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2
/ 2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康小凤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特殊教育学校  033600

摘要:数学是小学的重要学科,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和反馈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和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数学作业设计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兴趣和创造力,导致数学作业成为一种负担和形式。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态度和感受也越来越消极和抵触,影响了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如何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使之更符合新课标理念,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当前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数学作业;优化设计;小学数学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入解读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以学生思维、能力、素养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设计多种形式的学科作业,如,“互动型”作业、“层次型”作业等,同时也要处理好作业与各教学环节间的联系,提升作业的深度与广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以此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加快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育人任务。

1优化作业设计理念,完善作业引导

利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整体的作业布置,可以充分发挥作业的基本作用,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一方面,在教学引导中,教师要充分明确数学作业布置的重要作用和基本价值,不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在课后复习具体内容,也要结合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向,使学生自身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对“认识钟表”一课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以认识钟表、认识时间点为主,而不是简单地记忆时针、分针、秒针的具体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基本条件,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合理地对数学作业量进行规划,使学生既没有抵触心理,又可以主动地完成各项作业,使教学引导作用能够全面发挥。

2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生探索世界的欲望较强,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能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学生更倾向于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行探索,这与学生的表象观察结果是一致的,并且与教材上转化成长方形进行推导不冲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这一想法为契机,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学生会发现底是波浪线状的,不能直接套用公式计算。此时教师出示等分成8份、16份和32份后的拼摆图形让学生观察,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学生会想到“使底变成线段就好了”“圆等分得越多,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则更接近于线段并且越接近长方形”,由此产生把圆继续等分下去的愿望。然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等分的结果,使全体学生通过观察进一步提升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初步感受极限思想。思维的发展需要持续的思考和探究,学生的思路打开后,继续探究的欲望就更强烈。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笔者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继续探究如下问题:“圆形还可以转化成哪些图形?还可以如何计算圆的面积?”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想要通过自主思考得到答案,以获得学习成就感,同时锻炼思维。在探究中,学生把圆转化成了梯形、三角形等,当遇到拼成的近似图形底不是线段时,他们就会利用极限思想进行探究,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将圆转化成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能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又能在无形之中发展数学思维,体会到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科学探究的严谨性。数学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对于数学本质的理解和掌握,这样的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可以鼓励学生发散性地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调动多种感官,把学生推向思维活动的前沿,能够使学生的数学眼界得以开阔,数学发散性思维得以形成。

3分层次布置作业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数学教师要摆脱固定的教学模式,加强分层教学,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在数学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不仅要保证作业的难度适宜,还要考虑题量的合理性,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不同的天赋、不同的知识储备量和不同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作业,让不同的学生共同进步。教师可以将作业分成基础、提升、拓展三个层次,在分配任务的时候,教师要给基础层的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公式和计算;中等层次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些相对比较难的任务,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对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思维拓展题,拓展思维。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对家庭作业的需求,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创新和优化作业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置身于题目当中改善原本作业内容设计较为单一的问题,增强题目的新颖性和设计方面的巧妙性。在对题目进行设计时应该注重由浅入深,确保题目层次清晰,语言表达较为简练,能够使小学阶段的学生读懂题目所要表达的含义。教师还应该注重数学核心概念的输出和掌握,从多元化的角度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考查,而不是单一的知识点,将重点放在知识点的整合方面。这样可促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对问题进行层层剖析,解答出每一层面所需要运用的知识点。教师还需要注重表征形式,考查内容不仅仅按照算式的方式表达,还应该利用涂、写、画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数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灵活性,促进思维的良好发散,增强数学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能够充分调动自身的感官,并应用在数学问题的解答上面。从注重结论到注重过程,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公式进行良好推导。从注重知识转变为注重数学能力的获得,获取信息能力、几何直观能力等等利用各种表征形式得以体现出来。通常情况下,实践性作业会根据其具体内容划分为操作型、探索型、调查型、应用型、积累型等等。

5设计“应用型”作业,培养学生建模意识

作业的目的在于能力、思想的发展。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应用型”作业,帮助学生发掘问题并进行思考和实践。例如,教师可以在讲授完“小数”知识后,布置“应用型”作业。如,在周末和家长一起去超市购物,记录商品的价格,然后在课堂上一起计算总共花了多少钱?100元能购买多少件商品等。这样的作业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和数学素养,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也可在布置应用性作业前,设计调查类作业,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为学生思维发展奠定基础。以“统计”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节约用水”的调查作业,让学生收集家庭一个月的用水情况,并绘制相应的表格来记录数据。随后,学生根据数据计算出月用水的平均数,并深入分析用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哪些生活习惯导致了用水浪费等。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还要提出相应的节水改进建议,完成节水计划的制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并在实际案例、生活问题的引导下探寻解决方法,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素质水平的个性发展。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进一步重视作业设计,在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探索更多的作业形式,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作业设计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张艳.基于小学数学进阶作业有效设计研究[J].理科爱好者,2022(6):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