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延续护理对初产妇经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1
/ 2

盆底康复延续护理对初产妇经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效果的影响

杨海燕 张岚 叶露 陈蔺 肖璐 龙梅 淡艳 姜依依 敖娜

泸州市江阳区妇幼保健院 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 观察盆底康复延续护理对经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12月我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妇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比较两组盆底肌力、盆腔脱垂程度。结果 观察组盆底肌力评分显示高于对照组,POP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盆底康复延续护理可改善经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情况。

关键词:初产妇 阴道分娩  盆底康复 延续护理

盆底功能障碍问题伴随人口老龄化现象而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被称为“社交癌”,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乃至社会问题。我国已婚已育的女性中,有近45%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1。 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组由于盆腔支持结构发生缺陷、损伤、退化或功能障碍,导致盆底支持薄弱的妇产科疾病,患者多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慢性盆腔疼痛等 症状,严重损害女性身心健康2。相关研究表明不同分娩方式均可对女性盆底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初产妇由于缺乏分娩经验,分娩时间往往相对较常,经阴道分娩时胎头会依次经过软产道和骨性产道,造成不同程度的挤压和物理性牵拉,进一步损伤盆底支持组织的结缔组织或韧带,使得盆腔脏器解剖结构出现移位或者变化,经阴道分娩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风险3。因此,产妇分娩后需要进行规范的盆底康复治疗以恢复盆底功能。本文研究盆底康复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初产妇经阴道分娩后盆底康复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6月至12月我院初产妇经阴道分娩的产妇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年龄为19-31岁,平均年龄(25.31±2.16)岁,观察组年龄为20-30岁,平均年龄为(25.58±2.2.22)岁。纳入标准:符合女性盆底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4]

1.2 方法 

①对照组 采用麦澜德盆底康复仪 MLDA2 (标准版),进行生物电反馈治疗:排尿后平卧,阴道内置电极片,利用图像,对频率、强度进行调整。共 20 分钟 / 次, 每周 2~3 次;电刺激持续时间 2 ~ 20 s,电刺激间歇时间 2 ~ 50 s,电刺激增加幅度在产妇耐受的前提下控制在 1% ~ 5% 范围内,并指导患者根据屏幕显示的波形做盆底肌纤维训练。2 次/周,30 min /次;采用凯格尔训练法,包括 提肛、收缩肛门等训练,15 - 30 min /次,2 - 3 次/d,直至治疗结束。②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成立由副主任护士师,6名护师成为延续护理小组,由盆底小组长任盆底康复延续护理组组长,成员均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操作技术,学历均在专科及以上。组长对成员进行培训及分工,制定延续护理内容。分娩后到病房进行查房,了解分娩方式、分娩过程、会阴侧切等情况。建立产妇信息档案包括产妇的姓名、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盆底康复运动训练情况、盆底肌恢复情况。出院时向产妇及家属介绍饮食、Kegel 训练,建立微信群,随时在微信群进行交流,每周电话随访1次,以准确了解产妇盆底康复康复情况,出院6个月进行盆底肌力、盆腔脱垂程度评价。

1.3评价指标

盆底肌张力: ①采用会阴肌力评价量表评估,未观察到肌肉收缩为 0 级; 观察到肌肉轻微收缩为Ⅰ级; 肌肉有明显收缩但不完全收缩为Ⅱ级; 肌肉大致收缩完全,无对抗为Ⅲ级; 肌肉收缩程度正常,对抗微弱为Ⅳ级; 肌肉 收缩程度强大,对抗正常为Ⅴ级5。② 盆底手测肌力及 POP 检查,由本院盆底室盆底筛查专科护士进行测评,手检肌力评估 采用 Laycock 改良牛津评分法 (MOS)。异常率(%) = (0 级 + Ⅰ 级 + Ⅱ 级 + Ⅲ 级 例 数)/ 总 例 数 ×100%。 盆腔脏器脱垂分度采用 POP-Q 评分 [6]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1. 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 x ±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等级 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盆底肌力异常率比较[例(%)]

组别

例数

0级

Ⅰ 级

Ⅱ 级

Ⅲ 级

Ⅳ级

Ⅴ级

异常率

对照组

52

0(0)

0(0)

5(9.6)

16(30.7)

15(28.8)

16(30.7)

21(40.3)

观察组

53

0(0)

0(0)

3(5.6)

6(11.3)

7(13.2)

37(69.8)

9(16.9)

2.结果

2.1两组盆底肌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两组干预后盆底肌力评分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 1。

2.2两组POP 发生率,两组 POP-Q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观察组的 POP 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见表 2。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为妇产科常见盆底损伤和缺陷性综合 征,胎儿经阴道分娩时机械性压迫盆底神经及肌肉,可损 伤盆底结构,导致盆底肌收缩力度感下降,引起盆底功能 障碍,产后通常可自行恢复,一些肌肉纤维韧性较差,难以自行恢复至产前状态,致使患者难以自信面对生活,引发一定社交或心理障碍7

因此,产妇分娩后需要进行规范的盆底肌功能康复训练以恢复盆底功能。延续性护理可以保证产妇出院后仍可以得到医护人员科学的指导,让产妇可以有计划、规范地进行盆底肌功能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 王珂,魏勇.产后盆底康复训练的研究现状[J].中 国 妇 幼 保 健, 2013,28(26): 4414-4416.

[2] 陈姝丽,陈晓艳,黄起,等 .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对阴道壁松弛度和性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18,27( 4) : 60 - 63.

[3]张枫,孟海霞 . 顺产和选择性剖宫产和盆底肌肉训练

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妇 产科临床杂志,2019,20( 1) : 42 - 44

[4]朱 兰,郎 景 和.女 性 盆 底 学 [M].3 版. 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1.

[5]胡群芳,吕子珍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科影响因素分析[J] . 中国妇幼保健,2020,35 ( 10) : 1811 - 1813.

[6]焦晨蒙 , 张轶 , 许晨 , 等 . 磁刺激技术在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J]. 结直肠肛门外科 , 2020, 26(6): 664- 668. DOI: 10.19668/j.cnki.issn1674-0491.2020.06.006

[7] 梅慧红,邵晓华 .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调查[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 5) : 569 - 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