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6
/ 2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林献忠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广东 深圳 518055

内容摘要:本文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和就业市场需求,对高职教育体系中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详尽的阐释和数理分析,揭示了当前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为高职教育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向。讨论了高职教育背景下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实际情况,使其在积极面临就业市场竞争时,拥有更明确、更具针对性的方向和方法。进一步通过探讨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路径,提出了一套新的、更适应就业市场的提升策略。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分析了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路径的实际效果,并对此提出了科学、客观的评价和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斯蒂格勒认为21世纪为超级工业社会的时代,经济要素的快速流动,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人们面临着更高的就业竞争压力[1]。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这其中蕴含的就业压力不容小觑。他们在就业市场上不仅要面对国内具有同等学历的竞争者,还要面对国际间的就业竞争。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已经成为了教育界与社会各领域关注的焦点。随着科技的逐步发展,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方式也在不断更新,而找寻最优的方式则是这一领域持续研究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定义和内容

基于现代教育理念的视角,我们可以先从理论上开始对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分析仔细推敲。理论分析的起始点往往来源于一个简单而核心的问题:什么是就业竞争力?如何去衡量这个竞争力呢?这是我们在探讨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路径之前需要关注的首要命题。在大体上,就业竞争力可以视为一个由多种元素构成的包络体系,其中涵盖了个人的专业技能、自我素质、经验背景等诸多因素。更为具体的,就业竞争力还可被进一步细化、量化为具备是否顺应职业市场趋势、是否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是否能有效规划职业生涯等多个维度[2]。理解了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后,我们可以利用相关评价指标对就业竞争力进行更深入的剖析。

就业竞争力通常被定义为个人获得并保持就业的能力,它是个人职业成功的核心因素之一,是个人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指标,其具体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个人素质、专业技能等方面。具备较高的就业竞争力,就意味着该人才能在众多独特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被求职单位选择,实现自已理想的职业生涯。

就业竞争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个人素质,专业技能。基础知识是构建个人竞争力的根基,包括基本的语文、数学、逻辑等学科的知识,这些都是整个职业生涯的基础。专业知识则是个人在职业上发展的主要资源,它包括专业基本理论、专业操作技能、专业实践和专业素养等。个人素质是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维度,包括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健康素质等方面。专业技能则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独特的职业选择而获得和发展的特定能力。

二、就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设计

评价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需要有一套科学而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4]。这个体系应该能全面地对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评价,而不仅仅是某个方面的能力。具体来说,一个好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核心维度(见表1):

表1.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维度

包含内容

基础知识

语文,数学,逻辑等基础学科的知识

专业知识

专业基本理论,专业操作技能,专业实践,专业素养等

个人素质

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健康素质等

专业技能

专业操作技能,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

基础知识是衡量学生在基础学科上的掌握程度,一般通过学生的学分和成绩来评估。专业知识是衡量学生在专业学科上的学习成绩,通过专业课程的学分和成绩,以及实习纪实、创新项目等方面进行评价。个人素质评估的是学生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健康素质,一般通过专业素质测试和心理健康测试进行评估。专业技能主要是衡量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一般通过专业证书考取和实操能力测评来进行评估。

简而言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套全面、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状况,观察他们的长处和短板,进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路径探讨

1.场景模型设计

为了使得研究结果能借助更明确的视角和具体可行的应用场景,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跳出了以往的束缚,我们便设计了一套独特的场景模型。这个模型依托于就业市场中实时变化的条件,将高职学生与就业市场的匹配情况进行极其详尽的分析和讲解。如此一来,能够更直观、更具像的指出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同时也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找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和路径。

我们的场景模型以高职学生为主角,以市场需求为背景,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最终目的。我们希望通过紧紧关联的因素联系,深化分析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力量,以及他们在具体场景下发挥的作用和效果。特别是,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有关提升就业竞争力的讨论落地,使之在对策研究和选策决策的过程中,起到更实质性的作用。

在考虑场景模型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将职业能力,专业知识,时代素养,以及就业需求等多元因素相结合,是这个模型的关键。以此为依据,我们对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专业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人文素养和专项技能,以及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反馈敏感度。

在考虑这五个因素时,我们应该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的个体。因为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只有充分理解和考量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我们才能是整个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在具体的就业场景中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这就是我们想要构建的场景模型,它将作为指导我们接下来探讨就业竞争力提升路径的基础。

2.就业竞争力提升路径规划

(1)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我们一直认为,在一个职业领域中,实际的职业技能是一个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竞争力所在。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拥有一定职业技能的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尤其应该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2)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类似,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也是决定其在就业市场竞争中能否取得优势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处事的规范性,行为的准确性,习惯的良好性,使他们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3)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在当前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只有那些懂得创新和创造的个体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并称霸市场。我们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科学研究素养、创新创造意识、批判和思考能力等。

(4)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项技能。我们认为,一个丰富的人,不仅要有硬实力,还需要有具有灵活应变的软实力。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项技能,让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5)提升学生的市场环境适应能力和反馈敏感度。这是一个重要的逆向因素,它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时代敏感度,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反馈敏感度。

(6)建立有效的师资队伍和教学体系。这是我们所提出的路径中的一个重要的支撑,只有拥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和科学的教学体系,才能保证上述路径的有效执行和高效实施。

通过对这些路径的深入探讨,我们希望找出一种最优的、最具竞争力的提升途径,使得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中获得必要的竞争力。

综合上述,我们期待着关于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的深化与拓宽,以使我们的职业教育更加科学化,使我们的高职学生更具竞争力,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公正合理。在这个过程中,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和挑战,我们都将满怀信心地向前迈进。

本文为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校级重大教研项目《深职特色质量保证体系建构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项目编号:702231005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贝尔纳·斯蒂格勒.人类纪里的艺术:斯蒂格勒中国美院讲座[M].陆兴华、许煜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110.

[2]王荣霞.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北京教育(高教)[J]. 2023(08)

[3]陈建伟.以高质量实习促进大学生就业[N].工人日报,2023-04-10(7)

[4]安建良.职业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研究.山西市场导报[N].2023-09-12(09)

[5]滕稳稳、杜宏博.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J].高教学刊. 2023,9(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