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材欣赏模块中传统音乐的比较研究——以鲁教版、人音版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8
/ 3

初中音乐教材欣赏模块中传统音乐的比较研究——以鲁教版、人音版为例

张皓悦[]  周燕2

(鞍山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  辽宁 鞍山 114007 )

摘 要 传统音乐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初中音乐课中学习传统音乐能帮助学生掌握与领悟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民族自信。初中音乐教材是连接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反映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及课程目标的重要工具。教材中的传统音乐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优化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传统音乐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着重运用量化数据统计法及比较分析法,通过量化与质性研究从横向及纵向两方面分析两版教材的异同,总结其编写价值,希望为教材的筛选与更新以及新一轮教材编写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传统音乐;初中音乐教材;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

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推出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新辉煌,并且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思想。 2022 年,我国教育部制定并发行《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2022 年版)》,本文立足于文化自信且以新版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对鲁教版与人音版教材中欣赏模块中传统音乐的内容进行分类、分体裁的对比,总结其特色与作品的选编价值。

  1. 两版音乐教材欣赏模块中传统音乐内容归纳与对比

1.1 两版音乐教材编写说明

1.1.1 鲁教版

鲁教版教科书( 6~9 年级)是为更好地满足五四学制实验区义务教育教学的需要,依据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人教版教科书为基础,吸取五四学制实验区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积累的丰硕成果编写而成。该套教科书自 2012 年经教育部审定通过后,主要被山东各地使用五四学制的地区使用,是山东省的特色教材。

1.1.2人音版

该版教材是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有关要求编写而成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分为简谱和五线谱两种不同形式的版本。[[1]]在山东地区,人音版音乐教材被六三学制地区广泛使用,然而,山东省使用六三学制的地区要多于五四学制的地区,因此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在山东省的使用范围更广,人数更多。

1.2 两版音乐教材欣赏课中传统音乐作品量化分析

对两套教材传统音乐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发现两版教材中的传统音乐内容各有侧重,但对于传统音乐作品作为欣赏类曲目出现形成高度统一。对收录在课本中作品的数量加以分析,鲁教版传统音乐作品共 78 首,欣赏模块作品 50 首,占比 64 %;人音版传统音乐作品共 68 首,欣赏模块作品 55 首,占比 80 %。详细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 1  鲁教版传统音乐作品各部分数量

表 2  人音版传统音乐作品各部分数量

由图表可知,两版教材欣赏模块作品数量接近,但人音版占比更高。以下将对两版教材欣赏模块中传统音乐作品各体裁作量化分析,从传统音乐五个体裁及古诗词歌曲进行对比。

体裁

类型

欣赏作品数量(首)

所处年级

所在单元

民歌

共 11 首

六年级上下册

神州音韵(一)(二)

七年级上下册

神州音韵(三)(四)

八年级上册

光辉的历程

九年级下册

月亮颂

古诗词歌曲

共 4 首

七年级上下册

冬之旅、华夏古韵

八年级下册

音乐故事(二)

九年级上册

音乐与诗词

民间器乐

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丝竹乐器、民族管弦乐合奏

共 34 首

六年级上下册

金色的秋天、渴望春天、飞翔的翅膀、八音之乐、神州音韵(一)(二)

七年级上下册

神州音韵(三)(四)、华夏古韵

八年级下册

梨园风采(二)

音乐故事(二)

九年级上下册

音乐与诗词、红旗飘飘、月亮颂

戏曲

京剧、昆曲、豫剧、越剧、评剧

共 8 首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下册

梨园风采(一)(二)

曲艺

苏州弹词、京韵大鼓、山东快书、四川清音

共 4 首

九年级上册

曲苑天地

民间歌舞

共 3 首

六年级下册

八年级下册

神州音韵(二)

舞剧音乐(二)

表 3  鲁教版欣赏模块传统音乐分布概览

体裁

类型

欣赏作品数量(首)

所处年级

所在单元

民歌

少数民族民歌、其它汉族民歌、号子、小调、信天游

共 27 首

七年级上下册

草原牧歌、劳动的歌

天山之音、小调集萃

八年级上下册

雪域天音、国乐飘香

山野放歌

九年级上下册

西南情韵、黑土放歌

古诗词歌曲

民间器乐

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丝竹乐器、民族管弦乐合奏

共 10 首

七年级上册

缤纷舞曲

八年级上册

国乐飘香

九年级下册

黑土放歌

戏曲

京剧、昆曲、豫剧、越剧、评剧

共 8 首

八年级下册

京腔昆韵

九年级下册

戏曲撷英

曲艺

苏州弹词、京韵大鼓、说唱集锦

共 3 首

九年级上册

曲苑寻珍

民间歌舞

维吾尔族民间歌舞、弦子、囊玛、堆谐、热巴舞、民族舞剧

共 6 首

七年级下册

天山之音

八年级上册

雪域天音

九年级下册

舞剧之魂

人音版欣赏模块传统音乐分布概览

1.3 两版音乐教材欣赏课中传统音乐内容质性分析

1.3.1 传统音乐在鲁教版教材中的分布特点

如表 3 数据可知,鲁教版教材的民歌作品主要集中在《神州音韵》单元中,而《神州音韵》单元贯穿六七年级四册课本,主要内容为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及器乐曲。除此之外,在《光辉的历程》及《月亮颂》单元也有民歌作品出现。

