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规则 行为定方圆——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规则意识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6
/ 2

心中有规则 行为定方圆——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规则意识的培养

叶卫胜

开化县北门小学

【内容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适应未来生活至关重要。然而,在教学中往往被忽视。教师可以立足道德与法治教材,梳理出规则教育,运用多种方法引领,树立学生的规则意识。让规则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规则意识  培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阶段是学生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社会生活的适应至关重要。然而,在教学中往往被忽视,我们发现很多同学淡漠规则,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的影响;有些学生只是怕受到惩罚而遵守规则,内心上却不认可;有的没有老师同学的督促就会忘记规则等现象。因此,教师要依托道德与法治教材,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变得尤为重要。

一、研读教材,紧扣规则教育

纵观《道德与法治》教材,发现教材将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作为一个重点内容。在十二册教材中有关规则教育的主题共 49篇,占总主题数的 31.81%。每一册教材中都蕴含着规则教育内容,呈螺旋上升趋势,我们教师要研读教材,紧扣规则教育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与发展。

(一)生命安全规则

教材中生命安全规则教育内容主要涉及交通安全、自然灾害防护、卫生食品安全、防触电等各类规则。其中低年级主要侧重于交通安全则和保护自身安全规则,如《上学路上》《别伤着自己》《玩的真开心》《安全的玩》4 课;中年级侧重于交通安全规则、自然灾害防护规则,如《生命最宝贵》《安全记心上》《心中的“110”》3 课;也重视个体健康保护规则意识,如《健康看电视》《网络新世界》2 课;高年级重点涉及生命健康规则,如《主动拒绝烟酒和毒品》1 课。可见,教材中生命安全规则教育遵循从防止外在侵害转为防止自身内在侵害的规律。

(二)校园规则

教材中的校园规则教育涉及校园常规、值日生常规、班级规则和课堂规则

等。一年级侧重校园常规与课堂规则教育,如《校园里的号令》《课间十分钟》《上课了》《我们爱整洁》;二年级侧重班级规则和值日生常规教育,如《班级生活有规则》《我是班级值日生》;教材中校园规则教育内容遵循从课堂—课间—师生交往—管理班级—管理课后活动的逻辑主线。

(三)公共生活规则

教材涉及游戏规则、爱护公物、公共卫生、公共秩序规则等。一年级侧重

于遵守游戏规则,如《我想和你们一起玩》;二年级侧重公共秩序规则,如《这些是大家的》《我们不乱扔》《大家排好队》《我们小点声》;三年级侧重公共生活、秩序和爱护公物规则,如《我家的好邻居》《大家的“朋友”》《生活离不开规则》《万里一线牵》;教材中公共生活规则教育内容遵循从伙伴间的小范围规则到公共场合规则,从家庭小范围规则到国家多民族、国际多国间人们交往规则的设计规律。

(四)环境保护规则

教材从植物、动物、生态等多方面让学生去接触和亲身感受自然,从中了解

保护环境的真谛。一年级侧重于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如《风儿轻轻吹》《花儿草儿真美丽》《可爱的动物》《大自然,谢谢您》;二年级侧重环境保护规则教育,如《小水滴的诉说》《清新空气是个宝》《我是一张纸》《我的环保小搭档》;四年级侧重环境保护规则,如《低碳生活每一天》中;六年级侧重培养保护地球的规则意识,如《地球 —— 我们的家园》。教材中环境保护规则教育内容设计遵循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了解自然—喜欢自然—关爱自然的逻辑主线。

二、方法引领,树立规则意识

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领学生逐渐树立起规则意识,让学生把遵守规则和规范行为变成自觉行动。

创设良好情境,感知规则

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够让学生从情境中感知规则,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以班级民主生活为主线,由《选举产生班委会》和《协商决定班级事务》两课组成,旨在让学生懂得遵守规则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每个成员的权利,对维护公共生活有序开展有重要意义,从而提升民主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民主参与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中创设班级情境,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来组建班委会,建立起班级规则,让学生切实感知规则,形成规则意识。同时,我借助学校要组织一场秋游活动,我让学生们共同商讨,一起制定合理的规则来保证秋游活动过的充实有意义。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逐渐培养了自主管理和责任意识,在规则的制定中感知规则在集体活动中的重要性,同时同学之间平等互助的集体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立足生活实际,发现规则

教师要立足生活实际,选举真实的生活案例来说法,发现规则。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晦涩的“法言法语”,将其转化为“童言童语”,还能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引发他们知法、守法,提高规则意识。

如:教学二上《我们不乱扔》时,课前我让学生们当一名“小小观察员”,观察身边的环境并用照片记录,写下感受。课中,让孩子小组交流。孩子们有了亲身观察与体验,感受到干净整洁的环境带给人舒适感,肮脏杂乱的环境令人不愉快,我们要做到不乱扔。那么,垃圾该怎么扔呢?教学这一环节时,我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讲述自己在学校、家里、公园里等场所,是怎么扔垃圾的。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大致都能讲述垃圾的两种投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除了这两种垃圾以外,还存在着一些垃圾。紧接着我播放视频拓展生活中的垃圾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为了让孩子明确垃圾的具体分类,我创设生活情境,将垃圾实物卡片发放给每个小组,让组员分一分,学生们在生活情境中兴趣盎然,明白不乱扔。最后,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做好环保宣传员,带动身边的人也做到不乱扔,共同维护美丽大花园,不乱扔垃圾是每个人自觉遵守的规则,也是每一人的责任。

)落实知行合一,形成习惯

对于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刚刚步入校园生活,很多的规则都不太认识和理解,那我们教师需要多加强化练习,促进知行合一。

如:执教一下《我想和你们一起玩》一课,为了让孩子们体验与伙伴一起玩的愉快,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以及与伙伴们玩耍时遵守一定的规则。我特意设计了一个《投球》游戏。学生们自由站成两排,让学生们观察,这样开始游戏是否可以。学生说出人员不均匀。调整好队伍后,请学生读一读游戏规则。明确游戏规则后,两组队员纷纷跑向台前投球。学生们在游戏中收获了快乐。但问及哪一组队员是冠军时,孩子们纷纷说出对方有些人踩到线犯规,忘记规定的拍手动作等等。看来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是很强烈的。因此,在孩子们的强烈要求下,我们又开展了一轮,孩子们这回牢记规则,用实力证明小组能力。整个课堂活跃,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明确凡事要遵守规则。

综上所述,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中规则教育的编排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规则因素,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感知规则、发现规则、反思规则、践行规则,从学生特点出发,设计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丰富道法课堂,促使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

参考文献 :

[1] 卢惠姗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J]. 亚太教育,2019(08):21.

[2] 何艳芬 . 小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路径探赜 [J]. 新课程研究,2019(07):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