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3
/ 2

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

朱  茜

安徽省庐江县中医院 安徽合肥 231500

摘要: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降低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我们需要全面评估和控制这些影响因素,并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确保患者在接受俯卧位通气治疗时的安全与舒适。基于此,以下对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相关影响因素;预防策略

引言

ICU俯卧位通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单位的治疗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功能。然而,俯卧位通气患者常常面临压力性损伤的风险,该损伤可能导致肺部气压伤、组织内风肺以及气胸等严重后果。因此,了解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的相关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尤为重要。

1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的特征

ICU俯卧位通气患者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高风险人群。压力性损伤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溃疡和坏死。以下是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的主要特征:发生部位:压力性损伤最常发生在骨隆突处,如骶骨、尾骨、髂骨、股骨大转子、胫骨结节等处。俯卧位通气时,患者的胸腹部也容易受到压力性损伤。损伤类型: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的类型通常为压疮,即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溃疡和坏死。根据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的分类,压疮可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和不可分期。发生时间: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来说,患者俯卧位通气时间越长,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越高。有研究表明,超过60%的患者在俯卧位通气24小时后会发生压力性损伤。损伤程度:压力性损伤的损伤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取决于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皮肤状态、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严重时可引起全身感染甚至危及生命。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的特征明显,预防措施应针对个体化情况制定,加强护理和监测,降低发生率。

2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

2.1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受到患者因素的影响

在ICU俯卧位通气患者中,一些个体特征和疾病状态可能会增加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风险。如果患者本身存在呼吸力量不足、肺弹性降低或气道咳嗽反射减弱等问题,其肺组织对机械应力的耐受能力可能较差,更容易出现压力性损伤。基础疾病状态也会影响压力性损伤的风险。例如,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通常具有肺组织的充血和水肿,这会增加其肺部的脆弱性,易受到高水平通气引起的机械应力影响。其他疾病如胸部外伤、严重肺感染、肺纤维化等也可能增加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风险。

2.2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受到疾病因素的影响

ICU俯卧位通气患者本身所处的疾病特点和状态也会对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产生影响。ARDS是一个重要的疾病因素。ARDS患者由于肺部的炎症反应和水肿,使得肺组织的弹性降低,更易受到机械应力的伤害。而在俯卧位通气时,由于压力在依赖区域较高,ARDS患者在这些区域更容易出现压力性损伤。其中一些疾病如严重肺感染、创伤、急性肺栓塞等可能导致胸腔内压力变化,进一步增加了肺组织的脆弱性。这些疾病也可能导致气道咳嗽反射减弱,使得患者无法有效排除过高的通气压力。

2.3压力性损伤的发生还受到护理措施和操作的影响

通气参数的设定是一个重要的护理因素。过高的通气压力、过大的潮气量以及过长的通气时间可能会导致过度膨胀的肺组织,从而增加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风险。不当的安装或移动导管位置可能导致气道压力不均匀分布,进而增加肺部某些区域的压力,引发压力性损伤。护理人员对呼气末正压(PEEP)的设置和调整也需要谨慎。适当的PEEP能够帮助拓展小气道,增加肺泡稳定性,但过高的PEEP可能造成肺泡过度膨胀,导致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俯卧位通气本身会增加床垫对特定部位(如前额、乳房、股骨髁等)的压力,如果不进行及时解除或转移,可能导致皮肤损伤。

3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策略

3.1临床评估和监测

在预防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的过程中,首要的策略是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和监测。这包括患者的病史、基础疾病、肺功能评估等,旨在了解患者特点和脆弱性。在临床评估中,应注意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基础疾病等因素。对于老年患者、体弱多病者以及存在慢性肺病等风险因素的患者,应谨慎选择俯卧位通气治疗,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压力性损伤的风险。结合肺功能检查结果,可以评估患者的肺组织弹性和抗压能力,更好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监测方面,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气道压力以及肺复张情况等指标。动态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例如,当气道压力超过安全范围时,需要减少通气参数,或采用适当的PEEP水平。只有通过充分的临床评估和监测,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策略,降低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

3.2逐步及个体化的通气参数设置

需要合理确定潮气量和吸气流速。通气参数的设定应基于患者的呼吸力量、病理状态以及肺功能评估结果。通气时间长度也需要谨慎考虑。长时间的通气会增加肺部的机械应力,导致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因此,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应适时进行通气间歇,减少肺组织的受压时间。气道峰值压力(Peakinsp iratory pressure, PIP)和平台压力(Plateau pressure, Pplat)也需要密切监测和控制。PIP是指在吸气末时达到的最高气道压力,而Pplat是指在呼气末暂停通气(inspiratory hold)时的气道安全静态压力。通过限制PIP和Pplat在安全范围内,可以减少肺部过度膨胀和机械应力。在设置通气参数时,需要尽可能遵循个体化原则,并基于临床评估和监测结果进行逐步调整。合理的通气参数设置有助于减少肺组织的机械应力,降低压力性损伤的风险。

3.3呼气末正压(PEEP)的适应调整

呼气末正压(PEEP)是一种能拓展小气道、增加肺泡稳定性和改善氧合的重要手段。PEEP水平应根据患者的肺复张情况和氧合指标进行调整。通过监测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PaO2)等指标,可以评估PEEP是否适当。过高的PEEP水平可能导致肺泡过度膨胀和压力性损伤,而过低的PEEP则可能导致肺泡塌陷和低氧血症。研究表明,个体化的PEEP水平对于预防压力性损伤尤为重要。通过改变PEEP水平,可以调节各个肺区域的压力分布,从而减少高压区域的机械应力。因此,在设定PEEP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监测数据进行个性化调整,确保足够的肺泡开放同时避免过高的压力。监测和调整PEEP的过程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动态生理特征和氧代谢情况。适时进行床边超声和呼气末正压试验,可以提供更准确的PEEP调整参考。

结束语

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通气参数、严格控制通气时间、规范管路安装技术以及适应性地调整呼气末正压,可以有效降低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医护团队的良好沟通和密切监测也十分重要,可以及时识别并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并发症。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提高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效果和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马佩,娄小平,王俊霞等.综合性护理干预在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中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效果研究[J].黑龙江医学,2023,47(22):2804-2807.

[2]楚海涛,温文阳,陈玉环等.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J].临床研究,2023,31(10):171-173.

[3]陈能锐,秦薇,张琦等.俯卧位通气患者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的证据总结[J].中国护理管理,2023,23(04):545-550.

[4]韩欣怡.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D].兰州大学,2023.

[5]董正惠,祁进芳,李振刚等.ICU患者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02):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