两版教材在古诗词歌曲的选编上有区别,鲁教版中该类作品主要出现在《音乐与诗词单元》,包含《山行》、《虞美人》等作品,在《冬之旅》、《华夏古韵》及《音乐故事》单元也有此类作品。

该教材选编的民间器乐作品较多,共 29 首,涵盖吹管、拉弦、弹拨、打击及丝竹乐器作品和民族管弦乐作品,在六至九年级均有出现,可见其种类之多、涉及之广。此类作品在《八音之乐》与《华夏古韵》这两个单元中较多,《八音之乐》单元依据以“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为基础的八音分类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器乐作品,《华夏古韵》单元中则主要介绍古代音乐文化,包含了骨笛与乐队、古琴曲、埙独奏、编钟曲等作品。

戏曲类作品被收录在《梨园风采》单元,该单元包含京剧、昆曲、越剧及评剧,还有唱歌类作品黄梅戏,涵盖了我国五大剧种。《梨园风采》在整套教材中共设置两个单元,分别在七年级下册与八年级下册。

曲艺作品,在九年级的《曲苑天地》单元有所体现,包含苏州弹词、京韵大鼓、四川清音、山东快书、北京琴书这五类作品,曲艺音乐极为丰富。

民间歌舞类作品分布较分散,该类作品在教材中体现为:江西赣南民歌《斑鸠调》、《丝路花雨》及《莫高绘画的舞蹈》,这类作品更注重音乐与其姊妹学科舞蹈的融合,在《丝路花雨》与《莫高绘画的舞蹈》这两个作品中更体现了音乐与美术、音乐与舞蹈的联系。

1.3.2 传统音乐在人音版教材中的分布特点

如表 4 所示,民歌作品在六册课本共九个单元中都有体现,特别是七年级两册课本的四个传统音乐单元都为民歌,占比 100 %,分析认为这与人音版教材单元编写特点有关。该教材中体现民歌的单元有每册课本的第三单元,分别为:《草原牧歌》、《天山之音》、《雪域天音》、《山野放歌》、《西南情韵》、《黑土放歌》,单元选编的作品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各民族的代表作,在该系列单元少数民族作品占多数;另有七年级两册课本中《劳动的歌》及《小调集萃》单元,这两个单元的作品则是劳动号子与小调作品。

民间器乐作品仅有 9 首,主要在《缤纷舞曲》、《国乐飘香》及《黑土放歌》单元,《国乐飘香》单元中该类作品最多,涉及五种器乐及民族管弦乐作品。

戏曲类作品主要在《京腔昆韵》与《戏曲撷英》两个单元中,《京腔昆韵》单元中的作品为京剧、昆曲,选择的作品具有代表性,如京剧《穆桂英挂帅》与昆曲《牡丹亭》,《戏曲撷英》单元中的作品为我国五大戏曲剧种除京剧以外的四个剧种。

曲艺作品体现在《曲苑寻珍》单元中,包含最具特色的京韵大鼓《丑末寅初》与苏州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还有一节说唱集锦,包含内蒙古好来宝、宁夏坐唱、青海平弦、四川清音、东北二人转、天津时调、河南坠子与福建南曲。

民间歌舞类作品包含在《天山之音》、《雪域天音》与《舞剧之魂》这三个单元中,类型不局限于民族舞剧,还包括藏族弦子、囊玛、堆谐与热巴舞,从形式上来说较鲁教版教材的作品更多样、丰富。

1.4 两版教材欣赏课中传统音乐内容的异同分析

1.4.1 教材整体版面设计

鲁教版教材的版面设计较简单,教材共 8 册,每册教材封面的乐器各不相同,主要有西洋乐器和我国传统乐器。该版教材目录的前页都为爱国主义歌曲《歌唱祖国》,歌词朗朗上口,旋律雄壮有力、平稳流畅,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这样的设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的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

与鲁教版相比,人音版教材的整体版面色彩更丰富、设计更卡通,使该版课本更具有艺术性。相同的是,人音版每册教材封面也不相同,既有西洋乐器也有中国传统乐器。

1.4.2 教材选编作品分析

对比两版教材的民歌作品,发现鲁教版选编的作品不及人音版丰富。在对民歌的分类上,鲁教版仅将民歌简单分为少数民族民歌与汉族民歌,人音版教材除此之外,还将汉族民歌更加细化到劳动号子、小调及山歌,少数民族的民歌包括蒙古族的长调与短调,青海花儿等。

