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实验里创设大情境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8
/ 2

小实验里创设大情境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朱素琴

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谭家山镇茶园小学  邮编:411231

摘 要:在科学新教材实施创新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实验材料等辅助工具进行科学教学,恰当地运用情境,对教学进行创新,使学生乐此不疲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教学中,我在创设小情境的基础上还设置了大情境,一节课就形成为一个完整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本节课自始至终以情境为构建线索。

关键词:大情境、导入故事、续编故事、改编故事、创编故事

科学课堂上的探究实验,户外观察、体验大自然等活动已成为大部分科学老师作为教学的重要方式,但是在具体操作和实施中往往包办较多,讲得太多,占据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自己却浑然不知。让探究过程变成了讲解过程,学生操作实验时零乱不堪,缺乏纪律的组织有序性和知识的完整系统性。而有些教师在科学教学中经常采用情境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殊不知,这样在开头部分设置的情境叫做小情境,目的是为了导入课题,引出探究的主题。其实,小小的片段情境可以出现在课堂上,大情境也可以贯穿于整堂课的始终。我在《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一课中,就构建了大情境小实验。

一、故事导入,激趣诱思

科学探究是从好奇开始,同时也是探究的起点,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孩子们对研究的对象产生兴趣,正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各种各样,出示新鲜的物体,组织学生猜谜语,魔术表演,播放孩子们熟悉的动画视频,讲述具有悬疑性的故事,总之,要结合自己的教学要求,优化教学策略,给学生创设情境,有趣的情境中包含探究的问题,让学生置身其中,他们的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开启快乐的探究之旅。

在《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一课中,随着课件播放小毛驴驮盐的故事导入,利用动画故事的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将整节课分为“导入故事、续编故事、改编故事、创编故事”四个片段,每个片段都有一个小故事,四个小故事构成的小情境又互相关联,合成一个系统的大环境。将琐碎的知识变得更加完整,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教学开始,我利用电子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一幅幅“小毛驴过河”音、视频动画故事呈现在孩子们眼前:活泼、可爱的小毛驴背上背着一大袋盐,活蹦乱跳地给小熊阿姨家里送去,一条小河挡住了小毛驴前行的脚步,它为了节约时间,不假思索就驮着盐直接过河,河水很深,走到河盐袋就被河水淹没了,上岸后,小毛驴觉得身上很轻松。我在孩子们观看动画后,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小毛驴感觉很轻松?它背上的盐究竟去了哪里?用故事情境导入新知的研究。接着,一名学生迫不及待地上台来表演小毛驴,用勺子将食盐放进水中,并充分地进行搅拌,孩子们眼前呈现出食盐融化于水的现象,初步感知“溶解”的概念。生动有趣的小说故事,可以将学生带入情境的氛围之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引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二、续编故事、引导探究

在教学《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一课中,我通过呈现动画小说故事导入认识了溶解的概念以后,为了让儿童们理解“沉淀”,我将小毛驴驮盐过河的故事在续编中带领学生深入探究。“它觉得这河水很神奇,于是,它将盐换成沙子,又来到河里泡一泡,想要减轻身上的负担,让沙袋的重量减轻,这次它的愿望能实现吗?”孩子们激烈的争论着,场面热火朝天,有的孩子说:“颗粒小的沙子会消失,会和食盐一样融化在水里。”有的儿童却说:“沙子不会消失,还会在,因为它比盐硬,”争论不休。为了验证这一猜测,有一位学生主动来表演小毛驴,将水中的沙子搅拌,其他儿童欣喜地发现:“水有点污染,没有了之前的清澄,但是沙子沉入杯子的底部,仍然清晰可见。

小毛驴驮着沙袋过河的故事,既引出沙子在水中是否溶解的问题探索,又激发了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沉淀”的概念已经深深地印在孩子们脑海里,孩子们心理已经有了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两个标准:“一是看有没有发生沉淀,二是观察物质在水里是否看得见。”让他们对新的探究问题在小说的续编中产生了好奇,而且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产生疑问,对学生探索的主动性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改编故事,碰撞火花

   “面粉在水中是否溶解”是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大部分孩子动手操作后认为面粉是溶解于水的。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我继续在改编小说故事中展开情境教学,激发和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插上思想的羽翼,进行激烈的讨论。

在孩子们齐心协力的帮助下,小毛驴总算明白第二次背上重量没有减轻的原因了,知道沙子不溶解于水之后,我继续进行故事改编:“悠闲的小毛驴驮着一袋面粉,又一次来到小河边,这时,它心里七上八下,不确定这次会不会遇到贵人,让它背上的面粉变轻。”猜一猜小毛驴又会遇到什么呢?有的说:“面粉袋会变轻,”有的却说“面粉袋不会变轻。”各抒己见,各执一词,课堂的激烈程度不亚于一场小小的辩论赛。故事的有趣,问题的奇妙,让孩子们陷入了冥思苦想之中。为了验证这一奇思妙想,又有一位学生主动上来表演小毛驴将面粉放入水中。同学们迷上了新的争论话题:面粉在水中究竟会有怎样的变化?学生虽然亲眼见证了面粉放入水中的现象,但没有确定的谜底。于是我又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思考:“判断的标准是什么?面粉看不见了,全部与水融为一体了,所以是融化了。水中的面粉不仅出现沉没,还看得见,所以不是溶解。”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时一旁的小毛驴也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去深山里找到了一位魔法老人,魔法老人给它施了个妖术,做了一个过滤实验。我为了丰富情境又继续改编小说,让其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说说实验过程与结果,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一种新的判断是否溶解的方法在孩子们通过亲身经历后有了自己的感悟:看是否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新的情境在小说改编中产生了,形成了新的气象。

四、创编故事、拓展延伸

我在在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后,并没有因此而此结束新课,而是继续进行拓展延伸、编创小说,科学研究问题迎刃而来,将问题融入情境之中,探索动力也将产生。“魔法老人让小毛驴通晓了面粉在水中是融化不了的。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摆在小毛驴面前:我前几天送给小熊阿姨的盐还能从水里取出来吗?”在情境中新的问题来了:能不能取出融化在水中的盐?为下节课的教学作铺垫,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又对科学的新时空进行了探究。很多学生利用课堂外的时间获取答案,他们有的在网上查找资料,有的请求家长的帮助,有的在家里自己动手做实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大情境下的小课堂教学,使科学的实践性与生活性得到了充分体现,科学来源于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将科学知识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得到应用,使整个教学严密紧凑、浑然一体。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课堂魅力,让生活处处散发科学的精彩。

【参考文献】

郭宋梅.探索的有效性:科学教学的追求[J].教育(周刊),2019(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