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网络意识形态的维护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5
/ 3

新时代青年网络意识形态的维护路径探析

彭译萱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 637002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信息化程度高,网络普及率高,给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更多传播途径的同时,也成为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泛滥的温床。青年是网民的主力军,在主流意识形态受冲击的情况下,自身整体素养有待加强,容易受到网络中隐藏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面临价值理念扭曲、理想信念滑坡的危险。新时代要推进青年网络意识形态的治理,一方面要着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透析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使青年以更坚定的立场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以更清醒的头脑面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另一方面要着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提升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关键词:青年;网络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1]P4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络环境逐渐清朗,但在网络的隐蔽下,仍有许多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涌动。青年作为网民的主要参与群体,如何规避青年网络意识形态中的风险,维护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时代青年网络意识形态面临挑战的原因分析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长期各种思潮的冲击下,话语权有所弱化,网络的普及又进一步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力,同时给各种思潮的渗透提供了便利,进入新时代,各种错误思潮在中国的渗透已经由直接转变为间接,而青年自身素养还有待提高,对披着生活话语的外衣的错误思潮的警惕性不强,易受其诱导走上歧路。

(一)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危机

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意识形态领域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国际力量对比变化中尤为关键。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同,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发展的同时,新自由主义等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蔓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长期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下,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被冲击,领导力、凝聚力被削弱,话语权有所弱化,网络的普及也进一步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力。

长期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妄图通过意识形态输出和平演变中国,大肆输出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利用各种手段和渠道进行思想渗透。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有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处于“实然”与“应然”的紧张、“期待”与“差异”的冲突、主流意识形态与各种社会思潮的博弈、“一”与“多”的较量状态中[2]。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资源分配不均、贫富差距等问题,使得大众,尤其是青年认识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产生焦虑、迷茫等负面心态和不良情绪,在面对欺骗性极强的各种思潮的吸引下,无意间陷入“陷阱”中,成为“傀儡”。并且在网络时代,各种意识形态的渗透变得更加隐蔽,包装的更为精美,将其价值理念隐藏在各种热点话题之下,具有极强的迷惑性,更具有破坏性,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弱化是不可估量的。

(二)青年是网民的主力军

网络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影响力,能够穿透主权国家的边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假借“网络自由”之名,借助科技优势的“巧实力”,利用网络传播的便利性和快捷性,通过设置议题、制造舆论等,在资本的推动下进行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6.4%[3],我国网络普及率高,网民规模庞大,青年是网民的主力军,在网络空间中受到各种思潮影响较大。网络空间的平等性、交互性等特点,是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滋生、泛滥的“温床”。各种网络平台在资本的推动下,使青年在网络中受推荐算法影响,置身于“信息茧房”,在“大V”、意见领袖的带领下,久而久之,丧失了价值判断的能力,潜移默化中被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控制。

青年正处于完善知识体系和形成正确的三观的关键时期,有一定思维能力,好奇心强,但“四个意识”还有待提高,在隐蔽性较强的各种意识形态的渗透中容易受到影响。而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还有待加强,一方面,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认识上的问题,青年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深远意义,注重个人利益,功利化现象严重,部分青年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负担,没有认识到个人价值脱离社会价值时无法实现的,理想信念不坚定。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存在方法上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方法在传统教育体系的影响下多为“单向灌输”,“填鸭式”的传授知识,青年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缺乏互动交流,导致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解不深刻、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有待提高,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警惕性不强,缺乏理性辨析的能力。

二、新时代青年在网络意识形态中面临的挑战

在网络时代,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青年中的扩散悄无声息,却破坏性极大。青年受其蛊惑,可能会出现个人价值理念扭曲,形成不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情况,更会面临政治认同不强,理想信念上出现动摇的风险。

(一)价值观念扭曲

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经由网络的渗透,导致青年的主流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被消解,精神层面出现变质,价值理念扭曲。

一是重视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在各种涌入的奉行个人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影响下,青年功利化思想越来越重,高度重视个人的利益,在学习和工作中带有目的性和利益诉求,忽视了内在价值,容易导致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错误倾向,在职业选择、人际交往等方面呈现强烈的个人色彩,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的认知出现偏差,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以自我为中心,为了个人利益甚至可能会损害集体利益、国家利益。

二是责任意识弱化。网络的普及使得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打破了现实的社会关系,从而使人与人的关系解构,青年开始形成独立意识,向往自由。在网络空间中,海量信息共享,言论自由,部分青年在“自由”中迷失,言论过度自由化,随意发表言论,发泄情绪,责任意识缺位,将现实与虚拟割裂,罔顾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二)理想信念消解

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这个的共同的理想信念,就要有强烈的政治认同,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4]P70

网络中充斥着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有敌视态度,在网络传播中充分分析了社会心理,利用青年的利益诉求、心理诉求、价值诉求等进行伪装,通过社会焦点、舆论热点,将局部的、个别的小现象无限放大,在舆论场中煽风点火,进行炒作,渲染情绪,引发共鸣,通过“自由”、“民主”等口号,吸引青年,渲染社会矛盾,引导大众舆论,把宣传效果最大化,具有很强的迷惑性,难以鉴别,进而引发青年对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持怀疑态度,对我国政治制度产生怀疑,动摇四个自信,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动摇马克思主义信仰,降低政治认同。

三、新时代青年网络意识形态的维护路径探析

进入新时代,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借着转型时期出现的变化,利用社会心理,在网络的遮蔽下进行伪装,渗透到青年中去,具有很大风险隐患。要规避风险,维护好网络意识形态,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揭露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神秘面纱”,坚定四个自信,做好两个维护。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面对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要着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说服人,坚定青年的四个自信,培养能担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要凸显思想政治教育讲道理的本质,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指导青年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使得青年能够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理性、辩证地看待各种意识形态,在实践中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拥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洞察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在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诱导中始终坚守本心,让青年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网络中能够利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分辨和对待各种意识形态观点。

二是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树立理想信念。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说服人,结合国家政策方针、时政热点,进行宣传和阐释,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灌输,引导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崇高信念,自觉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坚定不移的听党话、跟党走,自觉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去,在实现社会价值中实现个人价值,使个人价值目标与社会价值目标保持一致。

(二)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生态建设,网络空间愈发清朗。但网络意识形态的斗争不会消失,需要更有力的举措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弱化网络意识形态中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青年的影响。

环境塑造人,对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人反过来又会重塑环境。青年作为网络中的活跃群体,受到网络环境影响的可能性较大。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更有利于青年的身心发展,是网络意识形态维护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不断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力、凝聚力,坚定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作用,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使青年在网络空间中潜移默化坚定主流意识形态,并在参与网络话题的讨论交流时自觉以主流意识形态为导向,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空间的治理,在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还要加强监管,对心怀不轨的思潮及时进行控制,对危险性大的思潮进行惩治,规避风险,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田鹏颖.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论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3-08-28,https://www.cnnic.net.cn/n4/2023/0828/c199-10830.html.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项目信息:本论文为南充市社科研究“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项目“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NC23C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