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慧”及劳动课程  跨域助推小幼衔接——以一年级“梦想种子博物馆”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5
/ 2

基于“三慧”及劳动课程  跨域助推小幼衔接——以一年级“梦想种子博物馆”为例

坎丽娟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飞龙实验小学 213000

【摘要】劳动课程,是素养时代一项重要的课程,劳动教育作为“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锻炼体质、磨炼意志,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对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采用孩子们喜欢的劳动活动,并借助项目式课程方式,能有效进行小幼衔接,为提升小幼衔接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们结合校本“三慧”项目,加入劳动教育,引导学生以主题化、任务型的学习形式,跨域融合,跨域衔接,在传承与创新中打破文本知识与世界之间的边界,高质量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三慧” 劳动教育 项目式课程 小幼衔接

劳动教育,在培育和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吃苦耐劳的性格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从学前阶段的幼儿转变成一名小学生,这是孩子成长中的一次重要身份转变。小学生,正处于身体与智力发育的关键期。近年,科学合理的“幼小衔接”话题一直都是社会热点问题。然而,无论是家长、学生还是学校,都因为这一问题而绞尽脑汁。两个学段的转变,是童年生活的自然过渡、延伸和成长。作为教师,我们应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养成优秀的劳动品质。

因此,基于我校“绿色智慧”课程的大背景,我们借着小幼衔接的契机,以“种子”为依托,开展“梦想种子博物馆”项目式课程,以此为载体,在稳步实现小幼衔接的途中,不断寻找一种新的衔接方式,并结合我们的探索实践,对小幼衔接教学评一体化方面也获得了一些收获和反思。主要提炼出以下“三慧”策略:

一、“慧”教:依托真实情境,关注身心衔接。

在研究中,我们通过组建项目式课程,跨学科融合整合。结合新课标理念,创设真实情境,以实践为价值取向展开学习。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在军事谋略中善用,对于我们的小幼衔接依然起作用。学前阶段的课程,是以“游戏”为主,涵盖5大领域。同样,小学课程也是五育并举。因此,在充分掌握两个学段之间课程共同点的基础上,构建项目式课程时,我们更能够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实现跨学科、跨领域融合,同时建立真实的情境,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的学习提供主要抓手。

(一)劳动为媒,打开心理之窗。

小学生年龄较小,很少参加劳动,对劳动概念的认知不深,参与劳动的自觉性也相对不足。但是结合学前教育的植物角,我们又可以找到突破口。于是,我们借助五大领域的学习,挑选学生喜欢的形式和活动,满足孩子的劳动欲望,以此来实现小幼的衔接。 例如:

我们设置了参观一次种子博物馆,制作一份种子作品,来一场种子阅读之旅和守护一颗种子系列活动。通过这些综合实践课或者班队活动的时间,带领学生走进“种子博物馆”,在参观中了解更多的种子,在观察中更多地感受到种子的奇妙,并在活动中动手去培育守护种子,体会劳育带来的心理亲近。在活动后,我们会从学生中间挑选一些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典型,然后通过视频、照片、讲故事等方式,开展主题班会的,让更多的孩子分享自己的心得,既实现了教育,更是借助劳动活动实现跨界,直击学生兴趣,打开小幼衔接的心理之窗。

(二)劳动为诺,树立行动标杆。

在“种子”课程中,我们除了开展种子本身的教育教学活动外,还对种子的内在涵义进行了拓展,围绕课程理念:“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分设“慧学篇”“慧玩篇”“慧生活”篇三个篇章架构了课程内容。

以其中的“慧学”种植体验作为劳动教育的载体,给予学生更多亲身实践的机会,比如:水培芽苗菜,守护一颗种子等活动,鼓励一年级的孩子们在种植实践体验课程的实际情境中充实劳动经验,激发劳动教学潜藏的德育价值,孩子们通过分享经验、交流劳动心得、品尝美味成果等方式,不断落实着学习这一任务,进行着任务的分解,化解学习难度,在实践中实现言语和智能的双向生长。所以,依托项目式课程进行小幼衔接,不是孤立无援地唱着独角戏的课程,而是真正实现了小幼课程的有效融合。

此外,我们还设置了家校联系站,利用班级环创、有关节约粮食、垃圾分类的手抄报,引起学生对本次活动的重视,进一步提高学生珍惜粮食的意识。向家长宣传,让节约粮食的重要性走进千家万户,让家长共同参与到节约粮食行动中,形成共节粮的氛围。开展光盘行动班会课,围绕节约粮食的要求,利用班会时间召开一节有针对性的班会。全体学生通过教育活动,主动认识到浪费粮食行为可耻,从而自觉落实光盘行动。每班还设立了小岗位,通过每天小岗位的监督,“实时看,天天查”,监督并督促每个孩子都能够主动珍惜粮食,树立标杆,真正将诺言落于实践,帮助学生们从中寻找榜样力量。

