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教学中提升审美能力的必要性和基本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4
/ 3

在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教学中提升审美能力的必要性和基本路径

段建国

辽宁沈阳 沈阳市第十一中学110034

摘要:当下普通高中语文教材相对稳定的阅读与鉴赏课程模块中,用文言和传统格律创作的中国古代诗歌部分,是历次语文教材改革都最为重视的环节。对师生教学相长的生长历程而言,用现代文艺理论观念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审美价值、借助古代诗歌学习这一路径提升师生的审美能力,是一项艰巨的执教任务。这对于师生认识到语文诗歌教学美感传承性、审美长效性与独特美学意义语文教育教学理论服务语文教育教学实践都是不可多得的而且对于有效指导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也大有裨益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歌教学   审美能力  必要性 基本路径

一、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提升审美能力的必要性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美,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这就从教学相长的角度对任课教师和学生这对审美主体都提出了提高审美能力并相互作用的要求。而且,这也能从选编的那些古典诗歌进入高中教材看得出来。根据笔者整理,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必修(上)古诗词诵读有《诗经  邶风   静女》、《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李煜《虞美人》、秦观《鹊桥仙》;必修(下)古诗词诵读有杜甫《登岳阳楼》、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汤显祖《游园[皂罗袍]》四篇;选择性必修(上)古诗词诵读有《诗经·秦风》《无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将进酒》、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四篇;选择性必修(中)古诗词诵读有高适《燕歌行并序》、李贺《李凭箜篌引》、李商隐《锦瑟》、陆游《书愤》四篇;选择性必修(下)第一单元有《诗经·卫风》《氓》、屈原《离骚(节选)》、《孔雀东南飞并序》、李白《蜀道难》、杜甫《蜀相》、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七篇;选择性必修(下)古诗词诵读还有鲍照《拟行路难》、杜甫《客至》、黄庭坚《登快阁》、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四篇

选择性必修(下)第一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中第四个任务还有一个明确要求选择本单元所学的一首诗歌,或拓展阅读下面所列古代诗词,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鉴赏文章。可从语言、构思、意向、情感等方面选择一两个角度,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分析自己阅读欣赏获得的审美体验。在此基础上,全班合作,编一本《古典诗词鉴赏集》。可以按不同方式编排,如体式、题材、时代、风格流派等。这里对学生提出了提高审美能力的几个基本方法:一是立足教材,熟悉教材,学会本单元的古代诗歌经典篇章,建立自己通过学习古代诗歌提高审美能力的根据地。二是适度拓展阅读,自主学习,以教材为例,在类似原则引导下,扩大作品积累幅度,形成通过学习古代诗歌经典作品提高审美能力的实力。三是在建立独特的审美体验基础上,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由点及面,通过汲取更优秀同学提高审美能力的超越性做法,加速提高自己审美能力的维度。四是行动研究,综合前面提到的基础和方法,动手实操,通过编写类似《古典诗词鉴赏集》的方式,把审美能力的提升体现在《鉴赏集》的编写上。

    2、高中生独特年龄段审美心理发展的客观要求高中生心智发展在高中是整个生命阶段最重要的阶段。在近十年来小初语文学习阶段积累的知识文化和阅读表达探究基础上,他们对高中语文学习上思想更敏锐、更具有逻辑理性分析的探究和创新精神。这就促使他们不会仅仅满足于浅阅读、浅感受、浅分析判断的语文课程内容解读,而更加喜欢在审美能力和逻辑判断思维中享受文学素养潜移默化提高的过程,从而是自己由被动学习不爱学语文逐步大群体地专项主动训练、主动探究、主动创作爱学语文的到路上来。这对高中语文专业教师也时刻提出着最具美感最具人文性的任教挑战。作为高中生学习高中语文课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辅助者,高中语文教师也首先进行审美能力上的提高,首先有针对性地在诗歌鉴赏活动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思想观点合作共享精神,积极拓展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实践时空,进行全面的语文素养上的提升。

