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6
/ 2

福建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陈沁颖

福州大学 350108

【摘要】本文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探究福建省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现状,指出目前存在风险抵御能力有待提高、农村金融体系有待健全等问题,并从提高金融支持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农村金融的服务质量以及形成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性工程等方面提出完善福建省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服务  乡村振兴  作用机理

一、文献综述

金融是乡村振兴战略中十分重要的助力因素,要想继续巩固福建省乡村振兴成果,需要农村金融机构的助力与支持,因此了解二者的作用机理十分有必要。

关于金融服务在乡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瓶颈方面来看,惠国琴,侯凯[1](2020)的观点认为,农村金融存在着农业信贷投入较弱、风险防范能力较低、金融产品相对较为单一、专业人才缺失、农村金融机构创新能力较低等问题。目前,关于农村金融发展困境问题如何破局的问题的回答,陈俭(2018)[2]认为,为弥补农村金融的缺陷与问题,需要正确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与功能,提高农村资金的利用利率,引进专业人才促进农村金融项目发展,为农村金融注入活力的同时加强风险防控能力。对于普惠金融在我国发挥的作用与意义的研究,吴志远(2020)[3]认为,毫无疑问的是农村普惠金融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并且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不可分,其未来发展值得所有人关注,并且认为农村人民生活指标的改善是我们衡量一个乡村发展的关键指标。但它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破解。评估农村金融发展的指标有许多,需要我们从不同层次去看待农村金融的发展问题、考察城乡融合的总体布局以及金融运作体系和农村发展的协调性,在这样的框架下,评估我国农村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开展信用监督、开放信息共享、完善农村征信体系建设等措施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当务之急,也是立足农村情况,提高农村经济抗风险能力,积极应对农村金融改革的举措。

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

农村金融是国家宏观金融体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一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在极大程度上能体现一国总体经济实力、人民生活状况以及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同时,促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金融服务在其中发挥极大的作用。

(一)农村金融为农业发展累积资本

从农民的资金去向来看,大致分为两块---用于消费和用于储蓄。在较落后的农村金融市场环境下,农村中介往往具有稀缺性和服务低效性,导致农民储蓄选择较少,多为实物储蓄,缺乏货币储蓄。然而,这些实物储蓄的增值率几乎为零,且多具有贬值趋势,从而对农民积累资本产生负面影响。金融机构在保证农民资金安全性的前提下,也给农民所储蓄的资金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利息收入,进而增加了农民的财富。

(二)农村金融提高农村资金利用率

金融机构同时也具备了信息汇集功能。也就是说,各种需要资金的投资项目在次聚集,金融机构可以根据手中有限的资金,择优选择;类似于自然界的自然选择观点。使投资回报率高于市场利率的项目淘汰投资回报率低于市场利率的项目。使资金汇集到好项目中,从而使投资回报率高于市场利率的资金需求得以实现。金融机构通过发挥其中介职能,使整个农村的资金利用效率大大提高[4]

三、福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现状

(一)金融服务助力乡村生活富裕

金融服务推进农村生活发展往往围绕着帮助农村脱贫、满足农村信贷需求、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等方面展开。截至 2019 年 6 月末,全国乡镇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为 95.65%,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 99.20%,比 2014 年末提高 8.10个百分点;[5]服务空白的行政村逐年减少,覆盖率逐年上升。由此可见,福建省金融机构在慈善捐赠、物质投入以及政策倾斜等方面对农村持续帮扶。通过金融主体的力量,推动金融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断发展,持续改善和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金融服务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福建省金融机构与农业厅另辟蹊径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大大发挥了金融机构对农村产业的引导作用,通过补贴、资金自主以及与贷款的各种优惠政策,帮助农村生产提质提量,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合理利用保险制度,减少农民的农业生产后顾之忧,促进乡村产业的振兴。

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风险防范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农村振兴战略被政府政策提上议事日程,它既有利于金融市场,也有弊端,对于金融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是一把双刃剑。农民面对农业市场变化规律把握不够精准,容易使金融机构间接面临农业市场风险。例如,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李乡黄花梨种植园由于疫情原因,导致应季黄花梨滞销,产值由23.6万跌至10万,跌破成本,给黄花梨养殖农户造成了极大的损失。[6]

(二)乡村振兴视角下福建省农村金融体系有待健全

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乡村振兴对金融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新要求。同时支持乡村振兴的金融主体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从支持乡村振兴的金融主体的是否合法性来看,主要有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但从实践来说,当村民在考虑借贷问题时,往往选择的是非正式金融机构,这一机构往往是依靠乡土社会所特有的“强信任关系”所构间而成的,这种借贷方式往往具有灵活、快捷、高效等特点。这一金融借贷主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正规金融机构借贷主体的地位。然而,这二者的关系并非对立,如何将这而这融合发展,是当代促进乡村征信的重中之重。

五、进一步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金融支持风险防范能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由于农村住宅和农业用地在我国多数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能否成为银行抵押贷款的抵押物,或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及建设部《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中认为农民住宅和农业用地属于集体土地,不能充当金融机构融资的抵押物,村居民的农业生产资金往往较为受限。因此,选择合理的改变方式,把农村居民房屋以及其所属的生产用地,划为金融机构融资的抵押物,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来源有着重要意义,也为乡村振兴以及农民生活富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果,为乡村振兴提质提效

福建省金融机构在全面推进福建省乡村地区网点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弥补金融机构空白区域。同时,还要仔细揣摩网点与网点之间的相对距离以及各自所能辐射到的服务范围。并加强对网点的维护与保养。

同时,福建省部分金融机构在农村办理信用贷款业务时,为了规避自身所承担的风险,存在手续较为繁琐,办理程序较为复杂的情况。因此,简化办事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程序,可以大大提高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服务质量。

(三)建成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性工程

现有金融机构种类主要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三大方面,但就农村地区来说,金融机构的种类存在严重缺失。尤其体现在证券机构上。

首先,证券机构可在农村地区设置相应规模的网点,促进村民对证券机构的信任;其次,开展宣讲活动或是深入家家户户宣传我国证券市场,让农村居民对投资理财方法有一定了解;最后,利用互联网手机技术,让农村居民直接参与到证券市场中。

参考文献

[1] 惠国琴,侯凯.农民工市民化的普惠金融有效供给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8(01):63-71.

[2] 陈俭.中国城乡金融关系发展的政治经济学[J].江汉论坛,2018(12):31-37.

[3] 吴志远.关于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状况评价方式的探讨——兼论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趋势[J].经济论坛,2020(03):5-10.

[4] 王晓光.非正规金融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J].长春大学学报,2010,20(03):1-3+12.

[5] 任常青.农村金融发展与改革70年[J].农经,2019(10):42-47.

[6] 李均锋.监管推动小微企业信贷高质量发展[J].中国农村金融,2019(14):33-35.