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0
/ 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

李淑慧

第十四师皮山农场中学 845156

摘要: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关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对于数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数学学科的特点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语言,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数学教学,则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和真实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和文化瑰宝。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初中数学;教学渗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备受关注。作为一门普遍的学科,数学教育承载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格塑造的重要使命。通过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促进学习合作与团队精神的培养。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并提出相应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

1. 培养学生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它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身份认同和归属感。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塑造的过程。通过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数学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在民族历史、文化和传统中的承载和联系。这种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1.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数学教育作为一门普世的学科,往往被认为与文化无关,但事实上,数学与民族文化密不可分。通过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数学知识和方法,以及与民族文化相关的数学题材和问题,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加强对民族传统数学智慧的传承和发扬。这种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的增强,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也能够激发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和传统的热爱与自信心。

  1. 促进学习合作与团队精神的培养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数学教育中还能够促进学习合作与团队精神的培养。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渗透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树立合作共赢的观念。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积极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共同进步的意识。同时,通过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数学学习相结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作为一门集体智慧的产物,培养他们尊重和欣赏他人观点的能力,从而在合作与团队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二、在教学资源和教材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

通过使用富含民族文化特点的教学资源和教材,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和传统智慧,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实例等方式,将数学知识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相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数学教学资源。比如,在数学习题中融入或者衍生出与中华民族文化相关的题材,如传统的绘画、音乐等,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题目,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布置一个信息收集的任务,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和其它渠道收集有关勾股定理的推理方法和相关资料。在学生进行讲述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我国勾股定理的起源,西周时期有个叫商高的人,其在《周脾算经》中提到过“勾三股四玄五”,这个定理也被称为“商高定理”。由此可见,我国勾股定理的出现要比欧洲早很多年,并以此为角度,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

其次,教师可以积极采用中华民族文化元素丰富的教材。在选择或编写教材时,可以融入中华民族相关的数学问题和例子,并加入相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让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教材中的图形可采用中华民族传统图案或色彩,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例如,在教授“几何”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位叫做吴文俊的数学家,他从我国的古代数学书籍中找到灵感,发明了一种名为“数学机械化”的演算体系。吴文俊的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向学生介绍我国其它著名的数学家以及古代数学著名人物,祖冲之、刘徽、贾宪、杨辉、秦九韶等等,还有古人数学的结晶,《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术》等等,通过这些来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此外,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发展与中华民族相关的数学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选择与中华民族文化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例如,让学生研究中国古代数学家的贡献,探讨彼时的数学思维与现代数学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中的贡献和价值。

除了教学资源和教材的选择,教师还应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渗透。例如,可以开展小组讨论、研究性学习等活动,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于中华民族数学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教师可以结合单元主题组织开展小组讨论活动,也可根据当下热点新闻开展探讨教育活动。

三、挑战与应对策略

  1.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育要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和背景,他们的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的策略,以更好地渗透和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文化传统,挖掘出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元素,并将其引入数学教学中。例如,可以引用中国古代数学家的成就,或者利用古代数学问题来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其次,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课堂教学可以结合讨论、探究和实践等活动,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水平。对于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对于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活动,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1.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特点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特点也会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产生影响。在教师群体中,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以更好地渗透和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首先,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方法,提高对数学教学相关理论的了解和应用。他们可以参加教育培训和专业研讨会,与同行交流探讨,并借鉴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应具备积极的教育态度和职业道德。他们应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教师应注重师生关系的建设,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1. 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学校和社会环境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学校领导和管理者应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将其纳入学校的教育目标和课程规划中。社会环境也是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渗透的重要因素。社会各界应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传承,营造尊重传统文化的氛围。家庭和社区可以积极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成长,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针对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可以主动与学校和家长合作,共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渗透。教师可以与学校领导和管理者沟通,提出关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的建议,以营造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的教育环境。与家长的合作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并促使家庭与学校共同育人,形成育人共同体。

总而言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培养学生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还有助于促进学习合作与团队精神的培养。在日趋多元与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使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为民族的繁荣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因此,一方面需要教育机构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与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促进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和数学学科的深入理解和关注。相信通过共同的努力,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数学教育中,必将为学生长远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繁荣带来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雷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的实践与研究[J]. 情感读本,2023(6):133-135.

[2] 吴立宝,赵月,曹一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数学教材的载体类型与功能分析[J]. 中国数学教育,2023(13):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