二、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基本路径

第一,做好对诗歌中美内容的取舍什么是审美能力呢? 综合来看,审美能力是指人们对美的事物或艺术的欣赏和鉴别的能力,包括审美感知、审美鉴赏、审美创造能力。要通过鉴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就首先必须对诗美的构成元素进行取舍,这些元素中,语言美、情感美核心元素。

1、语言美古典诗歌的语言美包括语言的音乐美和语言的形象美。中国古代汉语分为平、上、去、入四中声调,具备起伏交替的音乐性节奏。另外,中国古典诗歌也讲究押韵,构成了声音回环和谐的音乐美。比如以下:四言为主的《诗经》,多为双音步节奏,即四言两顿,如氓之/蚩蚩,抱布/

贸丝句式富于变化的楚辞,它的节奏多种多样,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节奏各具特色的乐府诗,一般是五言三顿、七言五顿,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相识

除了要注重语言的音乐美,还要注重语言的形象美。古典诗歌语言的形象美与它的凝练性和善用修辞是分不开的我国古典诗歌特别讲究字,即尽可能地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极其精练的文学语词最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感情。比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中的字和字就写出了庄子梦蝶的意境写出了望帝痴心的意境,凝练且精美。修辞能使语言更美,诸如比喻、对偶、拟人、夸张等收到化平凡为神奇的美学效果。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等,诗人借助比喻,把难以描摹的音乐化为可视、可听可以捕捉的事物

2、情感美今学人吴战垒《中国诗学》说:到汉代,对诗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毛诗序》是一个杰出的代表: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无论从创作层面,还是从鉴赏层面,还是表演层面,都强调了诗的本质特征在于缘情二字由于中国古代诗歌抒情达志这一特点,以此为课程进行教学,也要符合作品的天性才能相得益彰。因为课堂教学是一种以师生情感交往(对话)为本质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系统传递与传承活动(王嘉毅,程领《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3])。教材中所选的古典诗歌都是记录着人间真情这里有爱情悲歌,如《孔雀东南飞》有失去亲人的哀痛,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有浓浓的忧国忧民之思,如屈原的《离骚》还有壮志难酬的孤独与悲叹比如陆游的《书愤》。

第二,提高教师自身的审美素质语文教师只有奠定扎实的美学知识基础,养成较强的审美能力,才能把语文教学变成最优化、富有美感效应的艺术,也才能真正提高审美能力。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审美素质,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一方面,提高语文教师的审美感知力表现在善于从语言文字入手,既能零散地感知审美对象,不轻易放过一字一语,又能从整体上去把握,透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去作深层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进入美的领域,领略美的意蕴。语文教学的审美感知力既要求对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锐感知,更要求以丰富的想象力,把那些静止的文字,转变为鲜明可感的形象。审美感知力需要生活底蕴,语文教师应不断积累生活,丰富自己的阅历,拓宽自己的视野,才能从多方面认识文字形象美,感悟语言音乐美,品味词语意蕴美,领会句式变化美,把握整体风格美,从而把语文课教、教、教,让学生在对美的感知中获得高品位的陶冶。另一方面,提高语文教师的审美鉴赏力审美鉴赏力是比审美感知力更高层次的审美能力,既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美丑识别,也包括对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的深刻理解。学人刘勇和赵志毅在《教师的艺术素养及其培养》一文中有这样的表述: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美的劳动(《课程  教材  教法20191语文教学首先要根据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指向,使自己从作者崇高精神美和自身创造的价值美的享受中受到强烈的鼓舞。语文教师的审美评判力是其审美鉴赏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对苏轼的词与李清照的词进行比较评判,我们只有把准作品的时代背景,才能对婉约派词人的情思缠绵的阴柔之美和对豪放派词人的激昂慷慨的阳刚之美具有深刻印象再一方面,提高语文教师的审美创造力语文教学的审美创造是美学理论的实践化,即是语文教师按美的规律进行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语文教师的审美创造力包括还原性创造和全新性创造。前者要求语文教师能通过直观、美读等方法将美的人、事、物进行还原;后者要求语文教师能将前人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按各自的审美理想去创造美。审美创造力很强的语言,总是准确的语言,因为只有准确的语言才能表现出语言的力量;它还是形象的语言,因为只有形象的语言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创造的欲望;它还是生动的语言,因为只有生动的语言才富有表现力,突出课文的传神之笔。于漪老师、钱梦龙老师就是讲究教学创造美的典范。

