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9
/ 2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策略探讨

昝娜娜 

                青岛电影学院   山东青岛   266520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受到了教育界的极大重视。作为高校如果高效实施好,如何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特别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就高校思政教育课程而言,上课出勤率低,学生入耳不入心。就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其他课程而言,内容入课不入心。基于此,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和思政教育协同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策略探讨,为实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探索了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发展

引言

高校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提高公民素养。信息化时代,新媒体不仅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还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因此,如何充分利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策略,提升教育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校思政教育含义

关于课程思政教育的含义,其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政治课”这样的特定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的统称。其基本的含义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大学所有的课程当中,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目的。高校思政教育传达的是一种德育思维,在进行思政教育时要注意不能改变专业课的本质内容,不能本末倒置,要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融入高校教育当中。

2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问题

2.1教育手段落后

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以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化技术的兴起对传统的思政教育造成冲击。网络具有开放性,属于开放空间,为信息传输提供了更为便利且快捷的渠道。在方便学生提取信息的同时,传统高校思政教育的信息控制能力在下降,高校教育者已经无法通过严格筛选,避免学生与不良信息接触,大学生有更多选择机会,并且会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对信息进行选择性过滤,沿用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通过课堂或师生之间的口头教育已无法达到原先的教育效果,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环境越发复杂,教育手段也亟待更新。需要我们在课堂之外通过学生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等找到更多的教育思路,融入思政教育内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

2.2教育模式粗犷

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仍然沿用以课堂教育为主、课下活动为辅的模式,受到教学理念、教学条件的限制,目前仍存在对重点理论进行讲解并死记硬背的僵化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师资短缺问题导致当前仍然是“一对多”“上对下”的传播模式,课堂知识点、环节设计、课外实践活动,均是将班级学生视为一个接受主体,并未对教学进行个性化设计,效率低下的大水漫灌式教育未实现“精准命中”“靶向治疗”,思政教育效率大大降低。

3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策略

3.1构建完善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流程

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政教育虽目标一致,但在具体开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同之处,需要从制度、机制方面予以完善,这样才能实现两者的有效联动。其一,构建健全的领导体制。高校以往在推动教育管理和思政教育融合时存在诸多弊病和问题,关键原因在于各自为政、相互割裂,缺少强有力的领导和协调机制,因此,要将领导体制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建立分管副校长及相关学生管理部门,如团委、学工、后勤、就业、思政、社团等作为组成单位的协同推进工作体系,在学生教育管理层面重点统筹、协调教育管理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相关事宜,并及时处理融合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以完善的顶层设计引领教育管理和思政教育协同推进工作顺利开展。其二,将思政教育工作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办法。以往的日常教育管理之所以片面地采用整齐划一的“一刀切”方式开展,很大程度上在于难以找到有效开展促进学生认知提升的路径和措施,加之各项事务纷繁复杂,因此,在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妥协。如果在学生日常管理办法中纳入思政教育,则可以很好地由内而外开展浸润式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产生对学校开展各项学生工作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而自觉践行各项日常行为规范。

3.2构建数字化、信息化协同推进平台

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的协同推进,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助推。其一,发挥互联网作用,构建网络教育管理平台。教育管理和思政教育融合发展,涉及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业务咨询、职业规划、心理辅导、学风建设、班级建设等多个方面,每一项工作都耗时耗力,如果全部采用线下方式展开,不仅大大增加了工作量,而且相关资料、记录的存档也是一项繁重的工作。采用线上平台开展相关工作,既打破了时空限制,可以更加便捷地开展工作,也借助网络自然留痕的特点,减少了人力记录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二,借助信息化手段营造日常化、多样化的思政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情境。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本校的思政教育、日常管理工作计划、开展情况,并引入各地、各校在思政教育与日常学生管理深入融合方面的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此外,还可以将思政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制作成微视频,借助抖音、微信公众号进行传播,让抽象枯燥的内容更加活泼生动,提升课程和工作的吸引力。

3.3进行高校制度改革,为思政教育主导性与主体性融合提供制度支持

促进思政教育的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结合,根源上是高校制度的改革。首先是教师的评职称制度。评职称要关注教师的全面发展,首先是学术水平能力,看教师有没有发表有影响力的政论文。其次是其教学能力的考核,最后是看教师的评奖内容以及综合发展,进而评价该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否能够评职称。其次是高校要建立相关的思政教育专项资金支持,因为高校思政教育要想进行创新和改革,就要有相应的资金支持,这样才能够使得教师方面进行培训和学习、外出访学、学术交流以及相应的教研活动。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高校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性”的和谐统一。要形成自主创新与资金支持相结合。目前,北京和天津的高校对于思政教师发放专项津贴开始进行试点,如此一来,对思政教师高要求及高质量的提升,才能够得以实施,进而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升级。

3.4加强教师培训,提升育人水平

为更好发挥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需要教师具备相关的技术和教育能力。因此,应加强教师培训和支持,提供新媒体赋能的教育技术培训,帮助教师熟练掌握相关的技术工具和教学方法。同时,还要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创新,分享教育资源和经验,形成合力。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是保障新媒体赋能高校思政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只有教师具备了相应的能力,才能有效指导、引导学生,实现赋能效果的最大化。在实践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或部门。高校可以建立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或部门,负责教师培训的组织和实施。该机构或部门可以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讲座、研讨会等形式的培训活动,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第二,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培训。高校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参加与新媒体相关的培训。这可以包括奖励措施,如给予参加培训的教师额外的教学奖励或者评优等。

加强教育管理领域的老师提高教育管理的理念和思想,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培训和指导,作为教育管理的老师,首先要明确教育管理服务学校教学,而思政教育是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培养高水平现代化人才的生命线,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所有的教育管理和思政教育活动,终究要归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上来。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全过程,打通学生教育管理和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搞好教育、管好学生,这是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

结束语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有侧重,实现内外部联动是深入推进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要深刻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在开展教育和管理活动中加强二者的联动。针对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各自为战、彼此割裂的现状,探索学生教育管理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方法尤为重要,可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水平,促进高校教育管理方式的变革,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跨越式提升,对建立优良学风和校风,引导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而奋斗的信念。

参考文献

[1]郭楠楠.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效融合的创新性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01):70-72.

[2]李向玲.推动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2):93-94.

[3]张启才,李姣.浅谈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5):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