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转型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8
/ 2

业财融合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转型中的应用

方淑艳

330702198207144428

摘  要:随着建筑业竞争的加剧,业财融合成为推动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的关键。笔者探讨了业财融合的内涵及其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转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指出,优化组织结构、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加强对数据信息的应用,转变财务人员工作思维,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措施。同时,制定宏观规划与业财协同,提升财务人员综合水平,加强现代化技术应用,对于增强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效果。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企业能有效促进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业财融合;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转型

1 业财融合概述

1.1 业财融合的内涵

业财融合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种创新的管理理念,指的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将业务流程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以期实现两者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和目标一致。它强调在企业内部,特别是在财务与其他业务部门间建立起一种互动机制,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壁垒”,通过整合业务与财务的数据和流程,提升企业决策的效率和效果。业财融合不仅仅是简单的物理整合,更重要的是功能和战略层面的整合,它要求企业在财务规划、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等多个方面与业务发展紧密相连,实现财务管理的全面性和前瞻性。

1.2 业财融合的内容

业财融合的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战略整合,即将财务管理的战略规划与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相结合,确保财务管理方向与企业发展战略一致;其次是过程整合,这包括将财务管理流程与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配置,实现两者在执行层面的无缝对接;再次是信息整合,意味着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使得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可以实时共享,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最后是文化整合,指的是形成一种将财务意识融入企业每个员工日常工作中的企业文化,鼓励全员参与财务管理,形成全面财务管理意识。业财融合要求企业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手段,比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财务数据分析,以及借助先进的管理思想对财务管理流程进行再造,使其更加适应当前企业的发展需要。通过这些实际有用的内容,企业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2 业财融合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转型中的应用价值

2.1 提升决策效率与精准度

在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转型中,业财融合的首要价值体现在显著提升企业决策的效率与精准度。建筑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多项目、大资金和复杂合作关系并存的经营环境,这要求其财务决策必须基于精确、实时的数据。通过业财融合,财务信息系统与业务执行系统的对接被加强,财务数据不再是孤立的数字,而是与项目进度、成本控制和物资管理等业务数据紧密相关联。例如,工程量的变动直接影响成本预算,而材料价格的波动又需要即时反映到财务预警系统中。业财融合确保了数据流的一致性和时效性,财务管理者可以基于全面而深入的数据分析,快速作出调整预算、优化资金分配和评估项目风险的决策。这种高效率和高精准度的决策模式,对于竞争激烈、变化快速的建筑市场至关重要。

2.2 优化资金流管理与风险控制

业财融合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第二个价值是资金流管理的优化与风险控制的强化。建筑项目通常资金需求巨大、回款周期长,这对企业的现金流管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业财融合模式下,财务部门可以通过与业务部门的深入协作,及时掌握项目实施中的资金使用情况,预测现金流变化,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资金调度。同时,通过业务与财务数据的整合分析,企业能够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早期识别,如工期延误导致的成本增加、合同履约风险等,进而采取措施进行风险规避或者转移。在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中,业财融合有助于建筑企业建立起一套更为科学和动态的风险管理机制,大幅度降低因财务风险导致的损失。

2.3 增强内部管理协同与价值创造

业财融合进一步强化了建筑企业内部管理的协同效应,促进了企业价值的持续创造。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往往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的信息壁垒阻碍了企业效率的提升。业财融合强调财务信息的透明化和共享,促进了财务人员与项目经理、采购人员等业务人员之间的实时沟通和深入合作。这种跨部门的紧密合作使得财务管理更加贴近实际业务,能够在业务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发挥价值,如精细化成本控制、动态财务预算调整、投资回报分析等,从而帮助企业在节约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的同时,也为企业战略的实施和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务支持。在此过程中,财务管理的角色由被动记录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成为企业价值创造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3 业财融合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转型中的应用策略

3.1 优化组织结构,合理设置工作岗位

在业财融合的大背景下,建筑企业必须优化其组织结构,以适应财务管理的转型需求。优化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部门间的界限,构建更为流动和开放的工作岗位设置。这意味着企业需要重新设计组织架构,确保各个业务单元之间可以高效协作,比如通过建立跨部门的项目组,让财务人员与工程师、项目经理直接对话,参与到项目决策和执行的每个阶段。工作岗位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的融合点,如设立专门的成本控制师或者财务分析师岗位,他们不仅懂得财务知识,更要对建筑项目的业务特性有所了解,能够在项目预算编制、成本控制和财务分析中起到桥梁作用。通过合理设置工作岗位,不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更能促进内部人员的知识交流与共享,为业财融合提供组织保障。

3.2 加强对数据信息的应用

在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转型中,数据是支撑决策的基石。业财融合要求企业加强对数据信息的应用,这不仅涉及到财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更包括对业务过程中生成的大量数据的深度挖掘。这需要建筑企业投入资源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平台,比如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以实现数据的实时捕捉和自动分析。同时,企业应重视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识别成本节约潜力,预测财务风险,为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强数据信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和决策的科学性。

3.3 转变财务人员工作思维

业财融合的实施,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精通传统的财务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跨学科的思维能力和业务理解力。转变工作思维,首先是要树立全面的业务视角,理解企业运营的全过程,使得财务管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其次,财务人员需要发展为业务合作伙伴,主动参与到业务决策中,提出基于财务角度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此外,财务人员应培养创新意识,不断学习新知识,比如数据分析、市场分析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通过这种思维的转变,财务人员能够在业财融合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3.4 制订宏观规划,加强业财协同合作

宏观规划在业财融合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建筑企业需要制定包含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综合性财务战略规划。这种规划不仅涉及财务预算、成本控制和资金运营等传统财务管理内容,还要深入到业务流程优化、项目管理、风险评估等方面。同时,企业应强化业务与财务之间的协同合作,确保财务管理的宏观规划与公司的业务战略紧密相连,形成统一前进的战略体系。实现这一点,需要顶层设计的明确指引和各业务部门的密切配合,通过定期的财务和业务评审会议,对各项指标进行跟踪,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这样才能确保业财融合的顺利进行,并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

3.5 提升财务人员综合水平

在业财融合的大环境下,财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财务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掌握必要的法律、税务等多方面知识,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训内容上,应关注最新的财务管理理论,同时兼顾实操技能的提升,如分析报告的撰写、财务软件的操作等。财务人员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快速掌握和应用新的工作方法和工具。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外部研修、学历教育等多种形式,鼓励和支持财务人员的持续学习和成长,以适应日益复杂的业务环境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3.6 加强现代化管理技术应用

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的重要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建筑企业应积极探索和应用这些现代管理技术,通过自动化工具提高财务数据处理的效率和精确度,运用智能分析系统对业务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从而获得更加精细化、动态化的管理视角。此外,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增强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对于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降低运营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企业还需重视内部管理系统的集成和优化,确保不同技术平台之间的兼容性和数据一致性,以实现信息流与资金流的无缝对接,为财务管理的高效运行和业财融合的深度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4 结语

笔者经过深入研究,认为业财融合对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转型至关重要。它不仅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效率与水平,还促进了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持续优化组织结构、深化数据应用、更新财务人员思维,企业可保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同时,必须意识到加强技术应用和提升人员素质的双管齐下,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最终,这种转型能够为企业带来可持续的成长和进步,使之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参考文献

[1]钟春燕.信息化视角下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转型探究[J].投资与创业,2023,34(18):101-103.

[2]高荣.从业财融合视角探究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转型升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3(17):190-193.

[3]张小妹.财务共享中心助力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转型发展研究[J].财会学习,2023(20):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