第三,遵守诗歌鉴赏的基本逻辑方法。人的审美能力主要是指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审美感受能力,就是指人的审美感觉器官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是人们通向更高审美境界的桥梁,是一种不需要经过分析的整体感知。审美鉴赏能力主要是指人们对美的事物的形式、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和审美评价的能力。因此,我们古典诗歌教学中,也要遵循这个心理发展规律,先整体感知,再深入鉴赏,循序渐进,这是鉴赏逻辑方法使然

第一个,

注重古典诗歌的诵读,培养整体感知的能力。整体感知审美对象是培养审美能力的第一阶段,是进行审美鉴赏的基础,对诗歌的审美感知是通过反复吟诵、朗读来实现的。学习诗歌最原始、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诵读。同样一个意思,如果用大白话讲,就索然无味了,比如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氏,用大白话讲,就是拉开弓射中了左右两边的箭靶,意思没变,意境全无,再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翻成白话就是树叶纷纷落下,长江滚滚而来,更是把原有的悲凉感、对人生的感悟一下子全破坏了,只有通过具有音乐性节奏感的反复吟诵,才能感受到诗歌语言的音韵美,才能渐渐体会到诗歌的妙处。声情并茂的吟诵可以调动学生的感情,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入,陶醉在艺术氛围之中,进入更高的审美境界。

再一个,注重方法,继续提升古典诗歌的能力。让教学在提高审美能力上取得最佳效果,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找到好方法比如以下这些:

(1)情境法诗歌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况且诗歌一开始就是用来歌唱的,所以,利用音乐来帮助学生鉴赏诗中之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比如教《孔雀东南飞》,可以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让学生感受到那份缠绵悱测,那份生死相依。教《雨霖铃》,可以播放《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送别》,让学生在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声中,感受恋人离别时的凄婉哀伤。通过音乐,可以架起沟通诗人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从而引导学生感悟的深蕴(2)比较法比较是人们在认识、鉴别事物中获得新知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人们对事物的感知由片面到全面,由肤浅到深刻。在诗歌鉴赏中运用比较法,能够让我们更清楚、更深刻地去品味评价诗歌中所蕴涵的不同的审美韵味。比较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白诗主要以声拟声,用各种人们熟悉的音响比喻琵琶曲调的多种效果,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私语等,再加上诗人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感,后者则主要是以神摹声,就是大量运用与音乐有关的神话传说刻画音乐形象,如江娥啼竹素女愁女娲炼石”“梦教神妪等。(3)替代法具体地说,就是用一个或几个近义词把原诗中的关键词语替换掉,让学生体味到其表达效果的不同,进而去评析原词的审美效果。前文古典诗歌中讲究字,常因一关键字而境界全出,使诗歌的语言具有了形象性,那么,我们运用替换法来让学生品味这个关键词,就是在引导学生发现诗中的美。比如柳永的《雨霖铃》中有一千古佳句: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教学中,用芳草地替换杨柳岸,用凄风冷月替换晓风残月,通过这样的替换,学生很快就能体会出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个意象最能触动离愁更能传达出那令人黯然神伤的离别之苦。(4)改写法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创造形象,构建意境的,具有间接性、凝炼性的特点,因此,在鉴赏时,必须凭借想象力和联想力,进行转化、补充、再创造,将文字所表现的事物,还原为具象。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有很多办法,改写是其中一种。例如杜甫的《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句,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改写成一段景物描写

     段建国,男,沈阳市第十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