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爷白爷黄爷:三迁修道场 落户回龙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9
/ 2

黑爷白爷黄爷:三迁修道场 落户回龙鼻

李广义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有个堂妹,生了三个形状各异、性格差别极大的孩子,老大,浑身乌黑,透着亮光,生性顽皮,叫黑娃儿;老二,白瓜耳净,浑身上下玲珑剔透,性格温柔得像个二八佳人儿,叫白玉儿;老三,黄脸大个儿,身强力壮,十分好动,叫黄三儿。在当地虽然也是名门望族,但都看金钱如同寻常物,谁也不高看一眼儿,但他们不但从不欺负贫穷的邻居及他们的孩子,而且看邻居谁家有了困难,他们都乐于帮忙。

常言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尽管东海水域辽阔,但与整个九州天下相比,还是微不足道的,为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东海龙王就让他的这三个外甥到外面闯一闯,以便将来有所作为。于是,便出具了通过九州四海的各种官凭路引等文书后,让他们择日出行。

老大黑娃儿、老二白玉儿、老三黄三儿弟兄三个经过一百多年的游荡,历经无数次的险滩暗礁,历经无数次的同类相残,躲过了无数次的追杀驱赶,才游到想得天下势必所得中原地带的淮河。在淮河里游荡,虽然没有长江那样的波澜壮阔,但在淮河了他们不仅感受到中原水域的温馨淡雅,也感受到同类的和蔼可亲。

“淮河里虽然很好,但这里依然不是咱们的长久栖身之所。”老大黑娃儿说,“淮河水虽然流速很平缓,但还是向东流,我们逆势而上啥时候也找不到一个栖身的地方。这样不利我们栖身修行。”

“哥哥看我们该怎么做才好呢?”二白玉儿、老三黄三儿同声说,“大哥那个意见,我们俩听您的。”

“想过去这一百多年,我们居无定所,虽然游荡了不少名山大川,但对我们修道没有多大的帮助。”老大黑娃儿说,“依我看,咱们找个僻静的地方,我们在那里才能修身养性。”

“我们上哪才能找到这样的地方呢?”二白玉儿、老三黄三儿问道。

“慢慢寻觅吧。”老大黑娃儿说,“既然我们已经游荡了一百多年才悟出选择僻静的地方修行的道理,我们不惜再用几十年来寻找适合我们修行的道场。你们没听说,孟母择邻而居的故事吗?”

“没有。”弟兄两个摇摇头达到,“大哥给我们说说呗!”

“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叫梦珂的大学问家,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他母亲为了把他培养成一个有出息的人,曾经三次搬迁。”接着,老大黑娃儿,就给两个弟弟讲起了孟母三迁的故事,一次, 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说完这个故事,两个弟弟点点头,接着,老大黑娃儿语重心长地说:“环境对人成才很重要,但对我们修行更重要。梦珂有他母亲在身边,我们的母亲据我们有千里之遥,选择良好的环境就不能指望我们的母亲,需要我们自己想办法。”

就这样,在老大黑娃儿的带领下,两个弟弟,又经过数十年的游荡,才游到楚国地盘里的鲖阳镇(今临泉县鲖城镇,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属楚国,归汝南郡管辖)里鲖阳湖,这里虽然没有名山大川,也没有碧波千顷的胡波,但这里原来楚国都城,远离郡所,人口稀少,方圆几十里的水面足够他们栖身的,再说这里主要十分僻静,人们也不常来打扰。所以,他们就在这里找个居舍定居下来。由于他们是带着东海龙王的官凭路引来的,这里的龙王对他们也很客气。就把他们修炼的道场安排在离龙宫不远的地方,一来,这里的同类不敢轻易招惹他们,二来,有点啥事,龙王也方便照顾他们。就这样,一呆就是二百多年,别看这短短的二百年,他们修行的功业大有长进。

本来他们打算长期在这里待下去呢!可不曾想,一次的大的地震,把龙宫给震倒塌了,龙宫自家人居住的地方就成了问题,虽然没有赶他们走,但他们体谅鲖阳湖龙王的难处,就主动提出离开了,鲖阳湖龙王,告诉他们:“离鲖阳湖三十里,刚经历过地震形成的一个方圆三十多里的三丈坡,那里也比较安静,也是本王管辖的水域,你们到那里去吧!”于是,鲖阳湖龙王从腰间掏出自己的碟子(类似今天的名片)交给老大黑娃儿,“一路有谁为难你们,拿出来就万事大吉了。”接过碟子,弟兄三个躬身鲖阳湖龙王道别,半个与的功夫,来到三丈坡的中心地带,就是地震前老姜家的老宅旧址,地方虽然很大,这家是姜子牙的后代,他们祖上是封神的,封的都是人类,陆地上的怪类,不论各界的神,都是先成人,斩将后才能封神,而是老大黑娃儿、老二白玉儿、老三黄三儿弟兄三个的道行还远远达不到这个程度,斩了别说封神了,恐怕连之前几百年的修行都要付之东流,在这里只逗留了两三个月,就沿着后来的留鞍河向西而去,经过傅家坡、小湖泊做为暂时的栖身之所,因为傅家坡只是地洼,如果遇到干旱的年份,很少有水,找不到合适的藏身之地,小湖泊倒是一个好地方,没想到,在他们不远的地方有个毛庄(猫与毛谐音)那里的猫有事没事都往余庄(余与鱼谐音)来,那里的鱼就往胡坡跑,往往前脚刚到,猫就跟上来了。猫和鱼的对头,别说不认鲖阳湖龙王,就是东海龙王的账它也是理不理的,这里更不能长呆。正当他们为修行道场犯愁时,鲖阳湖龙王告诉他们,往西再行五六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葛坡湖,不远的地方是老鳖胡,这里都比较安静,并且给他们在东来杨河、北来大(黄)港、西来小清河三河汇集的地方,有两道暗洞,往西直接通到小南海儿,往东经过杨河、胡坡、留鞍河、鲖阳湖、泉河、直奔淮河,再往东到长江,顺江东流直到东海。

他们弟兄三个听罢,万分高兴,向鲖阳湖龙王叩首致谢。鲖阳湖掐指念动咒语,顿时乌云密布,不一会儿下起了瓢泼大雨。老大黑娃儿、老二白玉儿、老三黄三儿弟兄三个借着大雨一个悬空打到东海龙王为他们精心挑选的地方。在这里修行了六百多年,终于修成正果,位列仙班。

因此,才有民国二十七年编修的《重修汝南县志》对历史遗址及古迹回龙鼻的专门记载:回龙鼻,位于杨埠北七里许,此处从东来杨河、北来大(黄)港(音jiang)、东北来清水河三水相会冲积而成,回龙状,俗传称黑白黄三爷修道寓所,即(黑爷)火头、(白爷)白鳝、(黑爷)黄鳝。

黑爷、白爷、黄爷修道成仙后,回龙鼻周边数十里,甚至更远的区域,有着特殊的感情,不仅保佑着一方百姓平安,而且利用他们的掌管风雨的权力,尽心尽力回馈乡民,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

作者简介:李广义,男,汉族,祖籍河南平舆,大学文化。原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凤凰网河南中心编辑部主任,华夏文化传媒网执行主编,平舆县前后李楼三所楼《李氏家谱》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