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2节

/ 2

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汪瑾 

石嘴山市光明中学753000

一、课标要求

1、能够以体温、pH和渗透压等为例,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2、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一)前后知识点关系、地位、作用

本节内容节选自2019新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教材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1章第2节,在课程标准中属于大概念“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下的次位概念。

根据相应的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到意义,解决的问题依次是:什么是内环境的稳态?稳态调节的机制是什么?内环境的稳态有什么重要意义?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稳态的认识,认同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从而构建稳态与平衡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

2、难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三、学情分析

(一)知识基础

本节课的教授对象为高二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通过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学习,初步具备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等生命观念。且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内环境的概念、理化性质、意义等,认识到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二)能力基础

处于高二阶段的学生具备初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有一定的局限,对于认同内环境的变化会引发机体的自动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以及联系生活“调查体温的日变化”活动等。逐步深化对稳态概念的认识,从而达成教学目标,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对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结果和体温的日变化规律生活实例的探究,能够阐述稳态的概念,初步运用稳态与平衡观解释稳态的调节机制

2.通过小组合作分析稳态的科学史,能够运用结构与功能观和批判性思维说明稳态的调节机制,认同内环境的变化会引发机体的自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3.结合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的实验,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通过分析稳态失调的原因,能够养成健康生活的意识和习惯,主动运用稳态的相关知识向他人宣传关爱生命的观念和知识;结合内环境维持稳态的基础,能够认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

科学实验、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课程思政

本节内容中的核心观点“稳态让每一个细胞分享,又靠所有细胞共建”,能够带给学生思想上的启发。促进他们思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增强他们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

八、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设计采用探究实践,运用学生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以及结合生活实例,自主探究出稳态的概念及调节机制,认同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从而构建稳态与平衡观。从稳态的概念,到稳态的调节机制,最后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层层推进,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

九、教学过程

导入运用课本本章封面的小诗,导入新课。

教师:请一位同学有感情、有代入感的朗读课本本章封面的小诗。

师问:这首诗的中学内容是什么?这首诗中那句话体现了稳态的重要性?

这首诗的中心内容是稳态。稳态是机体存活的条件,体现了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科学实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组织学生科学实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模拟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同学们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值。根据实验结果画出图像的变化曲线。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尝试对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

师问:内环境的其他理化性质也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吗?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课前作业:家庭成员一日体温变化调查表。

师问:1、不同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有无差别?2、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3、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4、你能得出人体体温变化有哪些规律?

学生:展示课前调查作业,回答人体体温变化规律相关问题。概括稳态的含义。

教师总结根据以上数据对比发现:不仅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温度、PH值处在动态平衡中,内环境的每一项成分和它的理化性质都处在动态平衡中。如果内环境的任何一项超出了正常范围,则预示着机体处于不健康的状态。得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过渡:机体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呢?

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案例教学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并提出各器官、系统是如何协调一致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学生:先让同学们深呼吸,体验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

教师:找同学描述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的过程。再引导学生理解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呢?引导学生认同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进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学生:阅读课本信息: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功能联系图及课本上的文字,回答问题。

教师:找同学描述呼吸系统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

教师总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共同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过渡: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够协调一致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呢?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阅读教材P10上半页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科学史。回答问题:贝尔纳提出了什么观点?坎农对贝尔纳的观点做了什么修正?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思考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并得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过渡:内环境稳态会不会失调呢?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案例。

学生:列举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案例,并简单和老师、学生交流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原因及造成的不良后果。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通过稳态失调案例总结出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举例说出内环境稳态重要意义的具体表现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所以采用了探究实验的实验教学,但上课的时间有限,生物材料只用了果汁、肝匀浆,没有探究其他的生物材料是否有缓冲作用,所以没有达到探究实验的目的。所以应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探究,然后让学生在课上展示他们的探究结果。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最终能更好的落实生物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