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8
/ 2

浅谈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徐庭芳

泸溪县白沙小学 邮编:416100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作为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宏观角度能够促进国家和民族产生奋发前行的驱动力,从微观角度来讲,能够使个人能够从更多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小学生三观和思维能力尚未成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从多个角度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引言:数学作为自然学科的基础,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也能够帮助其更好地认知了解社会和自然规律。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开放性教学内容

小学生的年龄决定学生必然以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认知新鲜事物时,偏向于借助现实形象来理解认知。但数学学科本身带有高度的抽象性和理论性,与小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产生一定矛盾。如若小学数学教师无法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矛盾,很容易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设计,也不免有脱离学生能力发展或生活经验的情况。小学生对自己理解掌握时,有一定困难的数学知识很难提起学习兴趣[1]。因此,教师机械死板的使用教材开展教学,无法完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必须将教材内容作为教学核心,立足于学生的现实学习需求,设计更加具备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当针对小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和实际学习需求,将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将各种理论化的知识转变成学生熟悉的事物,才能通过开放性教学内容,完成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中第三课“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虽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自身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不完善,无法从脑海中直接构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立体形象。因此,教师可以准备专门的教学道具,为学生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当学生理解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后,再要求其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或是正方体形状的物体,实现开放性内容下的数学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

二、开放性学习方式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中,大多采用教师讲解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无法凸显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也忽略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层次差异,限制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2]。学生也是独立的个体,具有各种独特的兴趣、爱好和性格,也有着自身独特的生活经历。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会经历学生自身过滤和取舍。因此,教师只有将学习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能够选用更加适合自身,更加细化的方式学习数学,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开放性学习方式并非单一的教学方式,也并非简单摒弃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而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具备适应性的学习方式,并不完全拘泥于某个特定学习方式,真正做到收放自如,综合利用。学习方式的开放也不仅仅局限于数学课堂,也可以走出狭小的教室空间,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数学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帮助学生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也能锻炼提升其实践能力,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主动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开放性习题训练

知识的学习完成后,必须配以一定的习题训练,才能深化印象,巩固掌握程度,加深理解,真正完成知识内容的内化过程。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如若缺乏教师的引导监督,很难主动而自发的完成开放性的习题训练。传统数学教学中,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为学生布置数学习题时,采用“一刀切”做法,只是简单的将教材后附带的习题或是专门的习题训练布置下去,自己并未考虑习题内容锻炼方向、学生完成习题训练时需要的时间和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开放性的习题训练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设计练习题时,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层次意识,还应当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习题时提出不同的要求。允许不同学生能够完成不同水平的数学习题,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认真的完成数学习题,体验作业完成时的成功感和愉悦感,进而达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3]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中“百分数”的有关概念为例:本课内容附带一道应用题如下:王涛和李强比赛投篮。王涛五投三中,而李强六投四中,二人的命中率分别是多少?谁的命中率更高?传统小学数学应用题目的解决方法要求学生使用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最终得出相同的标准答案。学生长期参与类似的习题训练,容易形成思维惯性,制约创新思维能力发展。教师可以针对性的将应用题的条件、思路和问题都进行开放性拓展,如提问学生派谁去参加五局三胜的投篮比赛更好?七局五胜呢?通过类似的提问设计方式,促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进而完成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更要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深入思考应用题目的解法,形成多角度看待、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四、开放性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既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因此,建立开放性的情感关系是开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师通常作为管理者而存在,学生需要被动服从教师安排,阻碍师生之间正常的情感交流,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建立开放性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发自内心的尊重师生人格平等,根据师生的平等关系讲授知识,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培养学习能力。小学生年龄较小,习惯性的模仿成年人应对处理事件的方式,主要的模仿对象即是教师和家长。当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后,学生会更加充分的信任教师,也会对教师敞开心扉,进而产生对教师任教学科的喜爱,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此教师任教的学科。

教师应当积极采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评价学生,发掘其闪光点和优势,促进发展,使其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例如:教师观察发现,班集体的某位同学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但喜爱绘画美术,经常绘制各种奇妙的画作。教师了解该同学的身心特点后,选择具备针对性的方式建立师生关系。首先深入了解学生,请求将画作展示给教师,教师对画作中展现出的丰富想象力和色彩敏感度提出表扬,并与学生深入探讨绘画心得。进而引出话题,告知学生精美的艺术作品无法脱离数学知识,为其展示历史上著名的绘画,带领学生感受其中精美准确的人体比例、透视原理等与数学相关的艺术知识,使其理解数学知识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通过类似的教学方式,教师真正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教师立足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综合应用各种教学策略,不断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塑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整体教学环境,为学生生活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黎美薇.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路径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3,(29):92-94.

[2]高冬娓.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天津教育,2023,(21):16-18.

[3]乔守珍.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家长,2023,(20):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