心理和行动的双向奔赴,让孩子们从劳动中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更帮助孩子们认识到了从一名幼儿园的孩子转变为小学生应该有的坚韧、积极的心理态度和行动指南。

二、“慧”学:落实核心要素,转化学习适应。

据相关医学和科学研究表明,大班孩子的集中注意力时间在15分钟左右,一年级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因此,再好的教学,如果时间太长,学生们学得不集中,不专注,也会给教育教学带来影响,除非是他们非常感兴趣,且乐此不疲的主动学习,则可以有效改变这一样态。在本次探索实践中,我们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适应转变作为新的探究点,借以项目式课程学习,引导学生以主题化、任务型的学习形式展开自学、互学,将40分钟的长时段进行了划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劳动牵线,主动学习。

例如:在《守护一颗种子》中,学生通过种植生菜了解了生菜的生长周期,学会如何更好观察、记录生菜的生长过程,在遇到生菜长虫的困惑时,通过结合语文课本《棉花姑娘》这一课的灵感,努力寻找同伴的帮助,家长的协助,教师的支持,自主开展探索学习,孩子们在走访、询问、查阅资料等方式中,解决难题,既增强了对生菜和如何治疗虫子方式方法的认知,同时也加强了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让孩子们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更快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

(二)劳动宣传,合作学习。

在《节约粮食宣传家》活动中,学生还化身宣讲大使,通过合作设计创意牌、拼音宣传语、宣传海报、节粮数字灯牌等方式,提升创造美和发现美的能力。同时,通过活动,孩子们更学会了“独木不成林”,通过合作学习,化零为整,将美体现在生活、劳动和其他行动中,并将文明行动真正践行到生活之中,融汇运用语数等各个学科知识的学习,拓展课堂,学以致用。

(三)劳动拓展,创意学习。

《我是小小绘本家》 涉及语文及美术学科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在种植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绘本创作,其想象力、创造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同时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种子成长的艰辛与不易,更加珍惜粮食。同时也是积极响应“光盘行动”,不浪费一粒米、一棵菜、一滴水,真正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体现劳动教育带来的作用。

可见,细化到具体项目的课程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让学习化整为零,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还给孩子,真正意义上的凸显“学生主体”。此外,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有针对性地完成布置的一系列劳动任务。这样的项目式学习从学生的参与兴趣以及教学效果来看是胜过以往单调的课堂教学的,更是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从学习能力上更加针对性地实现跨越衔接。

三、“慧”评:关注“得”“悟”并进,增自信促提升。

小幼衔接,这是一个项目,也是一门潜在的隐性课程,它不是单一学科形成的水果拼盘,而是各个学科、各课程知识以及各个领域之间的有机融合。通过各个探究点的实践、提炼和总结,能够有效帮助低段教师、学生解决问题,健全小幼衔接的思路,帮助在小幼衔接过程中受阻学生正确面对问题,克服疑题,解决难题,从而建立起一套流程化处理方案,更重要的是,从评价中、感悟中能帮助师生形成正确得小幼衔接的意识形态,正确面对种种状况。

(一)“慧”评增信

例如:在《再生纸种植》实验中,我们针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相应的评价量表,用水比例、种子比例、光照比例等,学生根据量表中的标准先进行实验,并且每一次的实验结果,我们也会设置评价量表,让孩子们记录实验的流程、实验结果、合作情况等,通过自我评价,而后再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最后再由教师进行评价,形成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的评价体系。同时结合评价表教师还可以给予相应的五色花瓣奖励,作为评选“种子学生”的依据,提升学生们的自信心。

(二)“慧”评促改

通过这样有目的性的教育评价体系,孩子们知道,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盲目地进行操作,而应当严格地遵循一系列的标准、要求和原则,对于评价的要求,力求做到易操作、多维度、多元化以及评价实施一体化等。同时,孩子们也会反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在相互讨论中商量新的策略,为改进以及育人导向带来积极作用,以评价促提升。

以上是我们在以一年级“梦想种子博物馆”课题为例下的基于“绿色智慧”项目劳动跨域助推小幼衔接项目探索与思考。其实,无论是关于劳动课程、跨界课程,还是幼小衔接,还是幼小衔接中的心、身、思、意识形态,甚至是师、生、家长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是值得我们去考虑的和研究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始终保持着一份积极探索的信念,坚守着问题导向的研究路径,主动输入,主动研究,及时调整,必然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