在对民间器乐作品的选编上,人音版选编的作品虽然涵盖吹管、拉弦、弹拨、打击、丝竹乐器及民族管弦乐合奏作品,但涉及的乐器种类不及鲁教版教材丰富,传统乐器仅出现马头琴、琵琶与伽倻琴,而鲁教版除此之外还包括古琴曲、埙独奏及编钟曲等传统乐器代表作品。

古诗词歌曲在人音版中并未体现,而鲁教版教材选取了 8 首作品,3 首唱歌类作品, 4首欣赏类作品, 1 首创编类作品,欣赏类作品分别为《沁园春·雪》、《长恨歌 选段》、《杏花天影》、《山行》这四首。教材选取的 8 首古诗词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将语文诗词与音乐旋律结合,在歌唱中体会诗词美、韵律美。

两版教材也有共同的作品,如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蒙古族民歌《牧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民间器乐作品《小放驴》、《万马奔腾》及《春江花月夜》;戏曲作品《穆桂英挂帅》、《牡丹亭》;曲艺作品《蝶恋花·答李淑一》;民间歌舞《丝路花雨》。

1.4.3 教材编写结构分析

两版教材的编写方式都以“单元”为单位来进行编排与组织,将各项学习内容整合为版块,以单元的形式呈现,符合赫尔巴特教学思想中将“单元”精细为教学单元这一思想。

[[2]]

两版教材的单元设置都较为规整,鲁教版八册课本共有 46 个单元,涉及传统音乐作品的单元有19个,占单元总数的 41 %;人音版教材六册课本共有 30 个单元,涉及传统音乐作品的单元有 12 个,占单元总数的 40 %

人音版传统音乐作品的分布较集中,主要在第三、五两个单元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逻辑性;鲁教版分布较分散,每册教材中大约有2-3个单元,《神州音韵》系列单元贯穿六、七年级全册,《梨园风采》系列单元贯穿七、八年级下册,体现了鲁教版教材单元编写的逻辑性、层次性以及一定的连续性。

  1. 两版教材中传统音乐选编价值分析

2.1多样性

两版教材欣赏课中传统音乐作品都涵盖了传统音乐的五种体裁,但两版教材的欣赏课作品相似度较低,在选编的作品上侧重点各不相同。我国传统音乐形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两版教材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2.2人文性

2022年版艺术课程标准延续了 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人文性,尤其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文化理解这一核心素养。在这两版教材中均对人文性有所体现,两版教材的单元主题词采用的是带有中华传统文化色彩的标题,在每节课中也注重作品反映的文化内涵,如鲁教版中器乐作品《二泉映月》的引言部分介绍道:“这首二胡曲,旋律如泣似诉地诉说着辛酸的往事和人间的不平。”[[3]]

2.3系统性

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连续性的特点,因此教材的编写也需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鲁教版 8册课本、人音版 6册课本中的单元设计上循序渐进向学生展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了其连续性与系统性,

2.4审美性

鲁教版较重视学生对传统乐器的学习与了解,选择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器乐曲,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遗产,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所带来不同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

人音版教材选编的作品更注重民歌作品的多样性。学生在作品中学习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体裁特征及其音乐文化,进一步丰富审美体验。该教材内容的版面设计,较注重音乐与美术的联系,每首作品都配有相关插图,运用隐性课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美的认识。

  1. 结语

本文所选取的两版教材都是依据我国教育部制定并颁布实施的课程标准所编写,通过对比分析两版教材欣赏模块中传统音乐内容的异同,尽管发现两版教材选编的音乐作品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对于学科定位、课程性质及课程理念的体现均一致,教师在使用两版教材教学时可以取长补短。《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预流之远也,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对于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音乐来说,亦是“根”与“魂”,那么将传统音乐融入音乐课堂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帮助学生了解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在歌唱与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各地区、各民族作品独特的魅力,理解作品中反映的文化内涵,从而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增强其文化自信,从而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7——9年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2]何墨文.初中音乐教材欣赏模块的对比分析与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20.

[3]《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音乐》(6——9年级)[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4]郭小利.两岸小学音乐教材比较研究——以大陆人教版与台湾康轩版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04):50-56.

[5]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8):3.

[6]湛迪娟.中国传统音乐在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体现和比较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20.

[7]潘笑洲.三种版本(人音版、湘教版、人教版)高中音乐教材比较研究.[D].宁夏:宁夏大学,2018.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作者简介:张皓悦(1997-),女,山东泰安人,鞍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