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9
/ 2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

陈艳 

贵州警察学院  贵州省贵阳市  550025

摘要:高校教育在进行过程中要有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的概念。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教学,主动承担起培养人才的使命。最切合实际的就是掌握信息化背景下思政教学的形式,将新媒体新技术引用到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数学技巧.探索思政数学改革的新方向。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引言:教育信息化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听讲,教学资源和效果受限。而教育信息化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包括网络教学、在线学习平台、教学软件等,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还提供了互动性强、灵活性高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思政课的学习和讨论。这种新的教学平台和教学手段,使高校思政课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1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价值

1.1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效果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往往以纸质教材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而教育信息化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将知识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度。此外,教育信息化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还可以拓宽高校思政课教育资源。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往往依赖于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和素材准备,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教育信息化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将各类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如教学视频、在线教材、学习资料等,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1.2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教育信息化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创新的教学手段和平台,通过网络交流、协作学习和在线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教育信息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资源,如虚拟实验室、在线模拟演练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2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

2.1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这一背景下,优化教学内容成为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首先,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内容较为庞杂,学生难以消化吸收。因此,教师应精选出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内容,突出关键点,让学生能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核心知识。此外,教师还应以时代特色为导向,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当下社会热点、重大问题和前沿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其次,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注重内容的生动化和互动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教学互动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得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来展示内容,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同时,教师还可以搭建互动平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增强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最后,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注重内容的系统化和实践性。教师要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教学框架,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教师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
2.2提高师生素养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已经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期望。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师生的素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首先,高校需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教师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体,应具备较高的学科素养、教育技能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能够使用多种教育工具和技术手段进行思政课的教学。高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培训班、开展教学研讨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教学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其次,高校与学生之间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良好的交流机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讨论和决策过程,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高校还应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评估活动,使学生的声音能够被充分听到并得到重视,以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1]
2.3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成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首先,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需要充分尊重思政课教学的特点和目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因此,考核评价应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定期的学生作品评比和思辨式问答等方式,从多个层面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应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评价效率和准确度。建立在线学习平台,可以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自动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开设在线互动讨论课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2]
结语:总之,教育信息化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教育信息化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思政课的内容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了教学评价的科学化和个性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应积极拥抱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优势,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建设者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国家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贺蝶.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教师,2023,(15):3-5.

[2]张鑫;陈士福.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18):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