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脑栓塞及脑出血的区别,康复治疗尤为重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9
/ 2

脑梗死、脑栓塞及脑出血的区别,康复治疗尤为重要

王晓芳

山西省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 山西长治 046000

引言

大部分人认为,脑梗死、脑栓塞及脑出血都属于脑血管疾病,只有中老年人容易患病。但近年来,此类疾病的发病人群正趋于年轻化。虽然这些疾病的发生都与脑血管堵塞或狭窄有关,但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现通过本文介绍,希望能帮助大家加强了解。

一、脑梗死、脑栓塞及脑出血有什么区别?

(一)脑梗死

1、定义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进而对局部脑组织造成损伤,使其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等现象,最终引发神经功能受损,造成脑梗死。

2、致病因素

脑梗死的致病因素有很多,由于患者本身患有慢性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都可能会导致其大脑局部血管狭窄或阻塞,进而引起脑部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最终引发脑梗死。血管畸形也是引发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各种疾病及其它因素刺激可能会引起患者脑部血管堵塞、狭窄,使其出现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液循环出现障碍甚至出现血流中断的严重情况,最终引发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除了以上两点外,心源性梗死也是脑梗素的重要致病因素,如果患者有过房颤史或先天性心脏病,也有可能会造成患者急性脑梗死。除了这些常见因素外,夹层动脉瘤、血液成分异常等原因都有可能会造成脑梗死,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3、症状表现

脑梗死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有很多,具体的症状表现与患者脑部受损伤的位置上、脑缺血性血管顺畅程度、血液循环受阻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在发病前是否出现过其他身体异常反应等因素有关,一部分患者在脑梗死早期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甚至看东西出现重影及说话舌头捋不直、语言功能障碍、流口水等头面部异常反应;另一部分患者在脑梗死早期可能会出现一侧肢体发麻、单侧感知能力下降、肢体无力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行走造成严重的影响;除了以上两种常见的症状表现外,当脑梗死病情持续发展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身体其他重要器官并发症,引发肢体瘫痪或意识模糊,严重者可能会发生进行昏迷甚至死亡的现象。

(二)脑栓塞

1、定义

脑栓塞就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液中形成不溶于血的异常物质,随着血液循环流动对患者脑部血管造成不同程度的阻塞,进而引起栓塞部位脑组织缺血受损,导致患者的血液流动速度缓慢、血压大幅度下降最终使血栓形成。

2、致病因素

脑栓塞主要是由于患者脑血管发生异常病变引起的血液栓塞现象。一般情况下,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的发病率要高于其他人群,也是引起脑栓塞的重要原因。长期高血压史不仅容易引起患者心房颤动、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还会增加脑栓塞的发生几率。糖尿病和高血脂也是脑栓塞的常见致病因素,二者都会增加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进而增加了脑血管堵塞的几率。除此之外,肥胖、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酗酒等都是脑栓塞的常见致病因素。

3、症状表现

脑栓塞患者的常见症状表现有头面部位一侧及手臂一侧突发性麻木、无力,严重者甚至会出现面部神经障碍及行走困难等症状,最终引发患者瘫痪。大多数脑栓塞患者在临床上症状较轻,但是在大脑前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发生阻塞形成局部脑梗塞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及颅内压力增高等现象。如果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血栓,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症状。

(三)脑出血

1、定义

脑出血是一种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常见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是一种常见的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疾病。根据脑出血的发病原因可以将其分为原发性脑出血和继发性脑出血。

2、致病因素

脑出血的致病因素有很多,通常情况下和颅内血管畸形、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液病、冬眠瘤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在日常活动中突然发病。除了以上因素外,身体肥胖、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等因素也会增加脑出血的发病几率。

3、症状表现

脑出血患者前期通常不具备明显的症状表现,但是其具有发病迅速的特点。通常在患者发后几分钟到几小时内会出现脑出血的典型症状比如意识模糊、行走障碍、头部剧烈疼痛、偏瘫、语言功能障碍等症状。脑出血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尤其对于中老年患者生命安全具有严重的威胁。

二、怎样进行肢体康复?

(一)坐位平衡训练

由于患者长期保持同一姿势卧床修养,容易使肢体受到影响。因此,想要恢复患者的正常行走功能首先就要进行坐位平衡训练。第一步要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使患者屈膝依靠背架的支持坐在床上,然后引导患者在去除支架后,将双腿自主放在床侧。通过坐位平衡训练能够使增强其躯干肌肉力量及坐位平衡能力。

(二)站位平衡训练

当患者进行站位平衡训练时,护理人员及家属应该帮助患者站立或借助物体支撑起身体重量。在患者进行站位平衡训练时,要注意保证其双脚分开三厘米左右,并且由身体健康一侧肢体承担身体大部分重量,然后慢慢转向患侧肢体,并且进行成组交替训练。

(三)行走训练

患者在首次进行行走训练时应该在护理人员或家属的陪同下进行,并且随着病情及身体素质的恢复逐渐加强训练难度,随着肢体力量的增加从别人帮扶行走过渡到自我独立行走。在行走过程中注意对步态的纠正,避免形成异常步伐。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需要拄拐的患者来说,要根据其自身高度选择合适的拐杖。

(四)上下楼梯训练

进行上下楼梯训练时,患者应该先迈出健康一侧的肢体,将健侧脚跨到台阶上然后再抬起患侧脚与另外一只脚置于同一台阶上。下台阶时重复相反动作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下楼时出现紧张心情,可以采取面向后下楼的方式,消除害怕心理。

(五)轮椅训练

部分患者由于病情较重,需要借助轮椅进行日常活动。因此,在轮椅训练中需要借助护理人员及家属的帮助,由护理人员站在患者轮椅后方并用手控制轮椅活动,由家属帮着患者坐到轮椅上然后将手闸挂上,使患者逐渐掌握轮椅的使用方法。

三、怎样进行语言康复?

一些患者在患病后会出现语言功能障碍,由于无法和其他人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痛苦的情绪,长此以往容易形成心理问题。因此,对于这些患者来说需要及时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细致的了解,引导其将想要表达的内容慢慢说出来。并且使患者尽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除此以外,家属应该给予患者充足的陪伴和理解,帮助其尽快恢复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并且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在和其进行语言交流时,要给患者留够充足的大脑反应时间,使用各种方式对患者进行鼓励,帮助其尽快恢复语言能力。

四、如何进行合理饮食

合理的饮食方式是脑梗死、脑栓塞及脑出血患者的重要治疗及护理方式,患者要保持饮食清淡并且营养营养均衡,减少刺激性生物及生冷辛辣食物的摄入。多吃纤维素丰富的水果蔬菜,多补充身体所需基本营养。多吃优质蛋白和优质脂肪,以鸡蛋、牛奶、精瘦肉为主,减少肥肉及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而且能够增强其身体抵抗力及免疫力。

结语

总之,无论是脑梗死、脑栓塞还是脑出血都有可能会对患者造成影响,甚至对其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人们有必要提高对此类疾病的重视程度,掌握其康复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