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实践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7
/ 2

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实践策略

高洁

喀喇沁旗王爷府学校 024421

摘要:幼儿阶段是启蒙的关键时期,幼儿的年龄较小,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缺乏基本的辨别能力,对礼仪的认知也相对较为有限。此外,受到客观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部分幼儿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一些坏习惯和不文明行为,而想要改正这些问题,就有必要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文章结合礼仪教育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开展礼仪教育现存问题,提出了礼仪教育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礼仪教育;幼儿教学活动;问题;对策;

一、幼儿礼仪教育的现存问题

(一)教育观念不科学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幼儿园属于启蒙教育场所,强调引导幼儿逐步对世界形成认知,培育幼儿的综合素养。而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家长往往强调“起跑线”的重要性,而部分幼儿园也认可这一理念,开始在幼儿阶段提前进行部分知识的传授。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下,礼仪教育并未受到幼儿园和家长的重视,这无疑直接影响了幼儿习惯的养成和行为的表现。

(二)礼仪教育方法违背基本教育原则

礼仪教育与其他的教育内容相对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其更加强调实践表现,即幼儿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贯彻落实礼仪教育的基本要求。想要礼仪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仅要重视礼仪方式的传授,更要重视行为习惯的养成。而在实际中,部分幼儿园片面进行知识传授,忽视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耐心引导。例如,在教学活动中,部分幼儿往往会做出一些小动作,不认真听讲。在面对这种行为时,教师一开始会警告幼儿,后续则会演变为批评幼儿,对幼儿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长此以往,幼儿虽然明面上会听从教师的要求,但其内心深处却相对较为抵触。究其根本,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礼仪教育的方式并不正确,没有对幼儿形成积极影响,反而会引发幼儿的逆反心理。

(三)礼仪教育内容不完善

现阶段,部分幼儿园缺乏完善的礼仪教育内容体系,其所使用的礼仪教育方案往往具有普遍性,并非针对各年龄段的幼儿而设计特定的教育方案,礼仪教育体系也不够完善。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幼儿并不能接收到适合的礼仪教育。此外,礼仪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带来积极影响,而实际中的礼仪教育却并不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也导致幼儿的身心发展受到了负面影响。

二、礼仪教育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对策

(一)完善礼仪教育内容

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而悠久的历史中,“礼仪”却是始终不变的主旋律,并对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幼儿园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却未体现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教师往往会将礼仪教育视为一种教学任务,而并非教学目标,从而导致礼仪教育往往局限于表面,难以持续性、持久性地对幼儿造成影响。因此,幼儿教学活动中的礼仪教育不能局限在表面上,而是要想方设法走进幼儿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成为幼儿潜移默化中遵守的行为规范。一方面,教师要向幼儿强调礼仪的重要价值,要引导幼儿学会辨别正确与错误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在潜意识中认识到正确的礼仪行为会给自身带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礼仪涉及幼儿生活的全部场所,因而礼仪教育也不能局限在幼儿园之内,而是要覆盖全部内容。

(二)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礼仪

从某种角度来看,礼仪教育可以视为生活教育的一种形式,因为礼仪存在的根本价值是为生活服务的。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各个环节都有着进行礼仪教育的宝贵资源,只要教师能够把握住幼儿的兴趣点和年龄特点,即可在日常生活中实现礼仪的渗透。例如,幼儿在晨间活动阶段会存在争抢玩具的情况,教师这时可以向幼儿解读“孔融让梨”的故事,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形式来吸引幼儿,让幼儿认识到“谦让”的基本概念。又如,幼儿园寒假结束时,幼儿的礼仪行为有着明显退化的迹象,教师可以以身作则,用正确的礼仪方式对待幼儿和家长,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对幼儿形成心理暗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幼儿往往能够重新遵循礼仪规范。此外,幼儿教师应多使用鼓励的言语去激励幼儿,让幼儿认识到什么是“礼貌”,如在午休起床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主动邀请同伴共同完成叠被子的任务。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幼儿掌握了互相帮助的礼貌用语,不仅实现了礼仪教育的渗透,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幼儿的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结合游戏开展礼仪教育

幼儿的年龄较小,游戏是吸引幼儿的有效方式,同时幼儿也对游戏活动充满了兴趣。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的这一基本特点,合理设计游戏,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展示自己个性,同时渗透礼仪教育。例如,为了让幼儿学会分享,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幼儿可以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玩耍一段时间之后,要求幼儿在小组内部进行玩具交换,建立轮流分享和先宾后主的分享规则。同时,教师需要强调,在向他人提出交换要求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完成交换后要互相说“谢谢”。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向同伴互相分享着自己的快乐,幼儿的言谈举止也趋向于良性发展。

(四)在实践活动中巩固礼仪知识

教学实践表明,礼仪教育并非只对礼仪知识进行学习,而是要让礼仪知识体现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在开展礼仪教育时,若教师只是单纯进行内容讲解,不仅不利于幼儿的消化吸收,甚至还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其对概念性的知识相对较为模糊,需要结合生活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因此,幼儿教师需要重视实践活动在礼仪教育中的重要价值。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幼儿园附近的公园游玩,同时强调在公园玩耍时的基本礼仪,如靠右走、不踩踏草坪、不采摘花朵等。实践活动与礼仪知识的结合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消化和吸收,同时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真正实现礼仪教育的内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幼儿园的礼仪教育依然存在诸多的不足,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现状,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开展礼仪教育的正确方式,以对幼儿形成正确的引导,以“礼仪”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颜雯.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22(03):148-150.

[2] 杨莹.让礼仪教育“落地”让文明行为“生根”——由“熊孩子”现象引发的关于幼儿文明行为教育缺失的思考[J].山西教育,2023(0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