间考虑到在制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可以考虑将学生进行分组,发挥集体的力量,完成有关的作品创作,并从中感受到合作互助的意义。另外学生之间个体差异性,会体现在创作的过程中,所以能够有助于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非遗中的东溪窑文化,并且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加强交流、沟通,进而有效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沟通表达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除此之外,通过对东溪窑非遗文化的体验,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陶瓷等物件生产制作的全过程,同时在制作中学会专注、认真对待、坚持不懈的良好品格。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非遗文化传承中不仅出现了各种优秀作品代表,也让更多的传承人被看见,他们的行为以及理念所彰显出的良好品格也会在幼儿体验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影响,起到明显的榜样作用,为非遗的传承和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寓教于乐,将非遗纳入幼儿游戏活动

我国作为具有上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中囊括了大量的趣味游戏活动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各种电子游戏、芭比、变形金刚等玩具,五花八门,极大地丰富着孩子们的游戏活动,而这也就导致我国非遗中的一些传统的游戏逐渐面临着被取代、被消亡的局面。对此作为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将非遗文化与游戏活动做融合,积极引入打陀螺、投壶、踢毽子等趣味游戏,一方面能够有利于强化幼儿的身体锻炼,其益处远大于电子游戏等项目;同时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格,例如打陀螺需要巧妙的手法和平衡能力,能够培养人的耐心和动手能力,而投壶需要技巧和精准度,能够提高人的专注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综合来说,非遗与游戏的结合,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且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结语

综合来说,非遗作为一项极具民族特色和历史、人文价值的文化瑰宝,需要重点加以传承与发展,因此作为广大的一线幼儿教师,不仅要注重利用教育的手段进行非遗的传承,同时还应该明确非遗背后所承载的教育价值,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并对学生的心理品格产生潜移默化乃至直接的引导作用,为非遗的传承以及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会燕,廖海琳,林朝湃. 利用非遗资源促进幼儿道德发展的实证研究[J]. 早期教育,2023,(25):42-44.

[2]刘燕华. 非遗文化在幼儿课程中的有效运用[J]. 文理导航(中旬),2023,(03):88-90.

[3]胡昳丽. 幼儿园艺术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J]. 艺海,2023,(02):93-95.

[4]陈秀珍. 基于“非遗”民间艺术活动的幼儿德育[J]. 求知导刊,2020,(1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