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及成果运用路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8
/ 2

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及成果运用路径分析

王婷

陕西开放大学(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710119

摘要:在内部审计中,经济责任审计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以发现问题开始,并在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透彻分析,继而完成责任认定。进行审计整改和对审计成果进行转化运用才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本目的。本文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整改和成果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如何提高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和成果运用的有效建议。

关键字:经济责任审计;整改;成果运用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经法令、法规、制度以及计划、预算、经济合同等,对经济责任关系主体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监督、审查、评价和证明的一种审计方式。  一般分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相关领导人员必须接受的审计监督形式。经济责任审计立足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落脚点在于查明个人经济责任,既对事又对人,而且审计涉及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一般较长,往往能够发现年度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易发现的问题,有利于揭露和惩治腐败分子。但在实际工作中,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的次数与经济责任审计所呈现的成效并没体现出正比关系,这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经济责任审计整改未落实,成果未得到切实应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及成果运用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一)责任界定模糊,审计评价不够深刻

责任认定是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的重要区别,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因为企业事项的连续性及相关性,使各级各任领导的责任界定不清楚,一个事项可能关联前后履职的好几任领导,也可能关联同一时期履职的好几位领导,所以,对责任的划分和界定很难定量,有时候定性也相对牵强,基本都不承担实质性责任。责任划分不清,也难于做出比较公允、深刻的评价,一般不了了之,影响了审计成果的运用。

(二)“一把手”对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

影响审计整改效果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企业内部主要负责人履职期间的监督审计,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本身就受到一定影响。如果得不到“一把手”的重视和支持,容易造成内审部门形同虚设,审计工作难于开展,容易让被审计单位形成一种“一审了之,一罚了之”的错误观念,导致被审计单位对审计人员的工作产生轻视,不能积极主动配合审计工作,敷衍对待审计整改意见,只做表面功夫,无法配合审计人员从根源上改进当下局面,以致审计整改效果大打折扣。

(三)企业缺少审计整改及成果运用的相关制度

审计整改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并非只是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的工作。健全的审计整改及成果运用制度是审计整改转化的保障,缺少制度的指引,使审计整改工作缺少方向。缺少制度的约束,使审计人员提出的审计意见很难被审计单位重视,最终导致审计整改得不到落实,审计成果应用得不到显现。

(四)审计整改尚未形成相关职能

部门合力实施审计整改的目的是将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补上,使得内控更加健全完善,因此,若想全面完善内控,达到最理想的审计整改效果就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的协力合作,但往往在实务中,其他职能部门在多数情况下只作为旁观者,对审计整改提供的协助很小。审计人员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如果没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助,可能会遗漏某些问题,对较为复杂的问题无法进行彻底整改,使得整个审计工作的效果不尽人意。

(五)审计整改浮于表面不够深入

有的审计整改对于被审计单位而言仅仅是“水过地皮湿”,对于真正造成问题的内在却敷衍了事,亦或者有的审计整改仅仅是“就事论事”,不能系统地解决问题,若无法抓住根本原因对其彻底整改,那么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这种问题仍会出现,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存在有的被审计单位迫于压力,为了掩盖当下的问题,以不恰当且不合规的手段去“解决”问题,表面上看似审计整改已经完成,但其实内里依旧是问题频出,而且有些审计人员无法保持较好的独立性,总是抱着怕得罪人的心态去从事审计整改工作,对于工作的把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势必会使审计整改工作无法有效完成。

二、实现经济责任审计整改目标的措施

(一)权责一致地界定领导责任

经济责任审计认定一般分为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针对审计问题要从事项发生的整个过程出发,包括历史背景、决策程序、事项发展等,对事项进行分期、分段、分责的客观性分析,同时结合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分管职责,尽量将事项、职责由大化小,由粗做细,然后再进行对号入座。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对同一时期的领导干部进行同时审计,对相关事项的责任认定完全充分地划分。责任界定清晰,对下一步整改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对审计成果运用也更客观、更公正。总之,明确审计整改责任,加大惩戒问责力度,坚决维护审计意见的刚性约束力,坚决杜绝“破窗效应”,是切实破除“屡审屡犯”等顽疾的保障措施。

(二)营造良好的审计整改环境

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的责任主体是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现任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审计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领导和组织审计整改工作。主动争取“一把手”对审计整改的重视和支持,是建立良好审计整改环境的前提,是促进审计整改工作落地的重要推动力。结合工作实际,“一把手”对审计工作重视,则审计工作易于开展;“一把手”对审计工作不重视,则审计工作只是做了表面功夫。“一把手”亲自抓审计工作,不仅对审计人员来说鼓舞人心,对被审计单位来说也形成一种震慑。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影响及相关的审计意见应该及时向“一把手”做好汇报、沟通、交流,让领导感受到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及存在价值,引起领导重视,得到领导认可与支持,助推审计问题好整改、成果运用好落地。

(三)将审计整改制度化,整改结果考核常态化

在企业内部设立系统化的审计整改体系,明确制定各项审计整改的具体规范,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实行“问题清单”“整改清单”“销号清单”对接机制如整改标准和完成期限等事项,明确被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的各项职责要求,让被审计单位没有漏洞可钻,不能抱着侥幸心理得过且过,也让审计人员能够保持较好的独立性,使得审计人员能够更加深入挖掘问题,使审计整改过程有“章”可循,完善的工作制度可以为审计工作“保驾护航”,让每项整改真正落地,问题彻底被解决。与此同时,为了监督领导干部的管理工作,可以设立考核制度,对审计整改工作结果进行全方面评价,将整改结果进行通报,尤其是涉及内部控制体系、重大潜亏及经营风险等重要事项,其整改结果不仅应作为日常薪酬计发奖惩衡量标准之一,也要与选拔干部、评优树先等自身利益挂钩,切实提高有关人员的重视程度和内部审计整改的权威性,让被审计单位明白抓好审计整改不仅是工作职责,更是对自己的保护。

(四)完善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强化审计整改成果运用

企业组织人事部门应当推动和促进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审计整改情况,纳入被审计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内容,作为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年度考核、任职考核的重要依据;纪检部门应当认真核查处理审计移交的问题线索。各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对审计结果和审计整改过程中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并将其作为采取有关措施、完善有关制度规定的参考依据。财务部门应当将审计结果、审计整改情况作为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据。各有关部门应当将审计整改成果运用情况,及时反馈企业领导层。

结束语:

加强审计工作的整改力度,提升审计成果的运用效率,以优化审计环境,完善审计的整改制度,以及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等级方面入手,全方面落实审计工作的闭环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出审计的价值,助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为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闫东明.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及成果运用路径分析[J].经济师,2023(7):98-99.

[2]刘丽娟,王燕.完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整改提升结果运用探索[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1(8):45-46.

[3]陈都.共生型国企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研究[J].会计之友,2021(14):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