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低段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9
/ 2

双减政策下低段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探究

汪伟玲

萧山区瓜沥镇光明小学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在关注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倡导双减的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的环节,我们发现课后实践内容脱离生活,课后实践过程过于单一,课后实践评价浮于表面等问题。作者在教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上,通过多维度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双减   课后实践  实践提升

课后实践是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点。其目的是通过完成能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领域,增强学生创造能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进而陶冶情操,以适应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需要的课后实践活动。《浙江省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21版)》也明确指出“根据学习主题需要,布置行为训练、资料收集、调查、阅读、访问等课后延伸活动或实践作业”。

借着“双减”政策,本人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后拓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依据教学主题,设计开放性、实践性的课后拓展作业,帮助学生拓展道德认知,锻炼提升生活能力等等。

一、课后实践作业分析

以前,由于学生课业繁重,我们的课后实践作业常常浅尝辄止,在课后实践实施时常常会出现课后实践内容脱离生活和课后实践过程过于单一等各种问题。

1.课后实践内容脱离生活

现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不少教师所设计的课后实践作业目标过高。教师在设计课后实践作业时,眼睛只盯着课本,常常拘泥于教参中的教学设计,严重脱离孩子生活,未从学情出发。教师布置华而不实的课后拓展作业,孩子们没有自身的生活经验,无法完成。

2.课后实践过程过于单一

道德与法治课程特别注重“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以及付出努力的程度”,课后实践作业本身就是需要正确的引领和多种激发与唤醒,使其成为学生践行道德认知、道德体验与情感,内化课堂所学的过程。

3.课后实践评价浮于表面

评价反馈可以说是道德与法治的重点环节,课后实践作业评价重在“导行”,促进知行合一,评价过程就是孩子成长的过程。“课后实践”是许多教师的一个环节,但是很少进行指导与检查课后开展实践活动,也没有反馈与评价,导致课后实践成为形式。

二、多维实践过程

新课标评价建议指出:“坚持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学生知行合一。要坚持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与构建。”

1.走进社区生活,创建现场式实践

在道德与法治实践中,我们在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时,还应引导孩子走出学校,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做一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例如在教学“可亲可敬的家乡人”这一课中,我们调查并且采访了身边人——警察、交警、环卫工人等,然后写下自己认为的可敬的家乡人,上榜理由还有发现途径。这一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孩子们尊重劳动者,发现劳动者的美从而树立学习劳动者的优秀品质,以达到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2.创新发展型实践,提升实践能力

创新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教师设计多样化的自主型作业,不采用众化模式,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创新型实践作业。而螺旋上升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在开展拓展实践作业也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资源,思考自己的人生,展开分析和探究,提升自身道德修养。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得到兼顾,作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泥于一种。比如一年级上册“我们的校园”这一课,我布置课后实践作业时让实践能力欠缺一点的孩子寻找校园内的指示牌并画出来,让实践能力强的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创一种校园内还没有的指示牌或者标语。这一活动设计让孩子们更快适应校园环境同时也让他们知道在相应的场所做出相应的事情。

3.分享实践日记,融合多方经验

新课标在道德修养教育给了我们教学提示:“围绕“成长中的我”开展写日记和交流活动,不断发现总结自己在生活与学习中的成长和进步。”因此,课后拓展作业中我们引导孩子们以记日记的形式,认真记录、回顾、总结自己的道德实践经历,并且通过分享展示,实现“自身经验”和“他人经验”的碰撞与融合,更好地实现道德成长。

例如一年级下册“干点家务活”一课中课后拓展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为家人干点家务活并且写下感受。在作业展评中,很多小朋友都拿着日记向小伙伴分享自己的感受。这一项实践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也是爱家人的方式和途径,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4.展示实践现场激发自主实践

新课标指出:“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而课后实践作业就是学生的隐性课程,是道德与法治实践的过程,我们将再现其道德成长“现场”,通过展示、评选,分享快乐,是实现经验碰撞、整理和提升的重要方式。例如在二年级上册“快乐过新年”一课中,我们在教室里热热闹闹地过了一个新年,在课后孩子们纷纷拿着自己制作的春联,灯笼等新年吉物来找拜年。之后我们还设计了一个寒假中需要完成的课后拓展作业-一分享新年风俗在班级群中·有的孩子分享了新年食品,有的分享了新年风俗等。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分享并体验了不一样的新年,家长为孩子提供了多样化的展示平台,我们通过展示、评选,引领孩子们感受春节习俗,品味年韵,重温春节喜庆团圆的氛围,在传统节日和传统美德中历练自身的道德修养。

5.适时实践指导促进知行合一

课后拓展作业是课后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实践的过程,我们在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时还要进行适时的指导。当遇到困难时就需要我们思政教师积极提供讯息和策略,尽自己的一切告知学生更加全面的讯息和素材,不吝啬自己的资源,提供合理的解决办法。

三、成效与反思

自从这一系列策略运用于课后拓展作业之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点燃了学生思维火花

课后实践作业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一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形成更好的道德认知。

2.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到好处的课后实践作业,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开展课后拓展,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知识运用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提升了学生道德修养

在道德与法治课后拓展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设置议题, 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和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涵养必备品格,增强规则意识,发展社会情感,提升关键能力,使他们在感悟生活中认识社会,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提升了孩子们的道德修养。

4.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成功、良好的课后拓展设计和实施,首先需要教师有强烈的主导意识和积极发散思维。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淬炼,这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挑战。通过实践,我逐渐能够有意识地根据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富有层次地设计角度新颖、启发性强的课后拓展作业,做到真正优化课后拓展作业。在课后拓展评价环节,我也会依据课程标准紧紧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平时,在听课学习时,我也开始注意授课教师的课后拓展方法,关注其他老师的课后拓展作业,并扬长避短,不断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陈志英:《立足课内 延伸课外——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方法谈》 期刊网,  2020.09           

[2]娄龙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的特征及设计实践》中小学德育,202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